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阿爾伯特·班杜拉 《自我效能》(1997)

Self-Efficacy

對個人效能的信念是影響人的能動性的關鍵因素。如果人們認定自己沒有力量做出成果,就不會嘗試讓事情發生。

因為擁有自我影響的能力,人們至少是自己部分命運的建筑師。有爭議的并不是決定論原則,而是決定論應被視為一個單方的過程還是一個雙向的過程。

相信自己不一定能確保成功,但是不相信自己肯定會導致失敗。

簡單來說,人的行為是決定好的,不過部分取決于個人,而不是完全由環境決定。

總結一句

人們對自己實現某些目標的能力的信心,往往決定了他們的最終成就。

同場加映

卡羅爾·德韋克《終身成長》(第12章)

沃爾特·米歇爾《棉花糖實驗》(第38章)

B.F.斯金納《超越自由與尊嚴》(第49章)

阿爾伯特·班杜拉

Albert Bandura

人類起初認為,成功取決于神祇的一時興起。豐饒的收成、孩子的健康或者新技術的發現,都是降臨我們身上的外在賜福。隨著社會與科技發展,“自我效能”(即相信自己可以達到特定成就并且形塑自己或社群命運的個人信念)成為進步的推動力。不過阿爾伯特·班杜拉指出,今日我們體驗到的改變步伐越來越快,造成了巨大的不確定性,影響了人們的感受,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能力形塑未來。因此他認為深入檢視自我效能的概念非常重要。

班杜拉的這本著作的原版超過500頁,不過核心論點可以總結成一段話:

人們的動力強弱、情感狀態和行動,更加建立在他們所相信的,而不是客觀事實為何。

如果我們的心態和行動受到信念的影響大過“客觀事實”的影響,那么要成功,首先是心理建設要成功,這一點也是最重要的。這個理論不只適用于個人,也適用于想要改變社會的團體。班杜拉說,你對自己可以取得什么成就的信念會影響許多事情,包括:

* 你選擇追求什么樣的行動路徑或人生道路。

* 你會花多少力氣來達成目標,面對障礙你會堅持多久,失敗時你的復原能力。

* 你的思想幫助你邁向成功,還是成為阻礙。

* 追求目標時你會體驗到多少壓力或沮喪。

設想的結果越成功,我們就會越渴望能夠形塑未來。“成功孕育成功”,對各種可能性懷抱著熱情就會取代無動于衷。個人行動是如此,集體行動也是如此。

自我成就

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論,是在回應“人類主要或者可以說完全是環境的產物”這類理論。在《超越自由與尊嚴》一書中,B.F.斯金納寫道:“人對這個世界產生不了作用,是世界在他身上起了作用。”班杜拉卻表示:“事實上,人是積極主動、懷抱志向的有機體,他們可以參與、形塑自己的人生。”另外,情境主義者認為:“人們修正自己的行動來符合社會情境,也在這樣的社會情境中恰巧找到自我。”然而班杜拉主張:“人們是社會環境的產物,也是社會環境的創造者。”有效能的人能迅速看出社會和政治環境中的人為限制,并且機敏地找出改變方法或繞過這些限制。他們也善于運用現有體制達到個人目標。

一個人的態度、才能和認知技巧構成了班杜拉口中的“自我系統”。這套系統發揮了重大作用,可以影響我們如何認知當下的情境,以及采取什么樣的行為來回應不同情境。而自我效能是自我系統不可或缺的部分。

自我效能的信念不同于心理學家所說的“結果預期”。結果預期只是對事情會有什么結果的期待或展望,不一定涉及關于自我與自我能力的信念。結果預期也許會對發生的事產生正面效應(“懷抱最好的期待,你就會得到”是用來激勵人的常見套語),但與自我信念(比如有信心可以在考試中發揮良好、贏得競賽或是順利發表演講等)造就結果的力量相比,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事實上,班杜拉指出:“能動性(或主動性,agency)的信念和表現之間的正向關系,隨著年紀增長而增強。”我們年輕時可能無限樂觀,不需要支持的證據就相信會發生好事,然而隨著年紀漸長,我們更能領會到,對自己的能力有多少信念才是預測成功的最佳指標。而信念是建立在經驗與反饋的基礎上。

關于人的能動性的哲學

自我效能理論引出了一個有趣的哲學問題:人們是如何產生想法、如何在想象中構思事情,以及如何制定他們接下來要著手實現的目標和人生使命的。在班杜拉寫作之時,神經科學的研究結果似乎表明自由意志是一種幻覺,然而他堅持認為人不只是“旁觀的主人,任由環境中的事件編排大腦機制”。相反,大腦與身體是人們運用來達成目標、開創人生方向的工具,人們形成的意圖會導致大腦和身體發生改變,為最終目的服務。此外,人們不只受環境影響,也會受自己影響。我們選擇行為的準則或決定奉行特定的信念,規范自己的言行。我們創造或者選擇待在能夠支持這些信念并且協助我們達成目標的環境。

班杜拉以巴赫為例,論證了不能將人簡化為環境的輸入。巴赫驚人的音樂天賦,還有他的多產,并不能歸結于他接受的音樂教育、在他之前音樂發展的程度,或是他所處的環境。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是身處特定時代與地域的產物,但是他也為聲音藝術創造出一個全新世界,一個之前不存在的新環境。他的作品不是產物,而是創作。

B.F.斯金納不否認人們有能力反制他們的環境,有刺激就有反應。但班杜拉的論點是,人不只是會反應而已,人更會“先發制人”。他指出,否認個人能動性的人(通常是哲學家)生活在許多人為之犧牲以維護能動性的政治制度里,這是最終極的諷刺。他們偽善地把自己看成是具備自我覺察的意圖和能動性的尖端人物,而蕓蕓眾生只是環境產物。

如何增強自我信念

《自我效能》不只是自我成長暢銷書《大思想的神奇》(The Magic of Thinking Big)的學術版,班杜拉審慎地區分了自我效能和自尊。后者是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流行觀點。自尊涉及的是我們對自我價值的判斷,而自我效能是關于個人能力的判斷。從精準預測當事人會做什么的角度來看,班杜拉說:“效能的信念可以非常精準地預測行為,然而自我概念的影響就比較薄弱而且不明確了。”一個人在工作上可能不抱希望,但是不會因此降低自尊。同樣地,一個人可能痛恨自己,卻依舊知道他在某些方面非常能干(想想看,有人知道自己是整個州最厲害的強制拍賣房屋的高手,同時承認他的工作會導致許多家庭被趕出他們的房子)。簡單來說,你喜歡或者不喜歡自己對任何事的成功沒那么重要,真正要緊的是:你對自己可以執行這項計劃或任務的自信程度。

班杜拉也反對“多重自我”的模型。這套模型主張我們想象自我有各種可能的未來版本,然后選擇一個。實際上,我們只有一個自我,那便是志向,再加上關于才能和表現的自我評價,形塑了我們采取的路徑。“要有出色的表現,程序知識和認知技巧是必要的,然而這些不是充分條件。”班杜拉寫道。對事情了若指掌或聰明過人是不夠的,我們需要某種動機、某個目標,或是強烈渴望來牽引我們追求成就。

人們如何培養自我效能受四個因素影響:

來自親身實踐的直接性經驗。投入某項工作可以讓你獲得最清楚的回饋,知道自己是否有可能成功。

代替性經驗。看到別人成功或失敗會影響我們估算自己成功的概率。通過仿效成功人士,我們提升了“我們也能完成他們所做的事情”的信心。

他人的說服。當人們聽到別人說他們可以在某件事情上成功,或是有人相信他們時,他們就會更加努力,不怕障礙繼續前進。

壓力和負面情緒。身心健康能讓我們在進步時得到正確的回饋,并且能堅持不懈。如果你精疲力竭,你可能想要放棄。保持精力充沛,更容易保持正面心態。

班杜拉有個吸引人的觀點:“一旦人們對自己在特定情境中的效能形成了一種心態,就會根據已經建立好的自我信念來行事,不會再進一步重新評估自己的能力。”換句話說,過高的自我信念意味著,即使表現令自己失望或是遇到挫折都不會影響你對自己有能力“制造產品”的信心。拿這種心態跟面對第一道跨欄就放棄的人相比,你就能體會出自我效能的重要性。

總評

班杜拉指出,自我效能有時會被誤認為西方的個人主義。個人因為有信心造成改變或贏得勝利,而且愿意為此努力,獲得重視和尊敬。然而自我效能對任何地方的任何團體要達成目標,都是至關重要的。如果團隊中的一名成員不相信某件事可以完成,就可能拖垮整個團體。因此自我效能不僅是普遍存在的,人們也低估了自我效能對形塑世界的影響力。正如班杜拉所說:“備受懷疑摧殘的人不會成為社會改革者,也不會成為激勵人心的導師、領袖和創新社會的人。……如果他們不相信自己,就不可能賦予別人力量。”在《異類》(Outliers)一書中,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主張,成功主要是幸運環境下的產物。沃倫·巴菲特把他的巨大財富歸因于贏了“人生彩票”。對于滿心相信這個世界可以改變,而且他(或她)就是要去完成改變的人,成功人士給出的環境解釋澆了他們一盆冷水。當然環境和基因是重要的,不過更重要的,是可以超越極限的強烈信念。

阿爾伯特·班杜拉

班杜拉生于1925年,出生在加拿大亞伯達省的草原小鎮——曼達爾。他的父母是來自烏克蘭的開墾者。高中畢業后他到育空地區建造阿拉斯加公路,然后在溫哥華的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心理學。搬到美國(而且后來加入美國籍)之后,他獲得了愛荷華大學的心理學碩士和博士學位。

班杜拉開拓了許多心理學的實驗方法和概念,讓這門學科的發展離開弗洛伊德和B.F.斯金納的路徑。1953年,他開始在斯坦福大學任教,在那里度過后半生的學術生涯。

班杜拉在20世紀60年代初期主持了著名的“波波玩偶(Bobo doll)實驗”,研究兒童的攻擊性。同時他關于社會學習和仿效的研究帶出了“社會認知理論”,這套理論主張,人們的學習有大部分是通過觀察別人以見識他們的行動后果。他的《思考和行動的社會基礎:社會認識論》(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1986)提出一個觀點,認為人是主動的,并不受制于外在,也不是環境力量下的產物。他另一本著作是《道德疏離:人們如何造成傷害而不愧疚》(Moral Disengagement:How People Do Harm and Live With Themselves,2015)。在2014年進行的調查中,艾德·迪納(Ed Diener)和他的同事把班杜拉排在“現代最重要心理學家”的第一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台县| 无极县| 得荣县| 广宁县| 衡山县| 黄龙县| 丁青县| 新巴尔虎右旗| 夏河县| 新平| 仁布县| 宁明县| 台北市| 四会市| 大洼县| 容城县| 秀山| 白水县| 若尔盖县| 涟源市| 巴塘县| 三亚市| 策勒县| 津市市| 巩义市| 石河子市| 双峰县| 岳普湖县| 太湖县| 通山县| 彰化市| 新巴尔虎右旗| 安宁市| 金阳县| 格尔木市| 罗平县| 旺苍县| 元阳县| 西贡区| 沁源县| 兴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