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不行
- 大明道士天子,但是在永樂
- 非有常非無常
- 2146字
- 2023-10-25 20:37:35
錢塘江邊,朱高煦的營寨安札在此。
這次他攏共帶了一千人馬,數目不多,但是朱高煦覺得無所謂,到了地方再找人便是。
從靖難之時,他就是軍隊的第一人,無數武將都對他表示支持。
朱高煦或許指揮不動文臣,但是大部分武官都要給他幾分薄面。
營帳之內,朱高煦看著桌上的堪輿圖,眉頭緊鎖。
在他的身旁,漢王府的紀善周巽攏袖而站。
朱高煦的手指放在堪輿圖上,深吸一口氣,任由湖邊的濕氣進入胸腔。
“沒想到,沒想到,咱還可以指揮動的人,竟然只剩下這一點?!?
“殿下……”
周巽有些擔憂。
“我已經不是漢王了。”朱高煦打斷周巽的話,方才嘆息道:“永樂七年的一戰,邱福、王聰、火真、王忠、李遠全數戰死,十萬大軍全軍覆沒?!?
“這一戰,過往支持我的武勛損失大半,而我卻沉浸在應天府的陰謀詭譎之中。”
“武人的權勢日漸縮小,文人的權勢卻日漸增長?!?
“朝堂上,對咱的支持也日漸式微,以前和我一起的士卒、將官也在太平日子中,不是解甲歸田,就是調往他處。”
“咱……這些年到底在作甚?”
朱高煦對自己產生了懷疑。
他看著這張堪輿圖,上面標注著沿海各衛所的位置,只是這些衛所的人,早已不是他認識的那些人。
周巽見朱高煦有些失落,安慰道:“王爺不必介懷,這些文人看似勢大,但是世子一招軍機處,一招密奏制,就剝去文官的權力,太子的黨羽被肅清大半?!?
對此,朱高煦依然憂慮重重。
“這件事瞻壑與咱講過,自永樂七年的大敗之后,朝廷的文武制衡的局面就已有失控的趨勢,連帶著咱也失去繼承大統的資格,只能作為制衡大哥的棋子。”
“同時,爹也不能任由文官集團做大,所以無論私人關系如何,都要將文官下獄,以此保持對文官的打壓。”
“只是隨著軍機處和密奏制的出現,爹已經基本掌控文官集團,不再需要用將官員下獄的方式,打壓文官集團。”
早在永樂初期,朱高煦和朱高熾爭奪儲位,本質上就是文武之間的對抗。
支持朱高熾的文官代表就是大才子解縉。
支持朱高煦的武勛代表則是淇國公丘福。
真正的最大支持者沒有直接表態,因為無論是文官和武官都是朱棣的官。
但是。
丘福的那一戰輸得太難看了,直接讓朱棣不得不親征漠北。
大明最大的戰功就在北方,御駕親征,再加上親自指揮,導致所有的戰功全數落入朱棣的手中,也只能落入皇帝手里。
戰功的缺少,導致了武官的權勢下降。
朱高煦這些年一直被應天府的爭斗蒙蔽了雙眼,直到現在,才猛地發覺,他想要當皇帝,就必須要有人支持。
而他朱高煦的基本盤就是軍隊。
現在,這個基本盤都最底層的軍戶,到最上面的武勛,比起朱高煦優先遵從朱棣。
換言之,永樂十二年還在支持朱高煦奪嫡的人,已經不多了。
周巽出言夸贊:“我們那位萬歲爺為了遏制文官集團做大,不得不讓錦衣衛大規模興獄,以此敲打朝堂上的文官,結果世子兩招,就直接在悄無聲息中完成對文官的打壓,實在精妙?!?
“瞻壑確實聰明?!?
朱高煦得意地笑笑,而后臉色陰沉,若有所思。
“周紀善,咱問你,若是……”
話只說到一半,朱高煦卻忽然停下,改口道:“瞻壑過兩年也該成婚了,你覺得王聰、火真、王忠、李遠這幾人家中女眷,哪個比較合適?”
周巽搖了搖頭,說道:“王爺,這個不急,世子如今割發明志,還是要等蓄發以后再說?!?
“也是……”
朱高煦漫不經心的話從喉嚨里吐出。
這段時間的大起大落,讓他的腦袋清醒了不少,朱高煦逐漸意識到一個現實,朱棣絕不會傳位給他。
原因也很簡單。
因為禮法。
因為孝道。
因為正統。
就如同那場發生在文華殿的事情,無數臣子之所以阻止朱悟凈焚燒《黃明祖訓》,就是因為不能讓朱棣背上“不孝”的罪過。
奉天靖難的合法性來自朱元璋的祖訓。
下西洋來自朱元璋祖訓規定的朝貢體系。
宗室奉養也來自朱元璋的祖訓……
“祖訓”幾乎成了整個大明所有政策的合法性源頭。
朱棣可以違背祖訓,但只愿意暗搓搓的違背。
現在已經是永樂十二年了,個人的聲望已經達到頂峰,即使這樣,朱棣還是沒有決心光明正大地打破祖訓。
即使朱悟凈給了“大明和明朝”的名義,給了軍機處這樣的集權機關,朱棣依然不愿公開違背祖制。
這樣的人,怎么會不將皇位傳位嫡長子?
朱高熾可是朱元璋親點的燕王世子。
自己卻只是那個被爺爺嫌棄的孫子。
朱高煦眼神冰冷,他已經看透了,有自己的兒子對比,他已經看透他那個皇帝老爹了。
“他不給,我不能搶,呵呵……”
朱高煦用只有自己可以聽見的聲音自語。
“咱倒要看看現在的皇帝還記得燕王府的兵鋒嗎?”
夕陽如火,落入營帳,將朱高煦的影子拉得很長、很長。
“————”
過了許久,營帳被掀開,朱悟凈志得意滿地走入,身后的李禮不知所措,又像是早已麻木一般,抓著一個和朱悟凈差不多大的少年郎。
那少年身穿一襲書生裝,似是經歷顛簸,身軀有些微顫,只是眉眼依然鎮定,有榮辱不驚的感覺。
“這位是……”朱高煦有些疑惑。
朱悟凈先是坐到椅子上,而后悠悠回道:“只是抓個壯丁而已。”
朱高煦平靜地接受了這個違背道德倫理的話,上上下下打量于謙。
心說這人看著也不像是有武藝傍身,而且年紀輕輕,完全就是尋常的書生,瞻壑是看中這人什么了?
左看右看,朱高煦終于看出于謙的一些優點。
長得還行……
忽然。
朱高煦只覺一股電流自尾椎落入體內,直至尾骨,渾身上下的汗毛全數立起。
“不行!瞻壑你不能在軍中養孌童,這種建文軍的陋習,你怎么可以學!!”
“噗!”
朱悟凈一口茶水全數噴出,落在了桌上的堪輿圖上。
似是泰山崩于前也面不改色的于謙臉色霎時變得蒼白,忍不住縮了縮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