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有的人可以長期堅持做一件事,而有的人總是三分鐘熱度,半途而廢?因為堅持的本質(zhì),是“屏蔽失望”。從邏輯上來說,只要你做的這件事,有可能令你感到“失望”,你就必然會放棄。
丟了個期待已久的單子,好失望,不干了;跑了一個月步?jīng)]瘦多少,好失望,不跑了;寫了一篇文章別人都不喜歡,好失望,不寫了。只要一個人是這樣的思維邏輯,無論做什么事,最終的結(jié)局都必定是放棄。因為這些讓人失望的事遲早會來,而且通常會早于或大于你的心理預(yù)期接二連三地來。不順利、失望了就要放棄,是一種毫無邏輯的信念。事情順不順利,只影響做事的策略和節(jié)奏,而要不要繼續(xù)做一件事只取決于一點,那就是你想不想做。
什么樣的人才能真正堅持做成一件事?是永遠不會失望的人。坦然接受一切不確定性帶來的世界線擾動[1],對事物的曲折性和復(fù)雜性從不心存任何僥幸,從不預(yù)期有什么事情不會發(fā)生,從不篤定有什么災(zāi)難不會降臨,直接從邏輯上消滅了失望的一切觸發(fā)條件的人。丟單了不失望、跑步?jīng)]效果不失望、用心寫的東西沒人看也不失望,即使明天就要被押上斷頭臺,也不失望。成敗利鈍在所不計,生死榮辱置之度外,不死不休,死亦不休。
一個人如果沒有這樣的覺悟,就永遠不可能真正做成一件事,因為從一開始,他就走向了一個必然會放棄的終局。在真正意識到這一點之前,一切表面上的“堅持不懈”,都不過是暫時的一帆風(fēng)順帶來的情緒幻覺,一種廉價的自我感動,一份無謂的自我慰藉,一堵岌岌可危、搖搖欲墜、隨時都可能倒向自己的墻。
一點僥幸就興高采烈,一點挫折就如喪考妣。大部分能量都用在迎接這些喜怒哀樂的神經(jīng)沖擊,修復(fù)情緒和調(diào)整心理狀態(tài)上了。在“希望”和“絕望”之間反復(fù)橫跳,試問一輩子能有多長?一個人又能玩幾個來回?真正的世界線是由那些從不心存僥幸的人來刻畫的,而那些流浪的、乞討的,一天到晚提心吊膽患得患失,看風(fēng)向緊就跑、看勢頭旺就來的人,注定一生懸命,無枝可依。
從邏輯上來說,你不論是做生意、交朋友,還是結(jié)婚,都不應(yīng)該跟隨這種永恒的投機者,因為他明天在哪兒不取決于他自己,而是取決于薛定諤的貓,取決于任何微不足道的風(fēng)吹草動。他們答應(yīng)你的任何事情、任何承諾,根本沒有任何價值,因為他們是否會守約,同樣不取決于他們自己,而是取決于一切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會出現(xiàn)的偶然變數(shù)。
帶著這層思考,再去默默觀察身邊的人,你就會發(fā)現(xiàn):到底誰是磐石、誰是蒲草,你要成為誰、要靠近誰、要遠離誰。所謂的向上社交,實際上就是發(fā)現(xiàn)并靠近這些從不心存僥幸的人,遠離那些見風(fēng)使舵、脆弱成性的人。前者是注定要在這個世界豎旗、立寨、開山,為這個世界提供港灣和歸宿的人,他們很難視后者為同類,生活中他們對后者的尊重只是出于禮節(jié),但尊敬是不可能的。而尊重只是一種大量免費供應(yīng)的社會基本品,尊敬才有實際的價值。
想要獲得他們的尊敬,唯一的辦法,就是成為他們的同類。自古以來,都是英雄相惜。同類之間是可以互相感知的,權(quán)傾朝野的曹操,完全感覺到了眼前這個寄人籬下、灰頭土臉,三十多歲還一事無成的劉備,跟自己一樣是個英雄。
什么樣的人才是英雄?“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庇⑿郏褪遣粫娜?,他們只會一條道走到黑,然后,再走到亮。
注釋
[1]假設(shè)世界上所有的事件是一根線,那些不可預(yù)測的突發(fā)事件就會導(dǎo)致這根線來回變化,這就是“世界線擾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