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野兔腿”哈羅德 哈德克努特與“懺悔者”愛德華

卡努特大帝有三個兒子,斯韋恩、哈羅德與哈德克努特。其中哈德克努特是卡努特和諾曼底的埃瑪王后的兒子。他想把領土劃成三份,讓哈羅德成為英格蘭國王。但是這個決策遭到了盤踞在英格蘭南部的撒克遜人的否決。戈德溫伯爵是他們的領導。據說戈德溫伯爵是窮苦人家出身,現在卻是家財萬貫、手握重權的貴族。他們支持哈德克努特或兩位被驅逐到諾曼底的王子中的一個。局勢危在旦夕,戰爭似乎一觸即發,很多人拋家舍業,逃進了深山老林。好在轉機出現了,一場會議在牛津召開,這場會議最后決定把英格蘭劃分為兩部分,以泰晤士河為界,北邊以倫敦作為首都,歸哈羅德統治,南邊則屬于哈德克努特。一場危機就此解決了。然而,哈德克努特無心從政,只愛在丹麥吃喝玩樂,南方的統治權實際掌控在他的母親和戈德溫伯爵手中。

局勢尚未穩定,逃進深山的人們還沒走進家門,被驅逐到諾曼底的大王子愛德華和他屈指可數的擁護者就從諾曼底回來了——來爭奪王位。但讓他意外的是,反對最為強烈的竟然是他的母親埃瑪。她心中只有最小的兒子哈德克努特。在她的強烈抵抗之下,愛德華白跑了一趟,為了保全自己只能返回諾曼底。而他的兄弟艾爾弗雷德可沒有他那么好運。愛德華回到諾曼底后,兄弟倆收到了母親埃瑪的一封信,信的內容飽含母愛和溫情,艾爾弗雷德動心了,帶著部隊回到英格蘭。他從肯特郡剛一上岸,就見到了前來接他的戈德溫伯爵,于是和他一起來到薩里郡的吉爾福德鎮。晚上,艾爾弗雷德和他的軍隊準備駐扎下來休息,伯爵已為他們找好了住所,他把士兵們分別安置在幾棟房子里,并準備了美味的飯菜,讓他們能好好地休息。于是,累了一天的士兵們酒足飯飽后很快就在溫暖的床上進入了夢鄉,絲毫沒有戒備。深夜,英格蘭國王的隊伍忽然出現在鎮上,不費吹灰之力就把艾爾弗雷德的軍隊全部控制了。次日清晨,這六百個被捕的士兵被帶到一起,站成一排,十個人中選出一個當作奴隸賣掉,其余的人則受盡嚴刑拷打,最后還是沒能逃出生天。可悲的艾爾弗雷德王子被除去衣物,赤裸著綁在馬的后面,任由馬拖著他一路走到伊利島。到了那里,他們挖掉了他的雙眼。王子在痛苦中掙扎了幾天終于死去了。雖然沒有確鑿的證據,但可以肯定這是戈德溫伯爵的陰謀。

大多數的牧師都是撒克遜人,他們對斯堪的納維亞人并沒有好感,因此坎特伯雷大主教一直不愿為哈羅德舉行加冕儀式。雖然沒有得到教會的承認,也沒有正式的儀式,哈羅德還是成為英格蘭真正的國王,一直到去世。他一共在位四年。哈羅德平生只喜歡打獵,由于他在打獵時奔跑得很快,人們就給他取名“野兔腿”。

哈羅德死時,哈德克努特和埃瑪都在佛蘭德的布魯日。艾爾弗雷德悲慘地死去后,埃瑪就坐船過去和哈德克努特生活在一起,商量著統一英格蘭。為了防止再次爆發戰爭,沒有了統領的斯堪的納維亞人和撒克遜人共同簽名請哈德克努特成為他們的國王——這正是哈德克努特想要的。然而,事實證明,他們做錯了。哈德克努特并不是獨自回來的,他還帶回來不少斯堪的納維亞人。這些人都是吸血鬼,為了讓他們的貪心能夠得到滿足,哈德克努特只能不斷地向百姓征收賦稅,而且一次比一次重。人們不堪重負,紛紛起義,特別是在伍斯特,人們不但不聽國王的號令,還將國王派來的稅收官殺死了。哈德克努特因此下令燒毀了整座城市。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殘暴的國王。他當上國王后下達的第一項指令便是挖出哈羅德的遺體,砍下他的頭顱,并把頭顱和尸體一起丟進河里。而他自己的命運也沒有多幸運。傲慢的斯堪的納維亞人托威德是哈德克努特國王的護旗手,國王參加了托威德在蘭貝斯舉行的婚禮,酒宴中,國王喝得酩酊大醉,手里拿著酒杯,徑直倒向了地面,再也沒能站起來。

后來被教士們封為“懺悔者”的愛德華接替哈德克努特成為英格蘭國王。他就是被迫流亡諾曼底的兩位王子中的一位,他可憐的弟弟早已被害。他上位后發布的第一個命令就是把從未疼愛過他的母親埃瑪強行送到偏僻的鄉下。埃瑪不得不照做,到死也沒有再回來過。哈德克努特只當了兩年國王,其間他從諾曼底把哥哥愛德華接回了英格蘭,并讓他住在宮廷里,給予了很好的照顧。哈德克努特死后,愛德華便得到戈德溫伯爵的支持,很快成了新國王。自從戈德溫伯爵陰謀害死艾爾弗雷德王子后,人們就不再相信他,哈德克努特國王還因為此事抓捕并審問過他,但后來還是宣布他沒有罪并釋放了他。聽說他為了脫罪送給貪婪的國王一份厚禮:一艘鍍滿黃金的船,船頭用黃金雕刻的人像作裝飾,還有八十個全副武裝的水手。哈德克努特死后,戈德溫伯爵需要新上任的國王為他消除民眾的懷疑,化解民眾對他的仇視,而新國王需要戈德溫伯爵的財力和兵力做支持。這是一個雙贏的交易,他們很快就達成了這樣的約定:伯爵支持愛德華成為國王,國王則分給他更多的領地和權力。協議中還有一條,就是國王必須迎娶伯爵的女兒伊迪絲,并讓她成為王后。

盡管伊迪絲是一位值得敬重的好女人,她擁有女人的所有美德——通情達理、善解人意、秀外慧中,卻沒有得到國王的青睞。可能是被強迫的緣故,國王對她異常冷落。對此,她的父親和六個哥哥非常不滿,于是他們竭盡所能地在百姓中誹謗國王,讓他的信譽逐漸降低。愛德華從小在諾曼底長大,早已習慣了諾曼人的生活方式,他的大主教和主教很多都是諾曼人,他的心腹和機要大臣全部都是諾曼人。不僅如此,他還把諾曼人的服飾和語言帶到英格蘭。之前的撒克遜國王在重要文件上簽名時都是畫一個十字,就像現代很多目不識丁的人常做的一樣。愛德華簽名時會用火漆印,就像諾曼底公爵所做的那樣。戈德溫和他的兒子們故意曲解他的所有行為并加以污蔑,使人們相信愛德華并不喜歡英格蘭人。漸漸地,國王的勢力被一天天削弱,而戈德溫家族卻日漸壯大。

愛德華在位的第八年,戈德溫得到了一個非常有利的機會。布洛涅伯爵尤斯塔斯是國王的妹夫,他到英格蘭來看望愛德華,在王宮里住了一些時間后,他帶上隨從打算回家。他們想從多佛爾出發,便大搖大擺地來到了這里。他們不僅人數眾多,而且裝備精良,因此霸占了鎮上最好的房子,不但白吃白喝,而且盛氣凌人。多佛爾本是個平靜安逸的小鎮,布洛涅伯爵一伙人的囂張終于激起了反抗。一位有血性的多佛爾人不愿讓專橫暴戾的外國人全副武裝地在他家里閑逛,更不愿他們在家里肆意揮霍他的食物,便守在門口,拒絕了想進他家的士兵。惱羞成怒的士兵拔出劍來砍傷了他,他便憤怒地殺死了這個士兵。很快,這個舉動就在多佛爾的街頭巷尾傳揚開來,布洛涅伯爵等人也知道了。他們立刻騎上馬,迅速來到那個多佛爾人的家,將它團團圍住。他們強行撬開早已鎖死的房門,在壁爐邊殺死了那個多佛爾人。接著,還未泄憤的他們又來到街頭,見人就砍,逢人就殺,就連婦女兒童都難逃其毒手。然而,多佛爾人絕不會讓他們為所欲為,怒不可遏的百姓奮起反抗,殺死了十九個諾曼人,還打傷了無數個,并且切斷了去往港口的道路,不讓伯爵出發。尤斯塔斯不得不拼命逃回格洛斯特。他飛奔回來,見到了愛德華,愛德華正和一群諾曼人在一起,伯爵高聲喊叫:“國王啊,為我主持公道啊,多佛爾人殺死了我的部下。你必須派人教訓他們。”國王馬上去找戈德溫伯爵。多佛爾正是戈德溫伯爵管理的區域,因此國王下令讓他統兵前往并對當地的居民予以嚴懲。

然而戈德溫伯爵這樣說道:“那里的人民都是您曾起誓要保護的人,現在連聽證會都沒有召開就要隨便處罰他們,您作為國王不應該下這樣的命令。我拒絕接受。”

于是,國王下令讓戈德溫伯爵到法庭上為多佛爾的反抗做出解釋,如果他違抗命令,就收回他的官職,沒收他的財產。但伯爵并沒有出席,不但如此,他還和他的大兒子哈羅德、小兒子斯韋恩不遺余力地組織起大批兵力,主張尤斯塔斯伯爵和他的隨從必須遵守英格蘭的法律,要求他們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付出代價。但國王不肯交出他的妹夫,也組織了一支強大的隊伍。經過了數次商討和切磋,戈德溫伯爵一家的隊伍開始分化瓦解。無奈之下,戈德溫伯爵只好和一部分親人帶著大量的財富去了佛蘭德,其大兒子哈羅德去了愛爾蘭。這個曾經顯赫的家族暫時告別了英格蘭的政治舞臺,但英格蘭的人們不會就這樣把他們忘了。

“懺悔者”愛德華對戈德溫伯爵和他的兒子們的憤恨沒有了發泄的途徑,于是伯爵的女兒伊迪絲——他善良的妻子,一個毫無還手之力的女人——就成了無恥的他的報復對象。所有的人都敬重并擁護伊迪絲,但愛德華和他的修道士們除外。貪得無厭的愛德華搜光了她的金銀珠寶,侵吞了她的財產,把她關進一所修道院里,只留一個仆人陪著她。看管伊迪絲的人,也就是修道院的院長則是愛德華的妹妹。可以肯定的是這個女人和愛德華一樣惹人討厭。

戈德溫伯爵和他的兒子們終于離開了,沒有反對者的愛德華對諾曼人更加信任了。諾曼底公爵威廉也被他請過來做客。愛德華和弟弟被流放諾曼底時曾受到過威廉父親的款待。威廉的母親是一個普通的制革工人的女兒,聽說她在溪邊洗衣服時遇見了威廉的父親,兩人便墜入愛河。威廉是位偉大的戰士,酷愛馬匹、獵狗和兵器。他接到愛德華的盛情邀約,便高興地帶著大批諾曼人來到英格蘭。愛德華在王宮里為他們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從此,在英格蘭的諾曼人更加目空一切,看不起英格蘭人,而英格蘭人也更加討厭他們。

英格蘭的很多地方都有戈德溫伯爵布置的間諜,他們關注著英格蘭的所有事。這些人是戈德溫伯爵用離開時帶走的錢財雇的。這樣一來,身處異地的伯爵對英格蘭依然了如指掌。

他覺得現在是對付偏愛諾曼人的國王的最好時機,他帶領遠征軍來到懷特島,和他最英勇的兒子哈羅德會合,兩人沿著泰晤士河一路前進,到達了南華克。人們夾道歡呼,熱情地歡迎伯爵和他的兒子——因為他們倆是土生土長的英格蘭人——以此來表達對國王寵愛諾曼人的不滿。

剛開始,就像所有被教士們支配的國王一樣,愛德華對這樣的內部之爭并不在意,置之不理。支持老伯爵和他兒子的人日益增多,老伯爵為了拿回曾屬于他的一切,不斷地催促以和平的方式解決爭端。朝廷也終于戒備起來。同是諾曼人的坎特伯雷大主教和倫敦主教在侍從的保護下逃離倫敦,來到埃塞克斯郡。他們顧不得自己高高在上的身份,匆匆忙忙坐上漁船逃向法蘭西。別的同為諾曼人的心腹也抱頭鼠竄。曾屬于戈德溫伯爵的財富和權勢再一次回到了他和他的兒子們(但不包括犯了罪的斯韋恩)手中。高貴圣潔的伊迪絲王后從修道院這座監牢里出來了,被冷酷無情的國王奪走的金銀珠寶也物歸原主了。

戈德溫老伯爵耗盡心力拿回了他的權勢和財富,卻無法享受它們,在一次國王舉辦的酒宴中,他在餐桌前昏迷,三天后便去世了。他的爵位由他的兒子哈羅德繼承。在大家心里,這位新伯爵的威望遠比他父親的高。他智勇雙全,曾無數次浴血奮戰消滅國王的敵人。蘇格蘭的起義也是被他鎮壓的——就是在那時,鄧肯被麥克白殺死了。數百年后莎士比亞著名的悲劇《麥克白》就是以這個事件為原型創作的。哈羅德還殺死了不肯安分守己的威爾士國王格里菲斯,斬下他的頭顱帶回英格蘭。

哈羅德在海上航行時有沒有發生什么事情,人們并不知道,也無關緊要。哈羅德曾經被一場狂風暴雨吹到法蘭西的海岸,他的船被迫停在那里。他被法蘭西人捉住,成為俘虜。這件事是真的,在那個并不太開化的年代,所有因為船在海上出了問題而被迫在法蘭西上岸的異鄉人都成了法蘭西人的俘虜。要想得到自由,就得支付足夠的金錢。蓋伊伯爵是蓬提厄的頭領,哈羅德正是在他的領地被捉的。如果這位領主是一個熱情虔誠的基督教徒,就會放了哈羅德,但他顯然不是,他要借機好好勒索哈羅德。

哈羅德立刻讓人帶著書信去諾曼底找威廉公爵,說他遭到了蓋伊伯爵的不公平對待。公爵收到信后,馬上命人把哈羅德安全地送到具有悠久歷史的城市魯昂。哈羅德在魯昂受到了熱情的歡迎,威廉公爵將他奉為上賓。現在有些史書寫著,在那個時候,“懺悔者”愛德華已經年老體弱,他沒有兒子,因此立下了讓諾曼底公爵威廉接替他成為英格蘭國王的遺囑。威廉對此應該也是知情的。不可否認,愛德華死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誰做他的繼承者,他邀請“剛勇王”埃德蒙二世的兒子“流放者”愛德華一家人來英格蘭。可當愛德華到來后,國王卻根本不和他見面。沒過幾天,“流放者”愛德華就在倫敦意外死亡了。圣保羅大教堂安葬了他的尸體,這對當時的王子們來說是司空見慣的事情。讓威廉作為繼承者的事也許是真的。“懺悔者”愛德華是如此鐘愛諾曼人,在威廉去英格蘭的時候,國王也許已經暗示他,將來可能把王位傳給他。因此,威廉對于王位志在必得。哈羅德無疑是他登上王位的最大的幫手,因此,他召集了大批的王公貴族,當著大家的面把他的女兒阿黛勒許配給了哈羅德。他告訴哈羅德自己會在愛德華去世后成為英格蘭的新國王,所以哈羅德必須在眾目睽睽之下以天主的名義起誓,全心全意地輔佐他。別無選擇的哈羅德只得照做。教士們非常崇拜神靈,下面這件事就是最好的證明:他們在一個木桶里放上人死后留下的骨頭——圣徒鄧斯坦的遺骨——在木桶蓋上放著一本祈禱書,讓哈羅德把手放在上面,莊重地宣誓,等他宣完誓后,把桶蓋打開,讓他看到圣人的骨頭。教士們說這樣會讓哈羅德的誓言更有說服力,而且更有約束力。說得好像圣徒鄧斯坦的身體的每塊骨頭都能代表上帝從而讓一切變得更加慎重似的。

哈羅德回到英格蘭后大概過了兩周,悶悶不樂的老國王愛德華走到了生命的盡頭。由于他在世時對教士百依百順,當他去世后,教士們對他極力歌功頌德。著名的淋巴結核觸摸療法就是從愛德華開始的。教士們竭盡全力讓國王相信,他因為虔誠信教也擁有了神的力量,得了很嚴重的皮膚病的人只要來到國王面前被他觸摸一下,就會完全康復。這個治療方式從此成為皇家的傳統被傳承下來。其實這些病人是誰治好的我們早已心知肚明。而愛德華的名字絕不會出現在那些曇花一現的君王之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全州县| 定州市| 同仁县| 齐河县| 许昌市| 和平县| 田东县| 永兴县| 潢川县| 宜丰县| 余江县| 靖安县| 江山市| 沁水县| 芷江| 北辰区| 宁陕县| 政和县| 余姚市| 班戈县| 赣榆县| 邻水| 徐汇区| 全州县| 中宁县| 南皮县| 息烽县| 马公市| 永城市| 万州区| 红河县| 汪清县| 万年县| 邓州市| 广南县| 景泰县| 巴彦淖尔市| 台中县| 古交市| 临安市| 全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