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氣質(zhì)
- 我在明朝做軍匠的日子
- 追一手
- 2150字
- 2023-11-05 08:41:51
事實上,朱瞻基不傻,相反很聰明,早就指定宋微星是火器研究所的一份子了。
這筆錢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類似于研究基金的成分,花個幾千兩研究出一些新式的火器,這筆買賣值不值?
不論是什么匠人,都需要有銀子吃飯啊,如果不解決自身的一些物質(zhì)上的需求,又如何安心發(fā)明創(chuàng)作?
朱瞻基也因此如此豪橫,但是沒想到的這張書桌的確解決了他的燃眉之急,專注力,能夠真正坐下來通讀永樂大典。
這才是朱瞻基最迫切需要的,畢竟這是朱棣在位時期干的一件大事,作為孫子的也該讀讀。
看看匯聚了中國百科全書式的文獻(xiàn)集到底通讀之后會有什么感覺,如今永樂大典也是準(zhǔn)備刊發(fā)階段,只有老朱家的人才有資格看到。
朱棣也希望自己的子孫能夠好好讀讀永樂大典,隨后給出一些意見,但是很多的子孫基本上都當(dāng)做是擺設(shè)了。
畢竟看到這么多本的書,誰不頭昏啊?而朱瞻基坐在號稱卓越紫檀書桌上,專注力得到了顯著的提升,而且氣質(zhì)也提高了。
也正是因為這樣,他的父母甚至于丫鬟仆役之類的都被吸引了,認(rèn)真的男人是最帥的。
特別是這種平時一副玩世不恭的公子哥突然認(rèn)真起來看書,還是很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所以不僅是太子和太子妃震驚了。
整個太子府都開始八卦了起來,圍繞著平時斗雞斗蛐蛐的紈绔太孫怎么瞬間長大成熟了?
難道是因為某個白月光?男人努力不都是為了向女人證明?
不論如何,太子府上最紈绔的二世祖終于覺醒了,讀書不論從古至今在外人看來都是最具有前途的。
這也是因為讀書會增加內(nèi)在的修養(yǎng)和知識,讓人在做人做事上更有見底更有學(xué)識。
另外一方面,宋微星在火器研究所每個晚上的學(xué)習(xí)都能夠增加幾十點的經(jīng)驗值,偶爾還會有上百點經(jīng)驗值的收獲。
因為隨著火器比試過后,已經(jīng)淘汰了一輪,算是精英匠人當(dāng)中又錄取了一半,要知道這些匠人都是京師幾萬人匠人當(dāng)中的佼佼者。
雖然是這段時間涌現(xiàn)的,也代表了大明匠人的最高技藝的水準(zhǔn),而且還有一個錄取的標(biāo)準(zhǔn)就是潛力值,這個潛力包含了平時的一個表現(xiàn),還有一個年齡!
這一批的匠人平均年齡都在25歲左右,屬于匠人之中年輕的一批,因為火器研究所對應(yīng)的是大明最高的軍事技術(shù)。
所以說要有一定的學(xué)習(xí)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而年齡越大的匠人在自身對應(yīng)的手藝方面雖然很有建樹,但是卻沒有了闖勁,更有甚者直接躺平了。
以為進(jìn)了軍匠內(nèi)之后,每個月能夠領(lǐng)取足額的錢糧之后,不管做與不做都能夠吃飽飯,又何必去鉆研?
所以說后期的軍戶、軍匠甚至于錦衣衛(wèi)編制都躺平了,就是因為這種父子繼承制度導(dǎo)致的。
畢竟每個人的潛力不同,從事的職業(yè)應(yīng)該是多樣性的,限制于一個家甚至于一個家族的職業(yè)方向,所以不論是軍戶還是軍匠,到了明朝中后期,他們的子孫或是去讀書從政亦或者從商的也是比比皆是的,朝廷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而到了永樂年間以軍籍匠籍考取功名的也有不少,畢竟已經(jīng)形成了常態(tài),有名的就比如說張居正等文官也是軍戶出身,但是卻官居一品,可見這個制度的不完善。
但是此刻在初期,這種軍戶、軍匠就類似于鐵飯碗金飯碗一樣,還是很受到青睞的,每個月都有固定的收入,可謂是旱澇保收。
何況宋微星覺得自己就算入了軍匠,也屬于錦衣衛(wèi)體系之內(nèi),到了后期擁有了權(quán)勢之后,子孫后代做官封爵也不是沒有可能。
畢竟他走得路子還是與眾不同的,還是需要有時間去檢驗。
畢竟作為穿越者來說,宋微星的起步太低了,人家都是動不動皇子皇孫起步的,更有直接穿成了皇帝,起點太高了。
宋微星這種本身就是屁民的上班族,又如何能夠駕馭得了,來到這個時代很多次都差點嗝屁了,如今能夠有一技之長生存下去就不錯了。
“丟了穿越者的臉!”宋微星不由得自嘲不已,而雖說如此,他也沒有過多糾結(jié),畢竟很多時候想得太多還是容易焦慮的。
宋微星每天都是很充實的一天,又在繼續(xù)打造著紫檀書桌,趁著木料充足的時候把另外一張給于謙準(zhǔn)備的書桌造出來再說。
畢竟收了人家的木雕作品,于謙的木雕作品放到現(xiàn)代可是價值連城啊,當(dāng)然了,在這個時期于謙還只是一個御史,在京師根本不算什么。
還算是被排擠的存在,只能以木雕作品來添補(bǔ)家用,簡單地說于謙窮!
讀書的時候窮,做官之后更加窮了,京官的開銷可不小啊,明朝的官員平均的待遇又是歷朝歷代最低的。
雖說到了朱棣這一脈好過了一些,沒有朱元璋時期如此,卻也過得很清苦。
沒點額外收入還真的沒法在北京過下去,于謙還有一手木雕技藝,也是出賈喻這一脈。
所以說木雕手藝還是非常不錯的,只是偶爾雕之,也就沒有職業(yè)的匠人這么熟練。
但是可以從雕刻的手法看得出來于謙還是有兩下子的,哪一座鯉魚躍龍門,宋微星可是一直擺在家里面視若珍寶的。
畢竟這可是于謙親自雕刻的,底部還有于謙的節(jié)庵的字號,可謂是難得至極。
宋微星可是知道此時落魄的木匠御史可是今后的兵部尚書、太子少保的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岳飛同級別的人物,他雕刻的東西能沒有紀(jì)念價值嗎?宋微星知道這座雕塑,今后可能是他子孫的傳家寶了。
此刻的話,這座木雕最大的價值還是其附加的木雕方面技藝,每次觀看都有新的收獲。
還會有一些人生的啟迪,這也讓宋微星更加要努力在這個時代站住腳步,這才能夠追上歷史人物的步伐。
不然跟于謙的差距越來越大之后,又如何能夠進(jìn)一步的有交集?不在一個水平的話,還是很難有共通的話題,這也是很現(xiàn)實的話題。
宋微星也在想著該如何順理成章地把家具送過去,畢竟也算是大件的家具了。
在京師御史門前多是非啊,這么送過去,搞不好會給于謙帶來麻煩,因此他也只能看看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