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諸生試卷
- 大明:我真不想上建文帝的賊船啊
- 江夜獨明
- 2040字
- 2023-12-07 23:41:02
這篇文章以漢朝對付匈奴的策略為例,闡述通過軍事手段打擊強大的勢力,拉攏弱小的部落,以保持韃靼始終陷入內斗中,實現北疆和平。
這篇有理有據、文采飛揚的卷子在一眾同質化嚴重的試卷中瞬間脫穎而出。
齊泰看完卷子最后一個字,暗嘆:“這篇當為一等!”
他欣賞的又看了一遍,最后拿起朱筆勾勒了一個圈,意為第一等的意思,傳給下一人。
由于齊泰兵部侍郎帶來的權威性,其余四人見到此卷都從頭到尾認真看完,試卷落筆后,無一不是一等。
殿試的卷子不多,僅僅六十一張,一個晚上的時間便改完了。
此刻已然入夜,殿內紅燭燃著,將室內照的通亮。
去掉彌封后的卷宗一一呈于案上。
郁新見到自己看好的卷子乃是韓克忠所作,捋著胡須有些許得意的笑著。
韓克忠乃是此次北榜的會元,文采無需多疑,倒沒想到他的時務也是一等。
所寫寶鈔的利弊均和他意。
不過想到林逸思,郁新的笑容又僵了下來,暗嘆:“可惜了。”
一旁的齊泰拿著他看好的卷子,笑問:“這前十的卷子沒有大司農看上眼的?”
郁新搖了搖頭:“老夫看好的卷子是今年的補錄的會元韓克忠所寫,可惜狀元陛下已有人選。”
齊泰看了眼手上的五經魁之一王怒所寫卷子,明白了郁新的想法。
確實可惜了……
回想起王怒所寫的北防之策,齊泰臉上重燃笑意:“倒是榜眼不用爭了。”
郁新知道齊泰的意思,不過他已經老了,沒有與年輕人爭鋒的想法,只是淡淡的笑了笑。
四人捧著十張試卷來到中極殿,朱元璋此時坐在御座上,喝著濃茶,見到人來了,放下杯子,強撐著精神。
殿試為皇帝觀策,自宋以來,殿試的文章,天子不親自閱卷,而是由官員讀給天子聽。
一張卷子的字數兩千字以上,讀的速度遠快于聽。
再加上八股文形式的文章,重音律格式,又有字數限制,很多文章盡管寫的文采飛揚,妙筆如花,但表達的依舊是那個意思,甚至會反復強調,注水嚴重。
朱元璋重視效率,一般只看不聽。
郁新乃戶部尚書在四人中官位最高,地位最重,他當仁不讓的第一個將自己看好的卷子呈上。
“陛下,這篇文章乃是北榜會元韓克忠所作,臣以為此卷當為鼎甲!”
朱元璋被勾起好奇心,大笑道:“能引起咱戶部的頭頭郁愛卿的注意,咱不得好好瞧瞧啊。”
郁新附和的笑了笑,繼續道:“韓克忠以為朝廷發行寶鈔乃是咱大明初建,財政空虛,缺乏足夠的金銀銅這才發行寶鈔,禁止金銀交易。”
朱元璋輕微點頭,他發行寶鈔的主要原因確實如韓克忠所言。
郁新瞥了一眼陛下,臉上的笑意更甚,緊接著道:
“寶鈔年年貶值,百姓寧可冒著風險也要用金銀交易,以物易物,乃是百姓缺乏對寶鈔的信任所致。”
“寶鈔年年印制,卻很少回收,流通在市面的寶鈔數額遠遠超過了百姓所需,因此新鈔的價值遠超舊鈔,百姓對手里的寶鈔不放心,貶值在所難免,這是其一。”
“地方上的官吏往往以朝廷定下的物價為由,強行購買百姓的貨物,以此謀取私利,這是其二。”
“長久以往,百姓越發對寶鈔不信任,寶鈔價值越低。”
郁新說到這里,下意識地偷瞄了朱元璋一眼,見陛下嘴角含著笑意,這才松了口氣,敢繼續說下去。
而郁新不知道的是他剛才念的,朱元璋早在林逸思那里聽聞過了,甚至比韓克忠所言更加嚴重。
“韓克忠針對百姓對寶鈔的不信任,按照歷代對紙幣的處理,給出了兩點方略。”
“其一,重啟倒鈔法,回收舊的寶鈔。”
“其二,建立類似蜀漢,宋元的倉庫兌換政策,規定以固定的寶鈔能向朝廷購買相應的貨物。”
郁新說到這,心里不由贊嘆起韓克忠的天縱奇才,他給出的解決方法與自己日夜所想,近乎完全相同!
參考的朝代,也與自己查的資料一模一樣,韓克忠絕對算得上通曉古今的奇才了!
朱元璋拿起卷子,掃著韓克忠所給的政策,越看越眼熟,他又將桌上林逸思的拿起,除了語句略有差異,幾乎一模一樣!
不過林逸思給出的更加全面,考慮的更加周到,甚至給出了看上去天馬行空又覺得完全能實現的政策!
朱元璋瞧著郁新的興奮的眼神,面色逐漸古怪起來,心里思考著林逸思是否漏題的可能性。
不過韓克忠乃是北榜重開會試的會元,而林逸思此人向來乖順,不可能如此。
朱元璋又看完韓克忠給的北防策略,話里話外都是拍他馬屁的,中規中矩。
他放下韓克忠的卷子,淡淡道:“鼎甲尚可,再看吧。”
郁新望著一臉淡然的朱元璋,心想剛才的政策是不是戳中了陛下的痛點。
比如倒鈔法,陛下幾年前下令不再施行……
他沒有多想,瞬間甩開思緒,退了下去。
黃子澄和齊泰對視許久,始終沒有上前,李希顏瞧著這一幕,便主動走上前,將他看好的幾篇卷子傳遞上去。
朱元璋認真的看了第一張卷子,后面的卷子表達的意思近乎類同。
寶鈔講的是商人作祟,對策多數只寫了倉庫,對于倒鈔法一字未提,朱元璋猜測是上次犯禁帶來的影響。
至于北防韃靼,全是歌頌他朱元璋功德的,沒有新意。
朱元璋掃了一眼后就興致缺缺,沒有多看,倒是心里對選拔的結果存了幾分不滿。
他之所以考察韃靼之策,想的是考生都是北方人,對北方了解,或許有良策、奇策。
可得到的答卷卻是如此中規中矩,絲毫抵不上林逸思半根毫毛。
朱元璋抬頭掃了一眼齊泰和黃子澄,淡淡道:“北防韃靼都是這些了?”
殿內沉靜下來,朱元璋以為自己表達的不夠清楚,又問道:“對于北疆的韃靼,北方士子可有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