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8章 全能騎兵

后世漢武帝北伐匈奴,漢軍騎兵戰術就變的特別多元化,既能騎射交戰,又能策馬沖陣交戰,也能下馬步戰。

像衛青主持的漠北之戰中,漢軍與匈奴初期就是進行馬上騎射作戰。

漢軍通過迂回包圍壓縮的方法,廢了匈奴的騎射之利,讓匈奴被迫與漢軍進行貼身肉搏。

兩軍在戰馬失去機動力之后,一直從馬上作戰打到下馬步戰。

在風沙天氣中,兩軍更是失去指揮與建制,直接展開大規模混戰,一直打到天黑時分,最終漢軍憑借強于匈奴的韌性,一舉擊潰匈奴。

從這場戰役就能看出,漢軍騎兵經過改革之后,早已不是以往那種步騎兵了,漢軍騎兵可騎射、可騎突、可步戰。

同樣匈奴也不是以往早期的那種弓騎兵了,匈奴同樣能騎射、能騎突、能步戰。

匈奴騎兵在失去機動力和騎射優勢后,能與漢軍下馬步戰,從白天一直苦戰混戰至天黑才敗這一點就能看出,經過改革后匈奴騎兵還是很強悍的,絕非是那種失去戰馬就打不了仗的軍隊。

最后匈奴戰敗是因為匈奴高層韌性不如漢軍高層。

在大軍未敗的情況下,匈奴單于和高層貴族最先承受不住這種高強度長時間的激烈度苦戰,率先遁逃,所以才導致匈奴戰敗。

即便是匈奴的單于等人逃走了,但匈奴騎兵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依舊與漢軍糾纏混戰至天黑。

這個情況直到漢軍抓到俘虜,率先發現匈奴單于不在,傳遍戰場的情況下,匈奴士兵才發現自家單于跑了,才有了匈奴的敗退。

由此可見要是匈奴單于和高層指揮官不逃,這場戰爭最終的勝負還真不好說。

戰后衛青清點斬獲,發現斬殺、俘虜一共加起來才一萬九千多人。

漢軍自身死傷史書沒有詳細的記載,只寫了個漢匈奴相紛挐,殺傷大當,也就說漢軍的傷亡與匈奴差不多。

這也證明此戰漢軍自身損失也不小,贏得僥幸。

畢竟衛青遇到的是匈奴主力,全是屬于匈奴單于的王帳親兵,不管在裝備上還是戰力上絕非左右賢王那種牧民兵可以比肩的。

此戰也變相說明匈奴不是一觸即潰的末流軍隊,漢軍也不像后人吹噓的那樣一漢當五胡,漢軍贏的很艱苦,并不輕松。

一漢擋五胡是陳湯在擊敗烏孫后有感而發的話,說的是烏孫那種西域雜胡,并非匈奴這個草原霸主。

這一點上后世人頗喜歡斷章取義,將西域雜胡的戰力喜歡同等于草原霸主的匈奴,這一點是非常不對的。

匈奴與漢軍雙方的戰術戰法都很相像,武器裝備也差不多,最后漢軍能取勝的關鍵在于漢軍的韌性比匈奴強。

要是在白登之圍中,冒頓的匈奴騎兵能有他們后輩在漠北之戰中表現出的攻堅戰力,白登之圍說不定就是一場西漢版的三峰山之戰!

這也是全能型騎兵的威力,能策馬騎射,能下馬步戰,能馳騁沖陣,真正將戰馬的戰爭潛力挖掘了出來,能承擔各種復雜戰略戰術任務。

讓騎兵既有機動力,又有沖擊力,還保持著以往的運輸性,且靈活多變,攻堅能力強。

從此騎兵徹底成為冷兵器時代的戰爭之王!

從后來兩漢時期的騎兵戰術以及建設思路來看,騎兵注定是要走全能型騎兵路線的。

現在秦、趙這種步騎兵與弓騎兵的兵種戰術,遲早要被淘汰,既然是注定要淘汰的戰術,那便不學也罷。

想到此處,夏元已經確定,騎兵這種兵種,要么不建,要建就要走全能型騎兵的路子。

西方那種人少地窄的細分化兵種,不適合地廣人多的東亞戰爭。

東亞地區因為人多地廣且地形復雜,導致東亞地區的戰爭也要復雜的多,西方那種細分兵種的單一戰術,在東亞行不開。

想到此處,夏元在沉思良久后終于開口道:“能不能將,秦、趙、燕三國的戰法結合運用存乎一心?”

“這?”夏元的話大出夏汗、李季二人所料,這三國戰法還能結合運用?

騎兵還能這么玩嗎?

說不上夏元此策是好是壞的二人,各自對視一眼,皆不敢輕易浪言,而是仔細思考起此法的可行性。

對二人這番謹慎的表現,夏元頗為可笑,言語道:“你二人過分穩重,這樣不好,若涉及千萬軍之事,怎么沉穩也不為過。

可現在左右前后不過兩百騎,若行不通也無甚大事,屆時改過來就是,權當經驗磨煉即是。”

“既然家主發話,我等自然全力而為。”二人先是答口應下,爾后李季出言道:“只是如此一來,這騎兵恐怕耗費頗多。

想要騎兵既能射,又能突,又能步,騎兵訓練斷然不輕,糧秣耗費倍于以往。

且陪騎士經常訓練熟絡的戰馬一匹是不夠的,起碼要兩匹,馬在牧場上與在校場上的耗費又是不同,此又需要倍之糧秣。

最后想要騎兵射、突、步三絕,相應的器械也要倍之。

騎射所需要的弓箭是一項,騎突需要的戟、刃、矛、短甲又是一項,步戰需要的步弓、長戟、長矛、盾牌、全甲又是一項。

這樣一來光騎士自身軍械就不是騎士一人能負擔的,戰時必須給騎士加配馱馬才能保證騎兵軍械不遺失,如此光是馬匹就已經三匹。

如需長途奔襲作戰,為保證速度,恐怕還得再加一匹乘馬,四匹馬騎士因作戰之職,恐照顧不周,定然需要傔從予以幫輔,讓騎士可以從俗事中脫身。

如此一來非戰時兩馬一仆七器,戰時則是四馬一仆七器。

養這樣的兩百騎,耗費能抵兩千步卒,六百弓騎或步騎,耗以往騎兵三倍之資,當真可行乎?”

“行不行試過才知道。”夏元并沒有被李季所說嚇到,依舊堅持道:“我就是要集秦之步騎、趙之騎射,燕之突騎三家而成一家。

這等騎兵,有百騎環繞,可裹萬眾。

千騎分張,可盈百里、摧堅陷陣。

萬騎馳騁、電影千里、聲威赫赫。

十萬騎排山倒海,可橫行天下、威壓南北!

哈哈,怎么樣,我之志向如何,你二人志向又如何?

我就要想別人不敢想之事,行別人不能行之事,大丈夫生于天地間,當萬里覓封侯,如此不枉人間一遭!”

夏元的豪言壯語并沒有感染到夏汗、李季二人,二人頗有一副憂心忡忡陪夏元玩鬧的心態,硬著頭皮開口應下。

對夏汗二人的擔心夏元能夠理解,可夏元也有不得不這么做的苦衷,畢竟不管投秦與否,一切皆在實力。

不投秦則必須有抵抗秦軍的實力,如此才能存身于亂世。

投秦也必須有投秦后的價值,否則遲早被當做炮灰去懸首鋒矢。

可現在夏元既沒有抵抗秦軍的實力,也沒有被秦軍所重視的價值。

一來兵不精卒不廣,不能抵抗如狼似虎的秦軍,二來也無甚影響力可被秦軍重視。

所以夏元必須另辟輕巧,用后世之法提高軍隊戰力,屆時不論投秦與否皆有幾分回旋的余地。

畢竟相同戰術裝備經制的情況下,不論夏元怎么努力,所部戰力皆不會超過秦軍太多,如此自然沒有實力價值可言。

唯有仿照后世改革戰法,才有那么一絲彎道超車的可能,繼而展現自己的價值,不被秦軍隨意當做炮灰處理。

況且夏元敢這么做的原因也在于現在船小好調頭,兩百騎而已,改革成功自然最好不過,若失敗也權當經驗積累,不會太過影響軍隊戰力。

趁著現在兵力少進行軍事實驗,縱使最后失敗也不會對軍隊有太大的影響,否則兵力一多,夏元還真不一定敢輕易改變軍隊戰法。

此刻夏元內心的一番思緒,自然不會對外人道起。

……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汪清县| 陆良县| 象山县| 常熟市| 巢湖市| 临夏市| 怀远县| 金堂县| 道真| 繁昌县| 惠州市| 海口市| 迁安市| 荔波县| 望谟县| 会宁县| 朝阳区| 克山县| 平原县| 信宜市| 岑溪市| 麻栗坡县| 和静县| 蓬溪县| 安宁市| 永泰县| 天长市| 长汀县| 如皋市| 马公市| 贡觉县| 蒙城县| 崇左市| 庆元县| 江津市| 通化县| 伊宁县| 清新县| 原阳县| 忻州市| 会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