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阿瑟爾斯坦及六個青年君王統治時期

  • 寫給大家的英國簡史
  • (英)查理斯·狄更斯
  • 8229字
  • 2023-10-17 17:21:15

阿瑟爾斯坦是愛德華的兒子,接替愛德華成為國王。在執政的十五年時間里,他以爺爺艾爾弗雷德為榜樣,將英格蘭管理得井井有條。威爾士暴動的民眾被他強力制服,不得不向他繳納錢財和牲口,并送上他們最勇猛的鷹和獵狗。對撒克遜政府陽奉陰違的康沃爾人也被他擊敗了。他重視窮苦人民和弱勢群體。他重新啟用了一些內容完好且有用卻被束之高閣的舊法律,新制定的法規更是具有遠見卓識。來自斯堪的納維亞的奧拉夫親王、來自蘇格蘭的康斯坦丁國王和北威爾士的平民組成了強大的聯盟,企圖打敗阿瑟爾斯坦。阿瑟爾斯坦僅僅用了一次戰役就讓他們潰不成軍。從此,他在位期間和平的日子漸漸多了起來,達官貴族也有了空閑的時間學習禮儀,變得舉止得體大方,謙遜有禮,到英格蘭來訪問的外國王公也多起來。

埃德蒙是阿瑟爾斯坦的弟弟,他坐上王位時才十八歲,因為那年四十七歲的阿瑟爾斯坦去世了。埃德蒙成了六位青年君王中首位登場的君王。

埃德蒙被世人稱為“實干家”,因為他在國家的改良和不斷完善上頗有手段。但是,斯堪的納維亞人卻頻頻來犯,因此他執政的時間并不長,而且不穩定,死亡的時候也很倒霉。有一天晚上,埃德蒙在自己家的大廳舉辦一場酒宴,賓主盡歡之時他突然在人群里看到了利奧夫——一個聲名狼藉的強盜,此人早被下令驅逐出英格蘭了。國王被強盜的有恃無恐氣壞了,對自己的侍從說:“趕走那個強盜,他就坐在桌子旁邊,他是一個被驅逐出國的罪犯,對于這種過街老鼠,人人得而誅之。”利奧夫挑釁道:“我以上帝的名義起誓,我絕不會走!”聽完這話,國王勃然大怒,離開座位朝著他沖過去,并抓住他的頭發想把他打倒在地。沒想到利奧夫藏了一把匕首在斗篷里,在和國王糾纏時用匕首將國王當場殺死。接著,利奧夫又靠著墻壁,和衛士們展開了殊死搏斗。雖然他最后被千刀萬剮,血流滿地,但衛士們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您現在可以想象當時帝王的生存環境有多寒酸了。一個國王會醉醺醺地在家里的酒席上與一個強盜大打出手,并在眾目睽睽之下被殺死。

接著繼承王位的是年輕的埃德雷德。盡管他弱不禁風,卻堅強不屈,被稱作“海盜王”的斯堪的納維亞人都曾被他和他的軍隊打敗。九年后,埃德雷德也死了。

年僅十五歲的埃德威國王登場了。國王的權力并不在他手里,而是被修道士鄧斯坦控制著。鄧斯坦是一個聰慧卻瘋狂而且殘暴自大的傳教士。當時,鄧斯坦是格拉斯頓伯里修道院的院長。這個修道院里安葬著埃德蒙國王。在鄧斯坦很小的時候,一天深夜,他發著高燒,迷迷糊糊中下了床,走到了格拉斯頓伯里修道院,修道院當時正在裝修,到處都有腳手架,鄧斯坦在里面不停地走動,卻奇跡般地活了下來,因此人們傳說當他在房子里到處走動時有天使保護著他。他曾發明一種豎琴,不用人彈就能演奏曲子。這也許是真的,現代就有一種家喻戶曉的琴——風弦琴,利用風的力量來彈奏。國王阿瑟爾斯坦在世時非常喜愛鄧斯坦。這招來了一些人的嫉妒,他們用一些無法解釋的奇怪的事情誹謗鄧斯坦,說他是裝神弄鬼的巫師。還有人暗中襲擊他,把他的手和腳捆綁起來,并將他丟到沼澤里面,誰知他竟大難不死,并引發了一連串的事件。

那個時代,少見的知識分子往往是傳教士。他們學問廣博精深,有多方面的才能。國王賞賜傳教士沒有開墾過的土地作為修道院的興建之所,因此,他們不得不學習并熟練掌握耕作和栽培技術,不然土地不肥沃,傳教士們就只能挨餓了。要想把用于祈禱的禮拜堂打扮得美輪美奐,把用于就餐的大廳裝飾得寧靜舒服,就需要木匠、畫家和金銀匠人。傳教士一般都獨自居住在人跡罕至的地方,在生病或者發生意外時,為了避免傷痛和死亡,通曉植物的性狀和作用是他們必需的技能,另外他們還要應付各種跌打損傷以及其他外傷。正因為這樣,他們有的相互學習,有的勤學苦練,掌握了許許多多實用的技術。他們在很多方面頗有建樹,例如農業、藥物、外科和手工業等。輕松地使用一些簡單的機器來騙取老百姓的信任,對他們來說是一件極簡單的事。我堅信,這種事他們經常做。那些機器在現代極為常見,在當時卻是奇跡。

鄧斯坦作為修道院的院長,無疑是傳教士中的佼佼者。他精通金屬鍛造,常常在一間狹窄的房間里干活——真讓人不可思議,平躺都無法展開身體的房間有什么用呢?他總是編造一些魔鬼來傷害他的荒誕的假話。比如,他說,某一天,他正在認真工作,惡魔來到房間墻壁上的小窗邊偷看,并嘗試引誘他離開房子,放棄工作,去過無所事事、恣意享樂的生活。他用在火里燒得通紅的鉗子夾住惡魔的鼻子,惡魔疼痛難忍,高聲號叫,聲音傳了幾英里遠。有人說鄧斯坦瘋了,當年的高燒燒壞了他的大腦,然而在我看來,正是因為這些謊言,不明真相的人才會受騙上當,把他當作神仙,使他位高權重。而這恰是他夢寐以求的。

據說玉樹臨風的埃德威國王登基當天,斯堪的納維亞的后裔奧多(當時的坎特伯雷大主教)發現國王不顧前來祝賀的來賓,偷偷地從宴會離開了。奧多十分氣憤,就叫鄧斯坦去尋找國王。當鄧斯坦找到國王時,國王正和他美麗的妻子埃爾吉娃以及她寬厚仁慈的母親在一起。鄧斯坦不但痛罵了三人,而且強硬地將國王帶回宴會。

有人認為鄧斯坦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教會反對近親成為夫妻,而年輕的國王和他美麗的妻子恰恰是近親。其實,在我看來,根本就是因為鄧斯坦是一個囂張跋扈且性烈如火的人。他在成為傳教士之前有一段失敗的愛情,這讓他憎恨身邊的美好的愛情,所有和愛情有聯系的人或物都成為他報復的對象。

對年輕的國王而言,這無疑是一種羞辱。不久,埃德威就以私自侵占前國王的財產為由對當時的財政大臣鄧斯坦提出訴訟。鄧斯坦不得不逃往比利時。有人派出人手想挖出他的雙眼,令人遺憾的是他幸運地逃掉了。而他曾掌管的格拉斯頓伯里修道院也被他長期的對手(從前是,以后也是)、已婚的傳教士接管了。不久,鄧斯坦就與他的盟友、斯堪的納維亞后裔奧多串通起來,支持埃德威年少的兄弟埃德加搶奪王位。不僅如此,他還叫人從王宮里把才十七歲的可愛漂亮的王后埃爾吉娃偷偷搶出來,在她的臉上用烙鐵打上烙印,并將其當作奴隸販賣到愛爾蘭,以示對埃德威的報復。沒想到愛爾蘭人非常同情王后的遭遇,把她當成朋友,并說:“我們要將王后送回去,交給國王,讓有情人可以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他們醫治好王后臉上恐怖的傷口,將恢復美貌的王后送回英格蘭。她滿心歡喜、匆匆忙忙地往家趕,卻在格洛斯特遭遇鄧斯坦和奧多事先埋伏的兵馬的襲擊。這兩個無恥小人指揮人馬殘忍地將王后的四肢砍斷,然后置之不理,直到她死亡。因為長相英俊被百姓叫作“俊美者”的埃德威知道后,也在無可奈何中死去。這對年輕的夫妻是如此悲情,他們的愛情故事最終以悲劇結尾。在動蕩不安的年代,就算是出身高貴的國王和王后,生活也不如和平年代的平民百姓幸福。

十五歲的“和平者”埃德加成為新的國王,但國家的權力依然牢牢掌控在鄧斯坦手里。他規定修道院里只能有單身的傳教士——他們都是本篤會的成員,而已經結婚的傳教士全部被趕了出去。為了表現自己高高在上,鄧斯坦把自己加封為坎特伯雷大主教。不僅埃德加,連周邊的其他小國的國王也被他控制了。其間還發生了一段讓后人至今仍反復吟唱的故事。有一次,埃德加在切斯特召開會議,會后大家坐船前往圣約翰的修道院參觀。在迪伊河上,鄧斯坦端坐船中,埃德加絲毫沒有一國之君的威儀,親自在船頭掌舵,另外八個國王盡管頭上戴著王冠,卻如纖夫一樣在兩邊搖槳。

鄧斯坦和他的教徒們因為埃德加千依百順,便千方百計地將他偽造成最偉大的國王,其實,埃德加不僅貪婪好色,而且殘酷無情。他曾經因為看上了威爾頓修道院的一位姑娘而強行將她從修道院里抓走。鄧斯坦裝出很憤怒的樣子,并假惺惺地懲罰他七年之內都不可以佩戴國王的王冠。這樣的懲罰對埃德加來說根本無足輕重。佩戴王冠和佩戴其他的東西根本沒有區別。埃德加執政期間最倒霉的事就是娶了第二位妻子艾爾芙蕾達。艾爾芙蕾達美名遠播,被埃德加知道了,于是他讓他信任的臣子阿瑟爾伍德前往德文郡,進入她所住的城堡,看她是否名副其實。當阿瑟爾伍德見到艾爾芙蕾達時,發現她真的美艷動人,不禁一見鐘情,并和她結為夫妻。為了掩飾真相,他回復國王,艾爾芙蕾達只是家境殷實,其實是一個普通的女子。阿瑟爾伍德回去后,國王心存疑慮,決定親自去他家里看看,并在快到的時候才通知阿瑟爾伍德,讓他準備接待。阿瑟爾伍德膽戰心驚,只得對新婚的妻子坦白一切,哀求她打扮得丑陋一點,舉止傻頭傻腦一些,盡量掩蓋她的美麗,希望可以平息國王的怒火。艾爾芙蕾達答應了,卻沒有照做,因為她本就是個愛慕虛榮且極具野心的女子,成為王后當然是她的首選。于是,她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魅力四射。過了一會兒,國王一來就發現自己受騙了。因此,他讓人將阿瑟爾伍德這個背叛者殺死在樹林里,并和惡毒的艾爾芙蕾達結成了夫婦。過了六七年,埃德加就去世了,格拉斯頓伯里修道院就是他的埋骨之處。他在世時曾經全面裝修過這個修道院——也許是鄧斯坦特意為他裝飾的,顯得人們對他的所有贊美都是真的。

在此期間,英格蘭曾被狼群襲擊和騷擾,造成了不小的影響。后來人們把狼群驅趕出平原,威爾士的山區成了它們的藏身之所,但它們并不消停,仍然常常出來偷襲人和動物。因此,英格蘭向威爾士人提出,他們本來應該進貢的物品可以用每年三百顆狼頭代替。為了節約錢財,威爾士人開始瘋狂獵殺狼,短短四十年,狼就從這個地方徹底消失了。

年輕的國王愛德華開始了他的統治。他的綽號“殉道者”是人們依據他死亡的方式而起的。艾爾芙蕾達想讓她的兒子埃塞雷德成為國王,但鄧斯坦沒有同意,而是選擇了愛德華。有一天,年輕的國王去多塞特郡打獵,途中路過繼母和弟弟生活的城堡科夫堡,便想去看望他們并表達自己的善意。他沒有帶上隨從,自己一個人騎著馬朝著城堡飛奔而去。傍晚時分,他來到了城堡并吹響了號角。艾爾芙蕾達熱情地迎了上來,一邊笑著一邊說:“我尊敬的國王陛下,歡迎您的到來,快請進來吧。”國王回答道:“不用了,親愛的夫人,麻煩您給我一杯酒,我急急忙忙地跑過來只是為了向您和弟弟表示問候,請允許我坐在馬上喝,我還要趕緊回去,不然隨從們見不到我,會以為我出事了。”艾爾芙蕾達回去取酒,借機對她的衛士悄悄吩咐了一番。衛士從大門溜出去,悄無聲息地站在國王的馬后。天色越來越暗,陰險的女人拉著年僅十歲的兒子,對著國王微笑,國王舉起酒杯,說:“祝您健康!”他正準備喝,衛士從后面跳出來,出其不意地捅傷了他。國王扔下酒杯,倉皇逃走了。因為流血不止,他漸漸沒有了意識,掉下馬來,一只腳掛在馬鐙上無法抽離,受到驚嚇的馬拖著主人一路瘋狂奔跑,他的臉被泥土、樹葉、沙石等不斷地摩擦。人們順著國王一路留下的血跡才發現了馬匹狂奔的路線,等到追上并截停它時,這位年輕俊美的國王早已面目全非了。

第六位,也是最后一位年輕的國王是埃塞雷德。當他看到他的哥哥被刺傷并逃走時,嚇得大喊大叫,艾爾芙蕾達搶過仆人手中的火把,毫不留情地抽打他。人們不喜歡這個小孩,甚至可以說對他恨之入骨,因為他有一個陰險毒辣的母親。他的母親殘忍地謀害前國王就是為了讓他成為國王。連鄧斯坦都不支持他。鄧斯坦最初的想法是如果埃德金莎愿意就支持她成為英格蘭女王。埃德金莎是埃德加和那位被他從修道院搶來的姑娘所生的女兒。她太了解年輕君王之間的恩怨情仇,寧愿待在修道院過平淡簡單的生活也不愿做女王。無奈之下,鄧斯坦只能選擇埃塞雷德成為國王。因為埃塞雷德的優柔寡斷和怯懦,人們便給他取名“遲鈍者”。

剛開始,因為國王太年少,艾爾芙蕾達很容易控制他。但隨著年紀的增長,國王日趨成熟,漸漸脫離了她的掌控。這個臭名遠揚的女人再也不能為所欲為,她只得退出政治舞臺。為了抵消自己當初犯下的罪行,她修建了許多教堂和修道院,仿佛修建一座聳入云霄的教堂就可以充分表達她的悔過之意。教堂采用了那個時代常見的建筑風格,她從全世界找來各種各樣的石頭堆砌在一起,并讓教徒在里面修行,似乎這樣就能掩蓋自己曾犯下的罪過——可是那個因為她的陰謀而死的年輕的孩子流盡了鮮血,人們順著帶血的馬蹄印跡才發現了他的遺體,這樣的罪行又豈是冷冰冰的建筑就可以遮掩的?

鄧斯坦在埃塞雷德在位八九年后去世了,那時他已經老態龍鐘,可他奸狡詭譎的本性一點也沒有改變。埃塞雷德在位時有兩件和他密切相關的事傳得沸沸揚揚。有一次,鄧斯坦參加了一場在教堂里舉行的會議,議題是傳教士結婚能否被認可,他默默地坐在一邊,低著腦袋,好像正在認真思索。突然,一個聲音從房間的十字架中傳出來,告誡大家一定要聽從鄧斯坦的想法。這肯定是鄧斯坦導演的一場幻術,那聲音幾乎可以肯定是他自己發出來的。時隔不久,他又導演了一場更加離奇的鬧劇。還是一場會議,議題仍然是之前的那個,在一個開闊的房間里,鄧斯坦和他的追隨者坐在一邊,另一邊則是持異議的人們。鄧斯坦站起來說:“我們把這一切交給上帝,讓他來決定。”剛一說完,反對派那邊的地板突然坍塌了。有人當場死亡,受傷的也不在少數。可以肯定,這就是鄧斯坦做的,因為他所在的那塊地板毫無損傷。他早就叫人在地板下動了手腳,只要他發出號令,地板就會坍塌。這事根本毋庸置疑,鄧斯坦這樣擅長制造的匠人做出這樣的機關根本就是小事一樁。

鄧斯坦去世以后,傳教士們將他稱作“圣徒”,從此以后,人們就稱呼他為“圣鄧斯坦”。這不過是一個稱號,就算人們把他稱為一匹用來拉車的馬,并用這個稱號稱呼他也沒有問題,畢竟怎樣評價是人們的自由。

我相信,埃塞雷德早就想脫離“圣徒”的掌控,但離開了他的扶持,這個國王只是一個懦弱無能的失敗者。恥辱和挫折充斥著他的政治生涯。斯韋恩是丹麥國王的兒子,他和父親爭吵后被趕了出來,于是就帶著貪婪的斯堪的納維亞人跑到英格蘭,大肆搶劫。為了讓這伙強盜早日離開,膽小的埃塞雷德便拿出金錢打發他們,可貪心是沒有止境的,得到了一萬,下次就要一萬六,接著就要兩萬四,一次比一次要得多。而付出的一筆又一筆的巨額錢財都變成了苛捐雜稅攤到了英格蘭百姓身上。但是,斯堪的納維亞人并不滿足,去而復返,得寸進尺。無奈之下埃塞雷德想出了一個好辦法:與外國有權勢的大家族聯姻,從而得到對方的幫助。諾曼底公爵理查德有一個妹妹名叫埃瑪,貌美如花,號稱“諾曼底之花”,自然成為他追求的對象。公元1002年,他們結為夫妻。

很快,英格蘭的土地上上演了一幕前所未有的悲劇。11月13日,國王對全國子民下令屠殺英格蘭境內所有的斯堪的納維亞人。每一個英格蘭居民都參與了這場殺戮,對自己身邊的斯堪的納維亞人毫不留情。

所有在英格蘭的斯堪的納維亞人,無論男女老幼,從裝備精良的戰士到毫無還手之力的嬰兒無一幸免。他們當中確實有殘忍兇暴的強盜,他們肆無忌憚地沖進英格蘭人的家中,欺男霸女,傲慢專橫,不可一世,這些人的確該殺。但是被殺的人中還有很多熱愛和平的虔誠的基督教信徒。他們和這個國家的人成為夫妻,對這個國家和人民都有深厚的情誼。但英格蘭境內的斯堪的納維亞人無人生還,包括貢希爾德和她的家人。貢希爾德是丹麥國王的姐妹,嫁的是英格蘭的權貴,卻只能無可奈何地看著丈夫和小孩慘死,最后自己也難逃一死。

丹麥國王知道如此血腥的事件后,立刻怒不可遏地帶領一支氣勢恢宏的艦隊和一支精壯的軍隊奔赴英格蘭。這支軍隊里沒有瘦弱的奴隸和虛弱的老者,全是身強力壯的平民或他們的子女。在11月13日那天,他們的親人都在那場血腥的殺戮中慘死在刀光劍影之下。人們發誓要以牙還牙,報仇雪恥,讓英格蘭人付出代價。斯堪的納維亞人乘坐的是大型船只,為了從氣勢上震懾英格蘭人,他們把金色的雄鷹、黑色的烏鴉、威風凜凜的龍等野獸圖案畫在旗幟上。旗幟代表著不同的指揮者,掛在每艘船的船頭,與船側面閃閃發亮的盾牌交相輝映。國王的船上掛著代表國王的軍旗,旗幟上用彩色的線條描繪出圖案,看上去像一條威風八面的蟒蛇。怒氣沖天的國王對他信仰的神明起誓,如果他的蟒蛇不能用有劇毒的牙齒一點點地磨碎吞噬英格蘭的心臟,那所有的神靈就不必再庇護和保佑他。聲勢浩大的艦隊乘風破浪沖向英格蘭。

他言出必行,威猛的戰艦在埃克塞特一靠岸,聲勢浩大的軍隊就沖了下來,一路向前,經過的地方如蝗蟲過境。為了證明他們已經攻占了全部的地方,行進的時候他們會在地上插入所持的長矛,或將長矛拋在水里。為了紀念同胞被殘忍殺害的那個夜晚,他們不管行進到什么地方,都會驅使撒克遜人給他們籌備豐盛的酒宴。他們在酒席上一邊咒罵著英格蘭一邊享受著美味佳肴,酒足飯飽后,就用劍殺死撒克遜人,然后大模大樣地徑直離去。這場仗打了整整六年,所有的建筑物都被他們放火燒掉了。在鄉間地頭耕種的人被他們殺死了,而且他們不準人們再耕耘。老百姓饑腸轆轆,不少人都死于饑餓。入侵者走后,原本富庶的城市留下來的只有斷壁殘垣和灰燼。更悲哀的是,很多英格蘭人變成了出賣祖國的叛徒,包括一些政府工作人員和私自逃離部隊的士兵,還有埃塞雷德信任的臣子。叛徒搶奪了很多英格蘭的船,他們成了強盜,反過來為難自己的國家。而英格蘭的海上部隊遭遇了一場狂風暴雨,幾乎無人生還。

但讓人欣慰的是,在這種凄慘的情形下,一位英勇的傳教士——坎特伯雷的大主教,依然對自己的國家和懦弱的國王忠心耿耿。為了保衛自己的家園,他與合圍他的斯堪的納維亞人展開了近二十天的頑強戰斗。最后,出賣他的人把城門打開,才讓敵人得以進城。他被捕后身戴刑具卻堅持道:“讓我去搶處在水深火熱中的老百姓的錢,來換我活下去的機會,這種事我絕對不會做!”他無數次如此斬釘截鐵地拒絕了敵人讓他搜刮百姓的錢財來交換自由之身的要求。

后來,斯堪的納維亞人終于失去了耐心。一天,他們一起飲酒作樂,喝得酩酊大醉后,讓人把主教抓到舉行宴會的大廳。整個大廳里人滿為患,有的人甚至站在桌子和長凳上,所有的人都兇神惡煞地看著主教,并惡狠狠地說:“主教大人,馬上給我們錢!”傳教士看著周圍兇狠的人,明白自己難逃一死了。但他仍堅定地說:“我沒有錢!”人們沖著他大聲吼道:“那你就想辦法去,找你的子民去。”他回答道:“那是不可能的!無論你們說多少遍,我都不會答應!”

人們將主教圍在中間,對他威逼恐嚇,但他不為所動,傲然屹立。惱羞成怒的人們開始對他拳打腳踢。大廳的墻角堆著一些吃剩的骨頭,一名士兵罵罵咧咧地從里面抽出一根粗壯的牛骨,朝著主教的臉砸過去,主教立刻血如泉涌。接著,其他人也紛紛效仿,從垃圾堆里抽出骨頭砸向主教,主教被打得遍體鱗傷。后來,一個曾接受過主教洗禮的士兵用斧頭將他殺死了。我寧愿相信這個士兵內心是善良的,這樣做是為了讓他少受點折磨。

如果埃塞雷德能夠以高尚的主教為榜樣,英勇不屈,他就會奮起反抗,然而懦弱的他沒有這樣做,反而給了敵人多達四萬八千英鎊。即使如此,他也沒有得到什么甜頭,不久,斯韋恩又來了,他要全面占領英格蘭。這個時候,軟弱無能的國王,風雨飄搖的國家,四面楚歌的處境讓英格蘭人民心如死灰。斯韋恩的到來,讓人們看到了希望,便開心地迎接他。當國王還在倫敦時,人們還可以堅持抵抗,但他前腳一走,人們就打開城門,將斯堪的納維亞人開開心心地迎了進來。走投無路的國王只得離開英格蘭,逃到諾曼底公爵那里,他來自諾曼底的妻子和孩子早已在那里了。

然而,即使民不聊生,善良的英格蘭人也無法徹底拋棄偉大的艾爾弗雷德國王和他的民族。斯韋恩自封為英格蘭的君主才三十幾天,就匆匆離世。寬宏大量的人們寫信給埃塞雷德,只要他能比之前做得好一些,人們愿意再次接受他做國王。國王讓自己的兒子愛德華回到英格蘭,并代替他做出了保證。很快,他也回來了。他是英格蘭人選擇的國王,丹麥人卻支持卡努特——斯韋恩的兒子。于是,一場王位之爭開始了,足足打了三年,一直到“遲鈍者”埃塞雷德死亡為止。在他統治期間,除了這一件事,幾乎沒有任何值得歌頌的事。

按理說,埃塞雷德死了,卡努特就應該成為新的國王了。但是,人們覺得他不是撒克遜人,不應該管理他們,于是全力支持埃塞雷德的兒子埃德蒙。埃德蒙孔武有力,因此被人稱作“剛勇王”。為了爭奪王位,可憐的英格蘭再次成為戰場,雙方前后共展開了五次戰役。后來,健壯的埃德蒙提議兩人單打獨斗來一決雌雄。但矮小的卡努特并不愿意,身材上的差距讓他不敢應戰。于是,他表示愿意用瓦爾廷大道作為界線,各自為政——大道的北邊是他的領土,大道的南邊屬于埃德蒙。瓦爾廷大道是一條古羅馬人的軍事通道,貫穿多佛爾港和切斯特市。因為長年累月的征戰讓人不堪重負,人們渴望和平,所以卡努特的提議得到了認同。最終他得償所愿。之后不到兩個月,埃德蒙意外死亡了,沒人知道是不是被卡努特的人暗殺的。反正,卡努特是最終的勝利者,成為英格蘭的國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山市| 赣州市| 大名县| 鄂温| 大同市| 沙湾县| 兴安盟| 巩义市| 玉林市| 凤台县| 嘉兴市| 泰顺县| 靖远县| 治多县| 海南省| 高碑店市| 永济市| 安阳市| 达孜县| 乌兰县| 定结县| 安福县| 海盐县| 华池县| 嘉鱼县| 泉州市| 灯塔市| 康保县| 喀什市| 白城市| 定兴县| 宁明县| 西乌珠穆沁旗| 临湘市| 康马县| 恩施市| 普陀区| 丹江口市| 米泉市| 拉萨市| 黄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