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
2022年9月4日 周日
當今在香港宴客,人均1000港幣,大家說便宜。
我們這些經過月薪4000港幣年代的人,1000港幣等于吃了每個月薪水的四分之一,頗感肉痛。
“時代不同呀。”年輕人說。
怎么不同,怎么通脹,當今一般月薪就算2萬港幣的話,吃個1000港幣不能說不感到貴。
你說貴,別人說便宜,沒有標準。日本料理Omakase,4000港幣一餐起。西餐從2000港幣吃起,加幾塊松露菌,一點點咸死人又無香味的魚子醬,賣到8000港幣。吃得過(粵語,受得了,承擔得起)嗎?當然吃得過,有米其林星呀,有些人說。
至于中餐更沒譜,鮑參翅肚開口就得兩三千港幣一個人,最少。
你那么左嫌右棄的,自己吃什么?你覺得人均消費應該多少?有人問。
一生的儲蓄,我吃得起世界上任何一間餐廳,但是說到消費,應該物有所值,我總覺得一定要有兩個字——“合理”。
水餃云吞面,漢堡比薩,價錢合理吧?一點也不合理,做得像垃圾的話。
有些食物我看到就跑,鮑魚十分之九硬得像石頭。魚翅試過就是,環保一點吧。海參和魚肚做得好的沒幾家。
不是fine dining[1]的法國和意大利餐可以吃吃,松露菌要像壘球那么大才吃得過癮,魚子醬只嘗伊朗產的,不然云吞面、蝦餃、燒賣或叉燒照樣滿足。當然,價錢得合理。

注釋
[1]指高級料理,區別于大眾餐廳(casual)而言的。——編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