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策略投資:從方法論到進化論
- 戴康 鄭愷等
- 708字
- 2023-11-13 15:20:20
1.1 策略研究框架核心:股利貼現模型
在目前的主流研究中,對于股價定價來說,比較通行的一個模型是“股利貼現模型”(Dividend Discount Model,下文簡稱DDM)。事實上,股利貼現模型的決定變量非常復雜。但是策略研究思維的第一步就是“化繁為簡”,也就是找到DDM中的三要素,它們分別是:企業盈利水平、無風險利率和風險偏好,如圖1-1所示。

圖1-1 DDM三要素及相關的影響變量
資料來源:Wind,廣發證券策略團隊。
模型的實際運用并不容易,策略研究思維的核心理論是“預期差”理論,它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步是識別特定時段的主導變量,第二步是把握市場對于該主導變量的預期差。不同時期,市場定價的主導變量不同,需要判斷它到底是在DDM的分子端(主要是指企業盈利水平,對企業盈利水平可能產生影響的變量包括經濟增長水平、產業升級情況等),還是在模型的分母端(主要是指無風險利率和風險偏好,與之相關的變量包括貨幣政策、通脹水平、風險偏好等)。主導變量一直在轉變,投資者需要對策略框架進行迭代與思考。
舉例來說,在2012年之前的傳統策略研究體系中,股市是經濟(企業盈利水平)的晴雨表,基本上,投資者對于基本面的判斷就是市場辨析的主要矛盾。但是,2013年之后,投資者開始轉換思考模式。我們可以看到,2014~2015年經濟不佳并不等于股市走熊,市場越來越重視估值的力量。估值有三個決定因素(無風險利率、盈利預期和風險偏好),因此不宜簡單地用信用貨幣框架(主要決定無風險利率)來推導估值結果。這再次說明了DDM三要素是策略研究的核心,在大勢研判和行業比較中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基于股利貼現模型(DDM),策略研究至關重要的核心步驟聚焦兩個問題:第一個是大勢研判(接下來是加倉還是減倉),第二個是行業比較(配置什么風格與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