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為導圖:改善孤獨癥譜系或相關障礙人士行為的視覺支持策略
- (美)艾米·布伊
- 782字
- 2023-12-19 11:25:55
為什么要用行為導圖?
我認識到,在對孤獨癥譜系障礙兒童的教育中,許多孩子并不理解原因和結果的概念。換句話說,當行為導致某種后果的時候,學生并不總是知道他們的行為是造成那些結果的原因。除此之外,在與他人的溝通中,包括高功能的、有語言溝通能力的孩子,往往也沒有足夠的語言能力與他人商量事情,要求澄清事實,或者“修正”自己的語言——這就是缺乏實用語言。比如,當我們在與別人溝通、對方臉上露出“我不明白你在說什么”的表情時,我們會換一種說法來解釋我們說過的話,并且詢問對方是否明白了自己的話。
孤獨癥譜系障礙兒童難以理解因果關系,不能使用實用的語言,他們對于生活中的事情還很刻板,甚至于有強迫性的固執(Myles,Southwick,2005),這就造成了他們看似“刻板的思維方式”,無法從多個角度看問題。實際上,孤獨癥的一個特征就是興趣狹窄,感興趣的事情往往只有很少的幾種(APA,2013)。這可以從他們玩玩具的方式看出來(他們可能將玩具一次又一次地排列起來,而不是用它們來玩假扮游戲),還可以從他們過度專注于某些物體看出來(比如,專注于風扇或吸塵器)。這種狹窄的興趣活動使得孩子在對待物體或者事件時總是非常困難。他們總是希望事情以某種固定的方式進行,而無法接受其改變。許多時候,他們因為無法適應并接受改變而沮喪,從而產生諸如拒絕學習、打人或者踢人等問題行為(Volkmar,Klin,& Cohen,1997)。
在這些情況下就可以使用行為導圖。行為導圖幫助孩子理解前提、行為和后果,尤其是理解他們的行為(原因)是如何帶來后果(結果)的。行為導圖同樣允許兒童在視覺上看到(文字和圖片的方式)做出正確的選擇是如何帶來獎勵的,從而鼓勵他們做出正確的選擇并學會新的技能。
最重要的是,根據美國國家孤獨癥中心的信息(www.nationalautismcenter.org),行為導圖是有科學依據作為基礎的干預方法(見下面的表格)。
美國國家孤獨癥中心(NAC)發布的與行為導圖相關的循證實踐方法(EBP)

*也稱行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