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咨詢師執業之路
- 莊曉丹
- 1856字
- 2023-11-07 17:49:17
階段三:資深培訓
何時進入資深培訓階段并不單純取決于參加過多少療法培訓,雖然至少完成過一兩個系統的療法培訓顯然是完成療法培訓階段的必要過程,但在此之上繼續參加培訓并不意味著咨詢師就能進入資深培訓階段。
嚴格來說,這里的“資深”并不是學習上的資深,而是臨床上的資深。也就是說,除培訓經歷以外,咨詢師必須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才會進入到這個階段。
進入資深培訓階段
資深培訓階段通常在臨床時數達5000小時左右時初見端倪,并在8000~10000小時時正式開始。咨詢師的繼續學習貫穿整個職業生涯,但咨詢師對學習內容的需求會隨著培訓經歷和臨床經驗的積累而不斷變化。
在療法培訓階段,咨詢師需要解決的是“如何做咨詢”的問題,也就是如何理解來訪者,如何恰當地干預,如何解決具體的臨床問題,等等。而在資深培訓階段,咨詢師雖然仍然會在知識、技術和療法上不斷發展,也會參加一些相關培訓,但他們還要面對一個更為進階的主題:探索“如何做咨詢師”,或者說“如何成為自己可以成為的那個咨詢師”,即個人在咨詢師這一職業身份上的“自我實現”。而這顯然不是任何具體的知識、技術、療法能回答的問題。
資深培訓階段的要點
尋找適合自己的講師和同行
要探索自己最終能成為怎樣的咨詢師,就需要嘗試盡量多地看到咨詢師存在與發展的可能性,接觸其他在咨詢師生涯發展上更為進階、背景更為多樣的資深咨詢師,通過思想的碰撞、精神的共鳴和前輩的引導,探索出屬于自己的獨特道路。
這時候咨詢師選擇培訓的著重點可能就不再單純是培訓的具體內容,講師和同行的臨床背景成了更重要的考量因素。咨詢師需要找到深諳臨床工作的真諦,并能在某種程度上給自己的發展道路以啟示的講師和同行。
在這個階段的培訓中,講師比自己的臨床時數至少多一倍或多一萬小時是比較理想的起點,也就是說,對于從業十年的咨詢師而言,他們要找的是從業二三十年,其間一直以臨床工作為主的講師,且講師的工作方向和方式最好跟自己有一定的相似性,或者是自己希望發展的方向和方式。
共同學習的學習者最好也已經接受過一定的系統化療法培訓,并且有相對豐富的臨床經驗,至于是否來自相同流派反而不太重要。不同背景的學習者在同一議題上的碰撞經常能拓寬咨詢師的思路,讓咨詢師從過去經年系統訓練的框架中跳出來(當然,前提是要有已經通過前一階段建立的完善的系統框架),更上一層樓。
選擇恰當的培訓方式
在這個階段,咨詢師常常會被兩類培訓吸引。
第一,由在臨床上已有成就的咨詢師開設的專題工作坊。這類工作坊基本都是小班面授,時長在3~7天不等,其主題大多是對某個療法某方面的深入訓練。比如,完形療法中的軀體要素、針對多重人格的眼動干預、物質成癮治療中的移情解釋,諸如此類。
講師通常在該方面有相當專長,但更重要的是學習者有大量機會看到講師的示范并自己動手實踐,還有充分的空間在專業、安全的氛圍中進行深入的臨床探討和自我反思。
雖然嚴格來說,這類工作坊并不限制參加者的培訓經歷和臨床經驗,但事實是沒有扎實的臨床基礎,學習者有時候甚至沒有辦法搞清楚培訓中在發生什么,很可能只是贊嘆一番講師的技術精湛、學識豐富,聽了一大堆碎片化的概念和技術后,就稀里糊涂地出來了。而如果大多數學習者都處在新手水平,講師就不得不降低培訓的難度,導致課程內容大打折扣,達不到資深培訓的水平。
第二,僅向成熟咨詢師開放的特定療法培訓。這類培訓在設置上可能跟一般療法培訓差異不大,但通常會有一些異于主流療法的過人之處,并且大多較一般療法培訓時長偏短(因為教授重點是“過人之處”的部分,而很少再覆蓋基礎技能)。
這些培訓在招生上也有較高門檻,比如要求學習者已經系統化地完成了一個療法的培訓、已經獲得專業執照(在國外,這相當于兩三千小時的臨床經驗)。
與一般療法的高階培訓不同的是,這類培訓并不要求學習者完成的前一個療法培訓與該療法相關。講師需要的僅僅是作為成熟咨詢師的學習者,來自不同背景的學習者可以在這里共同學習、自由碰撞。而能夠支撐與容納這些討論,并能在其基礎上給出更進一步的明確指導的講師,則是整個培訓的靈魂。
這類培訓即使在國外也不能算主流,因為培訓本身的體量小、受眾范圍窄,并且能夠在這個層面上提供優秀培訓的講師也少,但它們卻是咨詢師中后期專業學習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
沒有一位咨詢師是完美的,但這些培訓讓咨詢師有機會看到在完美之道上走得更遠的前輩,汲取她們經年積累的寶貴臨床經驗,見證在坎坷實踐中磨礪出的人性閃光。
同時,在這個階段上,學習者也幾乎極少再陷入對講師的盲目崇拜,因而能夠客觀地看待每位講師的不足之處,并以此為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