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博陵崔氏 (求追讀)
- 三國:我撿到了一本三國演義
- 獨居者
- 2043字
- 2023-10-21 20:53:18
崔烈額頭上冷汗直流,顫抖著身體,不知該如何去回答。
他甚至有些后悔今夜前來宣德殿,但后悔只是一閃而逝,很快就強行鎮定下來,在劉辯凜冽的眼神直視下,崔烈深吸一口氣,起身躬身作揖:“陛下,臣愚見,何進魯莽,不用善言,才略不足且優柔寡斷,非太先帝天恩,何進何等何能可為大將軍乎?”
崔烈說的很隱晦,在顧忌天子的顏面,不敢直接撕破臉,他話外音無非是在說,何進要不是太后的兄長,天子的舅父,如何能坐上大將軍之位置。
“才不配位者,非社稷之福。”
話都已經說了出去,何進似乎一下子也放開,緊接著侃侃而談,講著何進的諸多不是,但崔烈所言,皆站在江山社稷上所言,并無帶半丁點的個人恩怨在其中,況且,他和何進本就無恩怨。
然他雖隱退在家中,初聞天子行事,知十常侍皆死在這位天子手上,崔烈心知天下有救,社稷有救,故連忙從家中趕來面見天子。
“崔公,舅父的缺點,不用崔公過多講述,朕只需崔公告訴朕,何人可為大將軍乎?”
劉辯知崔烈有一子名喚崔均,乃虎賁中郎將,現為西河太守,文治武功皆可圈可點,若崔烈推薦自己的兒子為大將軍.....
想到此處,劉辯的眼神逐漸變冷,倘若真是如此,忠臣是忠臣,但忠臣是否赤誠就兩說。
“老臣都亭候皇甫嵩、河內太守朱儁可為大將軍。”
崔烈站在宣德殿中,躬身作揖回應,并沒有看到劉辯的眼神,順從本心說了出來,為官多年,為冀州名士,崔烈心向朝廷,大漢養士四百余載,多有忠臣義士。
“崔公所言,合乎朕心。”
“陛下,老臣.....”
崔烈本欲要解釋,忽然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整個楞在那里,抬頭看向天子的眼神滿是茫然,他本來還以為還需要多費一番口舌,天子所言著實打了他一個措手不及。
“陛下,老臣沒...沒聽錯?”
崔烈小心翼翼的詢問著,似乎還是不敢相信天子口中所說出來的話。
何進是何人!
是太后的兄長!
是天子的舅父!
“朕說崔公所言甚得朕心。”
劉辯疲憊的面容上帶著笑意,這些日子朝會上,他見多了那些假仁假義的公卿,如今見到崔烈這等忠臣,劉辯瞬間感覺一切都是值得的。
漢室可興!
“陛下圣明!”
崔烈再次叩首,為官多年,在朝中摸爬滾打,經歷諸多的事,崔烈自然能聽出天子言至肺腑,瞬間老淚縱橫,聲音中帶著哽咽。
孝靈帝在位時,二次黨錮,寵信十常侍,任十常侍胡作非為禍亂朝綱,不知多少忠臣良士死在十常侍這些閹豎手中,與其說是死在張讓、趙忠等十常侍手中,不如說是死在孝靈帝手中。
天下多有忠于大漢之輩,然因朝政昏暗,灰心喪意,無心致仕,如此朝廷豈有救乎?
今日前來宣德殿內,崔烈已經心存死志,若天子乃與先帝一般的昏君,他愿以死警醒天子!
劉辯坐在龍椅上欣慰的頷首,遂想到一事,曰:“朕聞西河太守文治武功皆有所為,何不如入雒陽,在朕身邊,為朕出謀劃策。”
“崔公意下如何?”
崔烈的小心臟開始砰砰的亂跳,屬于他們崔氏的機緣來了,崔烈則是深吸一口氣,強行按耐住心中的激動,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遂躬身作揖正色:“稟陛下,老臣長子元平為西河太守,只堪為一郡之才,不足以入京輔佐陛下。”
劉辯眼眸暗淡了一下,心知自己著急了,想想,他如今身邊已有潁陰荀氏子弟荀攸,雖只是相處數日,但劉辯卻能感受到荀攸的才能,可以說是治國之才。
崔烈低著頭,思慮一番后,緊接著說了一句:“陛下,老臣次子崔鈞可輔佐陛下。”
“哦?”
“州平老臣次子,少聰慧,韜略遠勝長子元平!”
舉賢不避親!
機會擺在崔烈面前,崔烈久經朝堂,已經嗅到不一樣的味道,此時不抓住這個機會,不知何時還有這個機會。
而且次子崔州平的才能的確遠勝長子元平,這一點,崔烈倒不成說假,如果是庸才推薦給天子,豈不是在他自己的臉,作為冀州名士,崔烈因三公九卿之位已備受詬病。
“崔公當為國之柱石,朕心甚慰。”
劉辯略顯疲憊的臉上,露出了笑容,雖然他未曾聽過崔州平之名,但崔烈說的這般信誓旦旦,他且信之又如何?
對于他而言,并沒有任何的損失,但若是崔州平真如崔烈所言那般,則劉辯撿到了寶。
“有陛下此言,老臣縱死亦不悔。”
崔烈為官多年,何曾聽過這般話,心中暗暗感動,但他也知道這乃是天子年幼,一切發自肺腑,同樣的,也能感受到天子的無奈。
“陛下龍體為重,老臣告退。”悄悄的看了一眼坐在龍椅上已顯困乏之態的天子,崔烈拱手告退。
宣德殿外,明月當空,月明星稀,雖無星辰點綴,但明月高掛,懶洋洋的灑下月光,照耀在崔烈的身上,崔烈心如明月,來時忐忑不安,走時輕松肆意。
得此明君,漢室可興!
他雖老矣,但寶刀未老,為何不能出仕,協助陛下重振朝綱!
為何他崔烈不能在青史上留下濃重的筆墨!
斗志昂揚的崔烈大步邁出,朝著宮門外走去。
宣德殿內,劉辯恢復常態,雖稍顯稚嫩的面容上疲態難掩,但眼神中冷冽,看向宣德殿外。
“郭勝!”
清脆的聲音在宣德殿內響起,郭勝不一會兒出現在宣德殿內。
“郭勝,此番你隨典軍校尉曹操前往扶風、河內二郡,見皇甫嵩、朱儁,一路上,典軍校尉曹操所言所行,你且記錄下來,不可遺漏,曹操見皇甫嵩、朱儁二人所言你回雒陽后,需如實告訴朕!”
“喏。”
郭勝低頭應允,眼神中卻帶著欣慰,跟隨在先帝身邊多年,在他看來,天子雖年幼,但已是合格的帝王。
“還有,明日宣黃門侍郎荀攸入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