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蜂窩煤
- 明末崛起,從邊軍開始
- 干飯忠實者
- 3005字
- 2023-10-31 09:17:20
小冰河時期,南方的冬天都讓人難熬,更不要說北方的冬天了,草原上、東北更是滴水成冰。
前幾天探子匯報,草原上已經開始下雪了,今年草原多半又是嚴重的雪災,牧民的牛羊會大量死亡,這樣蒙古人就很容易入關打草谷。以王初仁現(xiàn)在的軍力,對于已經被明王朝削弱了兩百多年,連鐵鍋都缺的蒙古人,王初仁還是有信心防守的。
所以王初仁得想一個辦法讓自己和麾下的民眾能夠暖和的過一個冬天。于是王初仁想到了蜂窩煤這個取暖神器,說不定到時候推廣后還能大賣特賣大賺一筆。
蜂窩煤,是用煤和泥按照七比三混合打濕而成為原料,在模子里壓制出來、全身充滿孔洞的一小截圓柱形煤球,因其狀類蜂巢,故名蜂窩煤。
蜂窩煤不僅原料易得、便宜,只需要碎煤渣、泥土就行,而黃甫川這個地方最不缺的就是煤了。畢竟后世這個地方特產就是煤多。
蜂窩煤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制作簡單,只需要制作一個煤球模具,將煤渣和泥土混合加水攪拌均勻就可以用煤球模具進行制作了,制作好之后晾干就能使用了。
至于煤球模具就更簡單了,王初仁打算用后世家庭用的煤球模具,是后世家里最常用的手工煤球機,最下面是一個圓柱體的生鐵模子,下面開口,里面焊了12根均勻排布的細鐵柱;鐵模上面中央焊了一根1米左右直立的細鐵管,里面和鐵模相通;鐵管上面橫著焊了一根短鐵管做把手。以上都是固定件。鐵管里面有一根鐵條是活動的,鐵條下面連接著鐵模里面的一個圓鐵片,圓鐵片上有12個孔,可以在鐵模里面上下移動;鐵條上面從做把手的短鐵管中間突出來,用可以活動的螺絲固定著一個細長的小鐵片。這些組成了煤球機里面的活動桿。打煤球的時候,就是用手指推動小鐵片,把煤球從模子里頂出去的。
這種簡單的煤球模具,只要是個鐵匠就能打造,王初仁來到了鐵匠鋪,找了幾個鐵匠,并將煤球模具的的大致圖紙給了鐵匠,鐵匠看了之后表示非常簡單,只要有鐵料,想要多少就能打造多少。
這種簡單的工具,王初仁并沒有去打擾李大牛幾個人沒讓他們專心研究斑鳩銃。
蜂窩煤的爐子結構就更簡單了,簡單的一個圓柱形,下面有個通風口,爐內有個格柵,可以是直接用鑄鐵澆筑而成,也可以外面用一層鐵皮,里面用粘土作內襯,制造簡單。
鐵皮的爐身是低端款,鑄鐵的是高端款式,鐵鑄的爐身,上面是方形的厚鐵板,中間是兩個環(huán)形的鐵爐盤,中央是一個圓鐵蓋,蓋爐口用。兩個環(huán)形的鐵爐盤是調節(jié)火口大小用的,要是火上放茶壺或小鍋,只把圓鐵蓋拿開即可;要是大鍋,看鍋底大小拿掉一或兩個環(huán)形爐盤。
取暖煤球爐不只是鐵鑄的爐盤和爐身可以發(fā)熱,更重要的是方形鐵爐盤一邊伸出了一個圓形開口,圓口通向鐵爐盤下面,當蓋上爐蓋或坐上茶壺、鍋的時候,圓口就是出風口,作用相當于煙囪。圓口上接薄的白鐵皮管,管子在屋子上方拐了一個90度的彎,通往屋外。燒火時煤球產生的煙和有害氣體順著管子冒出窗外,一是不會煤氣中毒,二是熱氣熏熱了管子,使長長的管子成為熱源。這樣的煤球爐取暖燒飯兩不誤,簡直是北方過冬神器。還能邊取暖,邊煮飯,取暖煮飯兩不誤。
王初仁先讓鐵匠制作了一個簡單的鐵皮爐身,將爐內的粘土烘烤干燥,一個蜂窩煤爐就誕生了。
王初仁又叫來一個窯工并運來幾十斤的碎煤渣和粘土,在王初仁的指揮下,將碎煤渣和粘土按照七比三的比例混合加水攪拌均勻,就用鐵匠打造的煤球模具開始制作,王初仁示范了幾次后就交給窯工來干了。
如果是今后大規(guī)模制作蜂窩煤,還要選擇在晴朗的天氣,因為打好的蜂窩煤要晾曬幾日才能使用。
不一會兒,幾十個蜂窩煤就制作完成了,王初仁將煤球放置在太陽下進行晾曬。打算明天來進行試驗。
現(xiàn)在黃甫川堡使用的四輪馬車載重非常大,但是只適用于拉貨而不適用于載客拉人,這個時代的馬車沒有彈簧,沒有減震系統(tǒng),沒有懸掛,更沒有平整的道路,一路跑下來,整個人就被晃得頭暈眼花,屁股開花,難怪古人會發(fā)明出旅途顛簸、舟車勞頓等成語了。
王初仁打算在馬車車軸上安裝減震鋼板,相信后世的人都見過卡車車軸上都有疊加的幾塊鋼板,這就是減震用的。為了最大限度達到減震效果,王初仁還打算在車軸上安裝彈簧,這樣,馬車貨箱的載重就由鋼板和彈簧共同承擔了,能大大減少馬車的顛簸。
只是這兩樣都需要高碳鋼才行,所以,還需要改進煉鋼技術才行。
王初仁打算把蜂窩煤的事情解決之后就開始改進煉鋼技術。
第二天,王初仁早早的就來到了昨日晾曬蜂窩煤的地方,來到此處,王初仁將蜂窩煤拿在手上掂量一下,覺得蜂窩煤能夠勉強使用了。
王初仁叫來王初信和李光高等人,將蜂窩煤放在爐中點燃,不一會,蜂窩煤就慢慢燃燒起來,爐子上放了一個水壺。
幾人圍坐在周圍,王初仁趁機向李光高了解糧食收獲情況和堡內的生產情況。
李光高和王初信等人均不明白王初仁把他們叫到此處,還圍著這個爐子干嘛,要知道他們也是很忙的。
“大人,今年秋收大收獲啊,這幾天收獲的莊稼,畝產均達到了1.5石,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啊,以前的水田才能達到這個產量,而水田在農家肥的作用下,居然達到了兩石,下官估計此次能夠收獲至少5000石糧食,更不敢想象新開荒的4萬畝土地投產了會達到什么樣的地步”李光高興奮的稟告著。
至于鐵料,倉庫已經堆不下來了。
聊著聊著,眾人感到了燥熱,爐上的水壺也開始“嗚嗚嗚”的叫喚,壺后開始冒出水蒸氣。
王初仁道:“等到冬天到了,如果把這個東西放在室內,會不會很暖和”。
李光高道:“大人,我們幾個在空曠的地方都能感覺到燥熱,如果是在室內,可以想象會更暖和,在冬日是個取暖的好東西啊”。
眾人開始喝著水壺里的水,王初仁愜意的說道:“初信,這個東西能不能進行推廣,讓大家在冬天都使用上這個東西”?
王初信道:“這個爐子取暖如此方便,我相信民眾會很樂意使用的,畢竟冬天太冷了,只是不知道這個爐子和蜂窩煤貴不貴,成本幾何,要是太貴了普通人可使用不起”。
王初仁道:“這個簡易爐子只需要3斤左右的鐵皮,里面全是粘土,按照現(xiàn)在市面上的鐵料價格最多也就20文錢的成本,至于蜂窩煤成本幾乎不計的,每天煉焦窯會余下很多煤渣,根本用不完,即使后期需大量煤渣,按照市面上100斤1.3錢的價格也是很便宜的,碎煤渣更便宜,一個蜂窩煤大概是一斤重,一個蜂窩煤能燒6個時辰左右”。
“一個蜂窩煤能燒6個時辰,還這么便宜”。王初信露出了不可思議表情道。
“要是一個蜂窩煤能燒這么久,我敢保證民眾們會搶著購買的,畢竟更給他們省下一大筆柴薪錢”。王初信斬釘截鐵道。
這樣,堡內軍戶等一個簡易爐子就賣50文,也可以用工分兌換,堡外人員賣100文,蒙古人直接用馬、牛、羊進行換,優(yōu)先換馬和牛,比較黃甫川缺少戰(zhàn)馬和耕牛,現(xiàn)在王初仁連瑭騎都沒有,全靠騎兵隊撐著,傳令兵也缺馬,是時候收割蒙古人一波了。
5個簡易爐子換一匹戰(zhàn)馬,10個爐子換一頭牛,2個爐子換一頭羊,還有一種鑄鐵的爐子,價格翻倍。
分別叫做簡易爐子和豪華爐子。
蜂窩煤2文錢一個,蒙古人就賣他10文錢一個,也可以用馬牛羊來換,但是價格我們來定。
聽著王初仁報的價格,王初信慢慢張大了嘴巴道:“大哥,還要賣給蒙古人啊,而且價格這么貴”?
王初仁笑道:“這么不能賣,這又不是糧食和武器,這是冬天保命的東西,我相信他們會買的,他們還會求著我們買,這種商品是賣方市場,不要怕賣不出去,大膽去賣就行了”。
“趁著冬天還沒有來臨,你抓緊時間去推廣,我們這邊不是有和蒙古人交易的市場嗎,拿去給他們演示一下,只要蒙古人知道了是過冬神器,他們趕著牛羊戰(zhàn)馬會求著和我們交換的”。王初仁道。
“你不是喜歡做生意嗎,現(xiàn)在就是考驗你的時候,只要你做得好,以后還會有更多的生意給你去做的”。王初仁鼓勵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