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芋艿

我在買毛芋頭,一個阿姨在我耳邊說:“這個好好吃啊!真的,這個芋頭好好吃啊!我昨天都吃了。”阿姨是不是覺得昨天吃了,今天得換個花樣,但著實懷念它的好。
有小伙伴說,看到這個菜譜,沒做之前在心里嘀咕,這菜無油無鹽還用高壓鍋速成,能好吃嗎?
然而,和另一道粉蒸茄子豆角 [1]一起做出來后,因為實在太好吃了,沒控制住自己,等不及家人回來一起吃,一個人盛了一碗糙米雜糧飯,就著兩個菜全程站在廚房灶臺邊,就把一頓飯給解決了……
好吃的菜,我不介意連續天天吃。
食材
主角:小芋艿,胡蘿卜(可選),嫩豌豆(可選)。
總共三樣,兩樣是可選項。那么,總共有幾種搭配組合方式呢?

看圖,做美食
1 小芋艿和胡蘿卜去皮洗凈,分別切成較厚的圓塊或滾刀塊。
2 放入高壓鍋,添加少量水,大火煮至高壓閥門冒蒸汽后,轉小火煮約兩分鐘。
水不用多,淹住大部分食材就可以了。只需一兩分鐘,而且食材要大塊些,不然可能都煮化了。也可以使用燜燒鍋、電壓力鍋等。

3 開鍋后,加入剝好的豌豆仁,不用加高壓閥,煮沸一會兒,豆子熟了即可。

4 不用加鹽,盛起享用,清新可口。

往后余生,我只想一直溫柔
表兄弟姊妹們一起玩耍,最小的妹妹說了一句:“我將來要做……”引來小伙伴們驚訝贊嘆。一旁的長輩也連聲贊賞說:“這真是有志不在年高呀!你們這些哥哥姐姐都沒有志向,妹妹最小卻已經有理想!”
那是許多年前,我就是那個最小的妹妹。
當年我宣告的理想是什么,早已不記得了。就算我試圖努力回憶,也是徒勞。唯一能確定的是,我肯定不是說:“我要做個美食作家。”
那時我的字典里根本沒有“美食”這個詞。從小脾胃很差,對我來說,吃飯不是享受,而是任務。
長大工作后,脾胃差的問題漸漸改善了。熱愛烹飪的我甚至成了大伙眼中的“三好”吃貨:吃得好,做得好,說得好。
對美食的熱情,能帶給一個人非凡的勇氣。隨意講兩個故事。
在漓江邊的農家餐館吃飯,節假日客人爆滿,小店忙不過來。大家都餓著肚子坐著等,我走去廚房,跟老板打個招呼,搬了口大鍋自己動手。
“千煮豆腐萬煮魚”,漓江的水好、魚鮮,我耐心慢火煮,只放一點點鹽,這一鍋已非常鮮美。先來的客人還在等,我已經吃上了自己做的小魚燉豆腐。
對一名“三好”吃貨來說,天下的廚房都是自己的舞臺。
我做的清蒸鱸魚,連資深食客嘗了都贊嘆說,五星級酒店的出品怕也未必能及。在千里之外的朋友家里做飯吃,我想做清蒸魚。可是朋友家里沒有蒸的工具,只有一口炒鍋,也沒有蒸架。
當然,沒有任何困難能阻擋一名吃貨的腳步。當著那個英俊男生的面,我揮刀斬斷了他家的兩根筷子,搭成了蒸架。
寫到這里,我突然笑了。
素食以后,我似乎丟棄了所有的廚藝。粗茶淡飯就很滿意,再后來以生食果蔬為主,偶爾回憶自己曾經在烹飪上的熱情,竟恍如隔世。
不曾料想的是,記憶在某一刻突然又清晰起來,帶著無法言表的痛和決堤的淚。
那些日子,小腿在艾灸時不小心燙傷起了兩個大泡。未在意的我依舊洗澡,傷口遇水感染,開始潰爛。十多年都不曾求醫問藥的我,懶得去醫院,過了幾日傷口越發嚴重,開始流膿。去藥店買來燙傷膏抹了,卻絲毫不起作用。
看著越來越糟糕的傷口,一邊是不情愿去醫院,一邊又在胡思亂想,會不會諱疾忌醫最后潰爛截肢……
那日早上,我在陽臺上晾著衣服,不知為何突然想起曾經做過的一道高難度宴客菜:盤龍鱔。是用幼小的活鱔魚制作,成品端出時,未開膛的整條小魚都蜷縮成一個個圈兒,得名“盤龍鱔”。
吃時也很講究,用牙咬開魚的頭頸處,扯出魚骨和肚腸,余下全是鮮嫩無骨的肉。吃法有難度,會吃的人多是見過大場面的吃客。
做這個菜要有膽量,一般女生都不敢嘗試。先在鍋里下多多的油,燒至滾燙,再將瀝去水的活魚倒進油鍋,小魚必亂蹦亂跳掙扎,要迅速蓋上鍋蓋,等魚不再動彈了再開蓋,繼續后面的程序。
我寫了這么多,當時在腦海里的回憶不過一瞬間。
彼時腿上燙傷處正疼,想起那活生生被我扔進油鍋里的魚兒,又是怎樣千倍萬倍的痛?我站在陽臺哭得天昏地暗,那一刻我體驗了什么叫“懺悔”。
哭過回到客廳坐下,無意間瞥見小腿的傷口,竟然開始干燥結痂了!我曾聽許多人講過,真心懺悔療愈疾病的事,那么我也是遇見奇跡了嗎?
寫這一段,我又哭了。
再后來的一天,我在一瞬間決定要做素食菜譜。這一次立了志就沒再忘記,轉眼走過幾年光景,我的世界只余下了素食。
年少時說過的理想,也許轉身就忘了,因為那時還沒有找到自己。
過好每一個當下,不論再憶起那些當下時,是喜悅還是懺悔,它們都在帶著我走向真正的自己,找到此生真正要做的事情。
往后余生,我只想一直溫柔。愛沒有盡頭。
給您做菜,是我愛這個世界的方式
年輕的李文亮醫生走了。他未出生的孩子,此生見不著父親了。
親人們在痛哭。非親非故的我們也在哭。我們哭著,來不及想到,是我們一起使勁,把他推去了天堂。
我們痛恨譴責著吃野味的人,來不及想到,如果我們都不吃海鮮,不吃雞鴨魚肉,那么蔬菜水果批發市場或素食館里面,應該不會悄悄賣野味。
平時醫院里病人就很多,普通流感季醫院也被擠爆。流行性疾病發生時,患有慢性病或自愈力欠佳的人群,更容易中招和發展成重癥。
我們說著心疼醫生的話,來不及想到,如果我們平時都呵護天賜的自愈力,醫院就不會那么擠,掛號就不會那么難。李文亮和他的同行們,也不會這么容易累倒。
這樣的話,我一直一直在講,可是看見聽見的人,卻那么那么少。看見聽見的人,有多少做出了改變,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我會依然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
曾寫下一句話:“給您做菜,是我愛這個世界的方式。”給您做菜,不只是因為愛您,更因為愛這個世界。因為世界是一家,不可能分彼此。
我會一如既往地愛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