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足在南薰殿聽了李隆基教導了一個時辰,李璿方才誠惶誠恐的告退了。
這老頭子話里話外,無不在瘋狂暗示自己,大有一副要大力栽培自己的樣子。
可李璿也是表面上裝作受寵若驚,心里壓根沒當回事。
因為李隆基這種人,哪怕不想管理朝政,也絕不愿意放棄手中的大權。
李亨也是一個可憐人,一直生活在老頭子的陰影下,瑟瑟發抖。
奪權也在常理之中,換作誰來也一樣。
面對一個天性涼薄的爹,隨時都會被廢,丟了性命。
根本沒有選擇,也沒有退路,只能走奪權之路。
自己呢?
同樣不會坐以待斃,所以這世間本就沒有對錯。
錯的無非是立場而已,政治斗爭,本就是你死我活!
吏部被交給了楊國忠,那鄭昂也是楊黨的人。
局勢有些微妙,現在楊家一黨如日中天,把控了御史臺,吏部,秘書省以及將作監。
殿中省,內侍監,中書省,門下省,都有皇帝的親信宦官。
李林甫雖然還是右相,但權利已經被大大分割了。
丟了御史臺只是李林甫失寵的開始,李隆基明顯是要捧楊國忠上位了。
這個過程不會太快,而是會采用溫水煮青蛙的方式,逐漸平穩過渡權利。
微微思量片刻之后,李璿覺得倒也不一定是,李隆基真的懷疑李林甫有異心。
而是多出于平衡之術的考量,畢竟李林甫執掌朝政十幾年了。
這對皇帝而言,權相做的太久了,也會威脅到皇權穩固。
所以,打壓李黨,扶持楊黨勢在必行。
即便再過十幾年,也是同樣的道理。
李隆基仍舊會扶持某個黨系,來取代楊黨。
出了宮,上了馬車之后,李璿便讓南霽云去慶王府。
因為今日便是慶王五十歲壽誕,實在太窮了,也只能咬咬牙,把楊玉環賞賜自己的血珊瑚當賀禮了。
一路上,李璿都在交代南霽云與劉晏,進去之后,一定要敞開肚子吃,否認就虧大了。
很快,馬車就停在了慶王府的大門前。
李璿剛下車,就見一名青年走了過來,滿臉笑意道:“齊王叔大駕光臨,有失遠迎,小侄之罪。”
看著此人與自己年齡相仿,看服袍裝飾,應是個郡王。
“殿下,這是新平郡王。”
劉晏是齊王府長史,也負責宗親關系維系,對于皇室之人,也十分了解,當即小聲道。
新平郡王,李儼?
李璿頓時有了眉頭,這孩子是前太子李瑛之子,三王被廢為庶人,賜死之后。
因慶王無子嗣,這孩子就被過繼到了慶王膝下,后被冊封新平郡王。
“原來是李儼侄兒,一晃眼,都長這么大了。”
“王叔,都認識不出來了。”
李璿直接拍了拍李儼的肩膀,老氣縱橫道。
這小王叔,還沒自己年齡大吧?
李儼看著面前還沒加冠的李璿,面帶微笑道:“齊王叔里面請。”
“好,一會過來陪王叔喝幾杯。”
李璿親切的打了個招呼,然后便帶著劉晏與南霽云走了進去。
在慶王府的門吏引領下,李璿來到了宴會上。
此時的宴會上,已經坐了不少人。
主位之下,李亨坐在右側第一席。
緊隨其后的則是棣王李琰,永王李璘。
而左邊,第一席位空著,第二個則坐著榮王李琬,楊國忠等人。
虢國夫人也在,至于與她坐一起的另外兩個女子。
想必就是秦國夫人與鄭國夫人了。
“齊王弟,入座……”
坐在主位上的慶王李琮,臉上帶著一塊面具,顯然不想以真容示人。
看著慶王指著左側第一個席位,李璿微微思量片刻,便開口道:“謝皇兄。”
落座之后,見其他人都在三兩交談。
李璿則是無聊的四處打量著,來到這里的,都是皇親國戚。
并沒有朝中大臣,那楊國忠除外。
慶王與慶王妃,也在上方竊竊私語,有說有笑。
這時,大殿外,響起一個聲音。
“玉真公主到。”
聽到這個聲音,所有人都停止了交談,紛紛站了起來。
“哎呀!”
“姑母,您可來了,侄兒還以為請不動您老人家呢!”
慶王直接走了下來,迎了上去,親切萬分道。
玉真公主年近花甲,已是雙鬢漸白的老婦。
但從她那精致的面孔上,也不難看出,她年輕時,也定是一位天色天香的美人。
容顏易老,歲月催人!
諸王皆對這位姑母十分敬重,無不起身相迎。
“你就是齊王?”
玉真公主也對諸王一一回笑,但來到李璿面前時,卻停了下來,好奇的打量著李璿道。
“正是侄兒,姑母萬安。”
李璿也不敢托大,這位玉真公主也是大唐傳奇公主,在青史上留下了濃重筆墨。
“我與齊王坐一起即可。”
玉真公主微微一笑,然后直接在李璿身旁坐了下來。
慶王見狀,也有些無奈,但也不好說什么,只能回去了。
其他人見狀,也紛紛投來詫異的眼神。
畢竟,慶王早已在大殿上方,給玉真公主留了席位,這位置還在太子之上。
慶王雖然不是太子,但身為皇長子,還是非常受人敬重。
哪怕太子李亨,在其面前,也一直以弟謙稱,不敢有絲毫不敬。
“姑母找侄兒有事?”
李璿與玉真公主客套了幾句之后,便直接開門見山道。
“聽說你見過李白?”
玉真公主也沒有絲毫扭捏,直接大大方方道。
“李白?”
李璿怔了怔,看了看玉真公主。
這兩人,一個郎才,一個女貌!
據說當年就是玉真公主將李白引薦給了李隆基,所以才有了后來名傳千古的清平調,與高力士脫鞋的笑談。
不得不說,年輕時的李白,的確是狂的沒邊啊!
內侍監大太監高力士脫鞋,貴妃親自為其研墨,李隆基更是重賞求詩。
所以,這也是他在仕途難以走下去的原因。
沒有哪個皇帝能夠忍受這樣的臣子,也沒有哪個大臣,會喜歡與這樣的人共事。
“姑母,當年李白之所以被放歸,真的是高力士向貴妃娘娘讒言嗎?”
李璿也有八卦之心,如今逮到了機會,當即問出了埋藏心中已久的懸案。
這玉真公主也是當事人之一,她應是知道一些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