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西洋大帆船
- 明末袁督師之子,南洋圈地起家
- 暗月白
- 2388字
- 2023-10-08 09:06:00
回過神來的袁文弼,便趕緊問起正事,詢問這來犯海賊的情況。
“好大的一艘大船……好多的桅桿,仿佛城墻那么高……”
說起來犯海賊的情況,王椿眼中便露出了幾絲驚恐。
出于沿海防衛(wèi)的需要,明代朝廷對民間海船建造實行限制政策,禁止民間擁有四百料以上,二桅以上違式大船,一旦發(fā)現(xiàn)私造雙桅大船,便要盡行拆卸銷毀。
三桅大船,在明軍水師中,已經(jīng)算是了不得的大船了。
好多桅桿的大船,豈不是比明軍水師中的大福船還要厲害?
但是,袁文弼心中還是有一個猜測,問道:“會不會是某個走私大海商的貨船?”
王椿聽了,猶豫一下,卻是搖頭:“這里沒有港口,也無補給,大海商的船,怎么會跑來這里……”
他還有一句話沒說出來,大海商的船,難道就不殺人越貨嗎,這世道,哪有那么多做正經(jīng)生意的海商。
在海面上遇到,你比對方船小人少,那你就是正經(jīng)海商,你比對方船大人多,你下一時刻就該化身海盜了。
袁文弼沒再問什么,匆匆又走到寨墻上,眺望遠(yuǎn)處的海面。
果然,在那遠(yuǎn)遠(yuǎn)的海面上,已然出現(xiàn)了一艘龐然大帆船的影子。
大帆船隨著海浪載沉載浮,行進的速度并不快,但確實是在向岸邊駛來,那漸漸龐大的船身,給人一種無形的壓迫感。
“這船有點奇怪……”
說話的人,名叫何喬,身材瘦削,面容冷峻,同樣是原督師親衛(wèi)之一。
袁文弼對這二十五位親衛(wèi)的底細(xì)已經(jīng)了如指掌,知道何喬的原籍是在福建那邊,那里也是海貿(mào)興盛之地,對方應(yīng)該對船舶有所了解。
他問道:“何叔,你說這船奇怪在哪?”
何喬聞言拱手一禮,才回話道:“回少公子,來的這艘大船看樣式,既不像福船,也不像廣船,其帆桅眾多,而且船帆像是軟布所制……”
袁文弼知道對方說的沒錯,明朝的船只用的都是硬帆,用軟帆的只有那些西洋的帆船。
他其實已經(jīng)猜到了來的船只,很像是西班牙克拉克大帆船,也就是蓋倫船的前身。
來的難道是西班牙的海盜,又或者是葡萄牙,荷蘭,英國……
這個時候,中國海面上出現(xiàn)上述任何一個國家的海盜船,都毫不稀奇。
不過這么一來,他反倒是放了些心。
這些西洋人來大明,主要還是為了貿(mào)易而來,不像是那些倭寇,番冦,海賊們,為了劫掠而劫掠。
當(dāng)然,這些西洋商人幾乎肯定干過海盜劫掠的勾當(dāng),但那也得是看在有利可圖的地方。
他不認(rèn)為自己現(xiàn)在這個小漁村,有什么值得對方劫掠的地方。
雖然,這三年來,通過肥皂生意,堡寨如今已經(jīng)積累了一點家底,在附近也小有點名氣,但他相信,這點家底,并不值得這些西洋商人千里迢迢跑來劫掠。
“這艘大船吃水很深,看似裝了不少的貨物,而且船上沒有幾門炮,看樣子倒不像是海賊船,反倒像是一艘商船……”
這個時候,那艘西班牙大帆船靠的更近了一些,何喬又在分析道。
袁文弼也注意到了,這艘大帆船隱約只看到在船首和船尾各有一門加農(nóng)大炮,在兩側(cè)船舷,并沒有看到大炮的影子。
“何叔,他們不是沒有更多大炮,只是西洋戰(zhàn)船兩邊側(cè)舷的大炮,不用時可以隱藏起來的。”
“是么……”
何喬將信將疑,本來少公子的話,他是相信的,但又一想,少公子從小一直待在堡寨中,又沒怎么去過外地,更沒機會見過西洋戰(zhàn)船,他又怎么知道這些的?
袁文弼這時心里又放松了一些,對方把大炮隱藏起來,起碼說明沒有惡意,而且他也看出,來的大船吃水確實很深,應(yīng)該是一艘商船居多。
若是海賊船,為了行動快捷,都不會裝太多東西,除非是他們剛剛劫掠完,船上滿載的都是剛剛搶劫過來的物資。
“何爺高明,說的不錯,看來這艘大船八成是一艘南洋那邊過來的商船……”
這時王椿神色看上去也沒先前那般緊張了,心里甚至有點懊悔。
剛才他命人在墩臺上點燃烽火,又向四處派出報警之人,這時想必所城,崖城,以及崖州灣水寨都已經(jīng)得知了警訊,正緊閉城門,嚴(yán)陣以待,若是事后證明是一個烏龍,他面子上肯定不好看。
至于希望所城,崖城,以及崖州灣水寨那些老弱殘兵出來剿賊,那基本是不可能的事。
海賊來犯,他們能夠保住城池不失就慶幸了,采取的基本策略就是等海盜們劫掠夠了,自行離去。
所以先前點燃三堆牛糞示警之后,他率一干巡檢司兵丁沒有逃去附近一處海防御所,而是跑來這袁家堡寨,就是覺得待在這里反而更安全。
起碼這堡寨中有二十多位曾經(jīng)袁大督師的近衛(wèi)親兵,這都是真正見過大風(fēng)大浪的軍中精銳。
唯一讓他有點遺憾的是,這處堡寨的炮還是少了點,雖然說,即使有炮也最多能轟它一兩下,壯壯膽子而已,但多少能給人一點安全感。
現(xiàn)在這袁家堡寨墻頭上,只擺設(shè)有兩門炮,還是虎蹲炮這樣打不遠(yuǎn)的小炮。
至于袁文弼他們是怎么搞到這兩門虎蹲炮的,他表示十分明智的不想問,也不想管。
這時,袁文弼也注意到一件事,問羅秋山,何喬他們道:“羅叔,何叔,你們的鳥銃為何不拿來用?”
他記得,在堡寨的兵械庫中,是見過有十幾支火繩槍的。
而現(xiàn)在羅秋山,何喬他們都只帶著刀盾長槍,并沒有帶上火繩槍。
羅秋山,何喬等人聞言,都露出苦笑,羅秋山道:“回少公子,那些鳥銃過了這么多年都未用過,只怕早已腐朽,不堪大用了。”
袁文弼聽了,倒是無話可說了,對于明朝鳥銃的質(zhì)量,他這位穿越者也是久仰大名的。
雖然說,作為袁大督師的親衛(wèi),分配到的軍械自然都是精良上乘,不至于是偷工減料的劣質(zhì)品,但這么多年過去,還能不能用,就很難說了。
若是萬一炸了膛,這責(zé)任算誰的?
所以他也就不勉強羅秋山他們非用火繩槍不可了,雖然他知道,火繩槍這樣的火器才是以后戰(zhàn)場的主角。
“少公子!”
這時只見崔安國帶著幾人匆匆上了堡墻,向他快步走了過來。
“少公子,大夫人和二夫人有命,請你立刻回去,并說若是小公子不回去,她們就只能親自來這里找少公子了!”
崔安國走到袁文弼身邊,拱手一禮之后,便交代了兩位夫人的命令。
他口中的大夫人,便是袁督師的正妻黃氏,二夫人則是袁督師的妾室鄭氏,也是袁文弼的生母。
崔安國知道這位少公子的脾氣,生怕他還要待在這堡墻上的危險之地,所以直接就把兩位夫人的話交代的一清二楚,擺明了讓對方非回去不可的態(tài)度。
本來還以為要多費一些口舌,卻見袁文弼想了一下之后,簡略交代了一番,便痛快的答應(yīng),匆匆下了堡墻,徑直往內(nèi)堡方向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