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天恩難測,天家無情 下(求追讀)
- 三國:我撿到了一本三國演義
- 獨(dú)居者
- 2038字
- 2023-10-20 22:44:16
天下積弊甚久,非行大刀闊斧之舉,根除弊病,方興天下!
然攘外則宣先安內(nèi)!
安內(nèi)的阻礙則一切根源都來自于天子。
天下苦十常侍久矣,不如說天下苦靈帝久矣。
皆言天下之主,宜得賢明,每念靈帝,令人憤毒!
荀攸抬頭直視著天子,這是他最后一次的試探,試探天子心思,是否只是愿意做個裱糊匠,不愿做穆宗這等明君!
良久,沉寂的宣德殿內(nèi),劉辯的笑聲在宣德殿內(nèi)回蕩著,坐在龍椅上的劉辯稍顯稚嫩的臉上方有正色:“朕乃天子,母后已不干預(yù)朝政,舅父去留,自有朕來決定,何須顧忌!”
鏗鏘有力的聲音在宣德殿中回蕩著,略顯稚嫩的聲音帶著帝王的威嚴(yán),如同在告訴荀攸、曹操二人這天下乃是他劉辯的天下,他才是天下之主,朝堂中諸公卿的任免他一人可定!無須過問其他人!
“陛下圣明!”
“陛下圣明!”
荀攸、曹操二人皆躬身作揖,口中山呼圣明,尤其是荀攸則是松了一口氣,他對天子方才有冒犯之意,但為天下百姓,為江山社稷,這點(diǎn)冒險是值得的。
“公達(dá)、孟德,朕視汝二人為腹心,今后這等使朕與汝等離心離德之言莫要再說,只要對社稷有利,朕站在汝等身后,不必有顧慮。”
“臣萬死!”
荀攸、曹操二人低著頭,不曾看到坐在龍椅上的劉辯,此時此刻,正面帶笑容,坐在龍椅上,居高臨下,荀攸、曹操二人的小心思盡數(shù)落在他的眼中,不過劉辯并未動怒,而是面露欣喜,朝廷需要直臣,他身邊需要直臣,忠言雖逆耳,良藥乃苦口,劉辯心如明鏡。
“公達(dá),朕會和舅父商談,汝今后便入宮,隨在朕左右。”
“喏。”
荀攸正色應(yīng)允,欲要實(shí)現(xiàn)自己的抱負(fù),跟隨在何進(jìn)身邊終究不是什么長久之計,天子劉辯今有明主之象,他才是自己的不二人選,為此,曹操略微羨慕的看向荀攸,羨慕中同時也帶著衷心的恭賀。
“孟德,你去扶風(fēng)郡、河內(nèi)郡二地,命皇甫嵩、朱儁二人入京。”
“喏!”
曹操欣然應(yīng)允,無論是朱儁還是皇甫嵩,曹操都熟悉,無論是朱儁亦或是皇甫嵩,曹操都相當(dāng)?shù)臍J佩,中平四年時,他們二人在平定黃巾之亂時,對他多有提攜之恩。
“郭勝!”
“老奴在。”
郭勝不知從何處冒了出來,直接把荀攸、曹操二人嚇了一跳,自從十常侍只剩下他一人后,郭勝極其的低調(diào),緊隨在天子左右,神出鬼沒的,荀攸、曹操二人相視一眼,今后看來還是慎言,不然隔墻有耳,傳入天子耳中,不好!
“你隨典軍校尉曹操一同前往河內(nèi)、扶風(fēng)二郡,路上有人膽敢阻礙,立斬不赦!”
“喏。”
郭勝躬身應(yīng)允,佝僂的身軀極其的卑微,根本看不出來,這還是當(dāng)初那個權(quán)傾朝野的十常侍,只見,郭勝朝著曹操拱手笑吟吟:“曹校尉,一路上有勞曹校尉照顧。”
“公公言重。”
曹操聽聞天子此言,心中先是一驚后,馬上便反應(yīng)過來,目光看向坐在龍椅上的天子有感激之情,此行必定不會一帆風(fēng)順,難免再造殺孽,然朝中公卿中多為長輩好友,對他曹操多有提攜之恩,真面對的時候,曹操不知道自己是否能下得了手,但是郭勝不同,本就是十常侍,無論是在廟堂上,還是在民間中,郭勝都算是聲名狼藉。
郭勝人老成精,在宮闈中這么多年,他自然知道天子的用意,不過郭勝也樂得如此,并沒有任何的抗拒,作為天子的近臣,臟活累活也注定他來做。
坐在龍椅上的劉辯忽然發(fā)現(xiàn)他的父皇為何會寵信張讓、趙忠等十常侍,無他,只因?yàn)檫@些閹人聽話。
......
“陛下,崔烈在殿外候著。”
宣德殿內(nèi),劉辯待荀攸、曹操二人離去后,稍微松了一口氣,欲要假寐時,郭勝去而復(fù)還。
“宣。”
龍椅上的劉辯重新振作精神,雖初登大寶,坐在龍椅上,劉辯覺得很疲憊,一想到天書上所言,劉辯再次強(qiáng)打精神起來。
崔烈冀州名士,曾位列三公九卿,擔(dān)任過九卿司徒,后官至三公太尉,但崔烈名聲不佳,只因?yàn)榇蘖姨局荒耸怯缅X買來的,其子崔均曾言:‘父親大人年少有美名,朝野中都說父親能官至三公,而如今父親已官至司徒,天下人對你失望。’
崔烈問子崔均問曰:‘因何?’
崔均這般答復(fù):‘議論的人都嫌父親身上有銅臭。’
但并不妨礙崔烈乃是忠臣,劉辯曾在天書看過,崔烈因他而下獄。
“崔公,深夜見朕,不知所為何事?”
夜深了,荀攸、曹操二人離去時,已是夜深人靜時分,崔烈曾位列三公,故而尚能入宮面圣。
“陛下,老臣久病家中,聞陛下以雷霆之勢除張讓、趙忠等閹豎,老臣....”
崔烈言此時,悄悄的看了一眼郭勝,把將要說出來的話,又吞咽了回去,他倒是忘記了,郭勝也曾是十常侍,而且郭勝今為天子近臣,恩寵不減,當(dāng)即沉默。
郭勝并不在意,則是朝著劉辯微微躬身,退出了宣德殿。
宣德殿內(nèi),只留下崔烈、劉辯二人。
“崔公,殿內(nèi)如今只有朕與崔公,崔公有何話要對朕說的,但說無妨。”
劉辯神色平靜,語氣緩和,但是目光中卻帶著好奇,深夜,崔烈入宮見他,定是要緊事,不然崔烈也不會在這個時間入宮。
在宣德殿內(nèi)的崔烈思慮甚久后,心一橫,一咬牙,當(dāng)即躬身作揖鄭重:“臣崔烈,奏請陛下罷免何進(jìn)大將軍之位!”
“臣叩請圣天子,以社稷為重。”
這一刻,崔烈跪倒在地,以首俯地,久久不語。
坐在龍椅上的劉辯則是詫異的看著跪倒在地的崔烈,他有點(diǎn)詫異,竟然能從崔烈口中聽到這句話。
“朕有一事不明,崔公需回答朕。”劉辯沉吟片刻,見崔烈不言,則幽幽道:“舅父不宜為大將軍,何人可為大將軍乎?”
“崔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