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三公奏請 上 (求追讀)
- 三國:我撿到了一本三國演義
- 獨居者
- 2043字
- 2023-10-25 19:46:39
人心有私。
私心為己,為家,為國!
為己者,存富貴榮華于心,安身立命求穩。
為家者,求香火不斷,綿延不絕,承襲千年。
為國者,但求名垂青史,無愧于圣人教義,無愧于黎民百姓。
此三者,如四季變化,長存于世。
“陛下?!?
宣德殿內,劉辯聽著郭勝的傳來的消息,而把目光看向荀攸、曹操二人,似乎在等待著他們的回答。
典軍校尉曹操、黃門侍郎荀攸則沉默不語,袁紹與曹操自幼相識,待長大成人后,因處事理念不同,二人漸行漸遠,荀攸則因家族的原因,曾和混袁紹有過交情,但交情不深。
“曹校尉,可給朕一個答復?”
“陛下?!辈懿偕锨罢D衣裳,面露苦笑著:“司隸校尉袁紹乃臣之好友,臣不知如何回答陛下。”
避嫌。
曹操選擇了避嫌,低著頭不敢看向天子,靜等著天子的問話。
“公達,你是何意?”
劉辯尚能理解曹操,雒陽中的人官吏百姓都知曉,典軍校尉曹操和司隸校尉袁紹交情匪淺,曹操欲避嫌,劉辯倒是覺得這乃人之常情。
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曹操選擇避嫌,他荀攸倒是沒有什么理由來搪塞出,遂拱手正色:“司隸校尉袁紹者,初以豪俠得眾,以寬厚得眾心,然此人志大而智小,按這色厲而膽薄,性矜腹自高,短于從善?!?
荀攸沉吟片刻,思慮良久后,繼續沉聲回應:“袁紹為一時之雄,若天下有亂,此人必割據一方,稱雄一時?!?
一時之雄
劉辯眼睛微微瞇起來,這些時日,他熟讀經典,自是知道荀攸話外之音,語氣神色皆有不善:“汝南袁氏豪好大的威風,放袁本初離開雒陽,太傅啊太傅,你這是準備反了朕乎!”
宣德殿內,曹操、荀攸、郭勝三人皆低頭不語,不敢接天子的話,個個眼神飄忽不定,不知道在想什么。
誠如天子所言,此子有野心,不然也不會養死士,且以豪氣、寬厚來虜獲人心,今日出走雒陽,作為西園八校尉司隸校尉的袁紹竟未曾和天子說過,就此離去,意欲何為?
太傅袁隗不知情嗎?
不要說劉辯不信,宣德殿內,無論是荀攸還是曹操亦或是荀攸都不信,太傅袁隗者,歷經三朝,為朝中元老,位至三公,浮浮沉沉,屹立不倒,如此之人,豈能不知?
“荀侍郎、曹校尉,朕欲下旨緝捕袁紹可乎?”
龍椅上的劉辯大怒,不過還是看向曹操和荀攸二人,詢問他們的意見。
“陛下萬萬不可?!避髫钗豢跉?,站了出來反駁天子,緊接著一本正經的說著:“今朝局不穩,九州各地皆有亂賊,九州州郡州牧太守中不知幾人為忠幾人為奸,陛下還需世家來穩定朝局,今陛下需以安撫為主,積蓄實力,使天下歸心,如此,袁紹之流不過是些許風浪罷了,無法形成氣候,不足為慮。”
荀攸的話直擊劉辯的內心,恰如荀攸所言,今朝局動蕩,各地士族皆藏有反心,官吏百姓皆未歸心,且朝中的諸將中,皆在觀望,觀望他這位天子是否是明君,還是徐徐圖之。
“陛下,臣之族弟夏侯淵、夏侯惇二人皆有勇力,臣可遣他們二人去逮捕袁紹,抓他回京?!?
曹操之父曹嵩,本姓夏侯,因為中常侍曹騰養子,故冒姓曹。
坐在龍椅上的劉辯頷首,算是默許曹操的話,既然不能大張旗鼓,那么就在暗中行事。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劉辯深知他要用曹操,則需給曹操足夠的信任。
觀典籍,望高祖皇帝起于布衣中,最后奪得天下,不正是如此。
“喏?!?
曹操應聲后,遂退去。
宣德殿內,荀攸看向天子,躬身拱手奏曰:“陛下,今都亭候皇甫嵩、河內太守朱儁皆入雒陽,臣欲聯合司徒劉弘,司空丁宮、太尉劉虞、尚書令盧植等人于明日早朝,奏請陛下罷免何進大將軍之位!”
龍椅上冷漠的劉辯微微頷首,命荀攸放手去做,正當荀攸欲要退去時,劉辯面色上卻閃過一絲不忍:“公達,莫要逼的太緊,他畢竟是朕的舅父。”
“臣遵旨?!?
荀攸臨走前,心中嘆了一口氣,在這一刻,他才突然反應過來,朝中群臣皆言天子有穆宗之象,然而他們都忘記了,這位天子非弱冠之齡,不過是一年僅十五的稚兒,只是家國大義,黎民百姓全部壓在在他的肩膀上,承受了本不應該在他這個年齡所承受的一切。
有些時候,他們這些人希望天子圣明不顧親情,但有些時候又怕天子無情。
只是殺戮的刀未曾落在自己的腦袋上的時候,誰都希望天子無情,然在殺戮之刀落在自己的頭上時,又在咒罵天子無情。
人性本就復雜。
經不起考驗而已。
在荀攸出宮時,天色也漸晚,黃昏灑下的余暉,落在荀攸身上,荀攸只是輕嘆,嘆袁紹不智,嘆袁隗糊涂,同時嘆典軍校尉曹操明智,在關鍵的時候,總能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答案。
收斂腦海中諸多繁雜的心緒,荀攸重新振作,朝著尚書令盧植的府邸走去。
深夜降臨,明月悄然掛在夜空中,夜空中零碎的星辰閃爍著,伴隨在明月身邊,不知此時,各地多少離家的游子在望著夜空心中掛念著故鄉。
明月寄鄉情。
宣德殿內,劉辯日復一日的在批閱著奏折,看著奏折上的內容,劉辯心中大概有數,月余的時間,朝中公卿所上奏折,多言各地災禍,有天災亦有人禍時,劉辯才深深的明白,他的父皇孝靈帝錯了,因一念之差,一己之私,致使黎民不得安生。
“皇兒。”
宣德殿內的傳來在太后何氏關心的聲音,劉辯抬頭后,連忙起身走了下來,來到太后何氏的面前,同時略微責怪的瞪了一眼中常侍郭勝。
“母后,夜深了,母后身體為重?!?
拉著太后何氏,劉辯走了上去,母子二人坐了下來。
“吾兒,莫害了你舅父的性命,他畢竟是為娘的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