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永樂大典
- 我在明朝做軍匠的日子
- 追一手
- 2144字
- 2023-11-04 14:58:18
“太子妃?!?
“小點聲,我們家瞻基現(xiàn)在正在讀書,別打攪他!”
“太子妃,平時,太孫不是經(jīng)?!?
“不,這次他不是裝的,而是真融入到書中世界了,你知道他在讀什么嗎?”
“什么?”
“永樂大典!”
“這?我聽說永樂大典包含的圖書可不少啊。”
“對,足足有七八千種,其中包括經(jīng)史子集,以及釋藏、道經(jīng)、醫(yī)藥、戲劇、平話、工技、農(nóng)藝等著作。”
“那太孫不是要讀很久?”
“能讀多少算多少,平時瞻基可是連坐都坐不安穩(wěn)的,現(xiàn)在能坐下來靜心讀書,這對他以后大有利處。”
張氏和貼身丫鬟在談話的時候,門外傳來腳步聲,張氏一聽就知道是太子朱高熾,身形肥胖的太子爺走路都是小碎步一樣。
畢竟體型太龐大了,誰能想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太子爺如此的憨厚老實,而且還極其懼內(nèi)!
“夫人,我聽管家說你又來教訓瞻兒了?不是我說你,瞻兒如今長大了,早就不是……”
“你聽誰說的?我家瞻基還要我教訓?他一直以來都是很聽話的好孩子,哼!”張氏甩了一個臉色,兩百多斤的太子爺虎軀一震。
這個母老虎可比他厲害多了,話還沒說完就被搶先給臉色了,晚上可有得他受了。
堂堂的大明太子,真正掌握了朝堂實權(quán)的二號人物,居然是一個怕老婆的人。
傳出去還是很丟人的,不過朱高熾倒是不在乎,這也是夫妻之間的小情趣,簡單地說有些受虐狂的傾向。
而且張氏別看在家里面如此,到了外面還是很給他這個太子爺面子的。
這就是度!沒有度的無理取鬧,最終肯定是沒有什么好下場,無非是被打入冷宮罷了。
朱高熾站在門外從縫隙之中瞥了瞥,看到朱瞻基正認真地讀書,房間內(nèi)彌漫著一股讓人心曠神怡的檀香,這種香味還是比較適合讀書的。
“難得啊,瞻兒是開竅了?”身為父親的朱高熾是看不慣朱瞻基一副二世祖的紈绔子弟的模樣。
雖然知道他也是有意藏拙,但是時間長了,不是玩世不恭也變得玩世不恭了,所以說還是要有一些墨水在肚子的。
“好,我大明的希望就靠你了?!敝旄邿虢裉炜芍^是神清氣爽,把朝政上的煩心事一掃而空了。
優(yōu)哉游哉地在花園在散步,也難得有這個閑情逸致,身為大明的太子,他也是一個苦命的太子。
朱棣那個老小子把內(nèi)政都丟給了他,自己則安心想著北征,寧愿去打仗也不愿意看這些爛攤子,實在是頭疼??!
而入夜之后,宋微星依然是有專車專送到了火器研究所,路上車夫?qū)τ谒挝⑿堑膽B(tài)度都不一樣了。
至少也會說上兩三句,不像是以前一句話都不愿意說。
可見淘汰了一輪之后,留下來的很可能會有繼續(xù)晉級的可能性,到時候都是同仁了,交流起來也會方便不少。
現(xiàn)在的話,還是會有提防之心,這也是很正常的,不過今天晚上,宋微星還準備著是不是又要大戰(zhàn)一場,沒想到比試之后又是學習!
而這次的話人數(shù)明顯減少了一半,這也使得整個房間空曠了不少,看著周圍的位置都空置了,免不了有兔死狗烹的感覺。
不過很快眾人也都回過神來了,昨晚的比試讓這些學員們都重新開始審視自己了,不能再這么下去了!
所以說接下來的教學還是很順利的,也因為有了競爭,每個人的心態(tài)都不一樣了,畢竟十之留三。
到底什么時候淘汰還猶未可知,不過這些日子應該不會的!而這也給了宋微星增加火器技藝的時間。
每一堂課都是宋微星增加經(jīng)驗值的主要來源,畢竟火器技藝不像是鍛造或者木工技藝一樣可以在胡同里面找到匠人當面進行制作。
火器的制作全是被官方壟斷的,所以說想要學習這一門的技藝,并且應用到實戰(zhàn),還是要成為軍匠。
特別是錦衣衛(wèi)體系內(nèi)的軍匠可是擁有絕對的特權(quán),就連文官集團見到都是聞風喪膽的。
錦衣衛(wèi)在大明成立之初就已經(jīng)存在了,并且被老朱給調(diào)教得已經(jīng)深入全國的每個角落了。
也是文官集團心中的一根刺,當然了,越是到后期錦衣衛(wèi)的力量就越是薄弱,也就成為真正侍衛(wèi)的角色,權(quán)限被進一步的削弱。
但是在明朝初期,錦衣衛(wèi)還是很無法無天的,可以說是橫著走。
此刻東廠還處在暗處,沒有真正浮出水面,而且很多的資源都是共享的,名義上錦衣衛(wèi)還是皇帝手上的利刃。
所以說能加入錦衣衛(wèi)的話,宋微星今后也好大隱隱于市,畢竟光是匠戶的身份,每年都要服役,自由性都沒法保證。
像是牛大光這種匠戶,隨著年齡越來越大之后,歸鄉(xiāng)的情緒也就越強烈了,福建老家他是每天都在念叨著。
如今完成了相關(guān)的匠役,又賺了不少的錢,前段時間宋微星又送了一些錦緞,牛大光每天都在思念家人。
這也是大部分匠戶的想法,畢竟人數(shù)地不熟在京師服役,有點類似于后世北漂一族的打工人。
為了碎銀幾兩不由得來到千里之外的北京打工,最后可能北京錢北京用,真正能存下來的人還是很少的。
畢竟北京如此繁華,誘惑也是很多的,省吃儉用要存下來錢還是很難的,特別是房租這一塊不論是古代還是現(xiàn)代,都是最大的一筆開銷。
宋微星同樣是如此,一開始都是在為租金苦惱,好在,現(xiàn)在出頭了,有了名氣之后,吸引到了不少的客人過來。
其中不乏一些有錢不知道地方花的紈绔子弟,宋微星估摸著來的就是老朱家孫子輩的。
具體是誰倒是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腦子指定有些毛病,居然給了兩千兩,這真是不把錢不當錢啊。
不過對于朱瞻基這種頂級紈绔來說,幾千兩買個家具倒是不算是敗家,真正的紈绔可是真正揮金如土啊!
而且以朱瞻基的腦子不會白花錢的,也是知道這張家具值這個價錢,畢竟從安南不遠千山萬水運過來的小葉紫檀。
光是材料方面的成本就不少了,宋微星也是花費了不少的資源才得到這么幾根小葉紫檀。
也是全靠木匠營胡同大師賈喻,不然他一個鐵匠又如何能夠得到這么好品質(zhì)的小葉紫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