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使至塞上》
- 盛唐稱帝從被陷害謀反開始
- 加七分糖的可樂
- 2042字
- 2024-02-19 07:30:00
對話在殿中人聽來,那就是李重潤與突厥已經到了不死不休的境地。
李重潤甚至期待突厥來進犯。
況且作為后世之人,他知曉明年魏元忠如果沒有因為自己的到來產生變化,是必然出塞追擊突厥的。
而阿史那咄悉匍也被滿臉自信,不帶俱意的李重潤懟的啞口無言。
李重潤對武則天執禮道:“皇祖母,可否容孫兒稍作思索!”
武則天微微點頭:“可!”
轉頭對高力士說道:“來人,賜酒!”
高力士十分恭敬的走上前。
從姜懷手中接過葡萄美酒,一臉笑意的端著酒盞走下階梯,彎腰遞給李重潤。
李重潤接過后。
來回踱步,做出思索的姿態。
少傾,他高舉起酒杯,聲音高亢而明亮,豪情萬丈的吟誦道: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詩盡,李重潤將酒杯舉過頭頂,高仰起頭顱,張開嘴,將杯中葡萄美酒倒入口中。
濃郁的酒香順喉而下,流入腹部。
“杯酒豈能舒我心中之意,高力士,倒酒!”
言罷便將酒杯伸到已經出神,低喃著“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的面前。
張柬之半瞇著眼細細品味著,旋即放聲笑道:“好、好一首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邵王殿下護我朝之心,明月可鑒!”
他彎下身端起酒杯:“邵王殿下,不知欲給此詩起何名!”
“使至塞上。”
“詩明其意,亦是殿下即將所為之事,臣敬您一杯!”
思緒被張柬之高喝聲喚醒的高力士匆忙走到宮女面前,取過酒杯,返回李重潤身邊斟酒。
品味完的武則天也由衷贊嘆道:“真是讓朕驚嘆!想不到我大周的后輩子孫竟出了重潤這般文武雙全的國之棟梁!”
武則天端起琉璃玉盞:“來呀,諸公舉杯,敬邵王一杯!”
在武則天的帶領下,殿中的滿朝公卿、王公貴族都端著酒盞站起了身。
而伺候的宮女則是快速端起酒,送到李旦、武三思等先前出列,在殿堂中央的請命的李、武兩姓宗親手中。
李顯端著酒杯的手有些顫抖。
年幼的李重茂雖然不明其意,卻并不妨礙他的雙眼發亮,心中堆滿了崇敬之情。
紊亂不齊卻能聽清的敬酒聲回蕩在明堂殿內:“敬邵王殿下一杯……”
李重潤端起酒杯:“皇祖母,張相國過譽了!諸君共飲此杯,愿日后諸君共護我大周,保大周之安寧!干杯!”
言盡便將杯中酒灌入嘴里。
“干杯……”
在武則天的帶領下,張柬之、李顯、李旦等人皆將杯中酒飲盡。
阿史那咄悉匍拍起了手掌,意味深長的看著李重潤。
武則天臉上的笑意不減:“邵王既不懼突厥,朕亦希望邵王能早日為朝立功。
媯、檀兩州實屬偏北,運輸不便,而你又意屬北疆,那就擔任幽州別駕吧!”
見目的已經達到,李重潤行禮道:“謝過皇祖母!”
“入座吧!讓隆基、崇簡他們這些人也展露一下自己的胸懷之志!”
李重潤回到座位后,李重茂掙脫了父親的懷抱,跑到李重潤身旁:“阿兄,你也叫重茂寫詩好不好!”
李重潤看著純真的李重茂,笑道:“好!不過你要乖乖聽話!”
李重茂點了點頭,便不打算回李顯身邊,而是在李重潤身旁坐下,李重潤也不反感,翻看起記憶碎片,開始如以往那邊給李重茂的碗里添食物。
一旁的李顯眼神中帶著寵溺看向兄弟二人。
韋香兒拽緊了手,將裙擺柔成一團。
李隆基的邊塞詩雖然不錯,但也只是不錯。
李隆基、武崇簡等人一番鬧騰后,卻也多多少少有收到稱贊。
最后,李隆基在李旦與姚崇的爭取下,被委任為成都府別駕。
而武崇簡則是在武三思的請求下,被委任到隴右道的碎葉鎮擔任別駕。
碎葉鎮也就是碎葉城,內設碎葉州,有刺史、別駕等職官。
對于一下子在短時間內更替這么多州官別駕,是否會影響到運作這件事并不需要過于擔心。
在唐朝,每個州府每年年末都需刺史或者是別駕赴京匯報每年自己管轄州府的情況。
為彰顯大周威儀,武則天選擇給阿史那咄悉匍賜了一個席位,并出言諷道:“阿史那咄悉匍,我大周后繼有人,勢要掃平你們突厥才肯罷休,而你們連正面作戰都不敢,盡行些強盜之事!”
阿史那咄悉匍不以為意:“大周皇帝,大周建國將近百年,自是兵強馬壯,刀刃鋒利,但我部在吾兄英明領導下,與你大周作戰卻是連戰連捷?!?
他說完,武則天的臉上陰沉了下去。
朝臣亦是指指點點。
阿史那咄悉匍掀開酒壺的壺蓋,將酒直接往嘴里灌:“用你們的一句話講,兵不厭詐,能贏,你管他是行強盜之事,又或者用了什么卑劣手段,罵名,永遠只會在失敗的那一方,不是嗎?”
他抬起頭與武則天對視:“況且,在你們眼中,我們不就是強盜嗎?”
原本在承受受狐朋狗友指點自己先前行為下作,悶悶不樂的李承訓當即對身旁人回懟道:“看看那德行,看看那嘴臉,你們居然敢說老子下作?”
作為武則天貼心棉襖的太平公主端起酒杯道:“母后,兒臣相信我大周正在邁入新的鼎盛時期,區區宵小之輩,終會被我大周的鐵騎踏平。”
有太平公主的引領,一片恭維聲在殿內響起。
阿史那咄悉匍繼續品嘗美酒佳肴:“阿弭奉承,粉飾太平之輩?!?
哪怕武則天心中不愿意承認,也無法否定阿史那咄悉匍所言的事實,在自己上位以來,國土丟失,邊關不穩,對突厥更是無可奈何的事實。
她知曉在阿史那咄悉匍嘴上討不到便宜,轉而對朝臣諸公問道:“
朕欲改年號,迎我大周步入新的鼎盛之期,不知諸公可有好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