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西班牙重型火繩槍or斑鳩銃
- 明末崛起,從邊軍開始
- 干飯忠實者
- 2053字
- 2023-10-30 06:01:00
至于火繩槍,王初仁不打算繼續生產了,打算讓工匠研究燧發槍,為了對付今后的滿洲重步,打算仿制西班牙重型火繩槍,提高破甲率。
根據后世的資料,西班牙重型火繩槍槍長1.8-2米,槍重18磅,口徑2.3厘米,彈丸重56克,裝藥45克,最大有效射程125步一槍過去,只要打中就是一個大窟窿,十死無生。由于槍太重,需要一個支架支撐。
其實西班牙重型火繩槍在明朝也有仿制,斑鳩銃就是其仿制品。經過明朝工匠改造后,重量大大減小,威力卻沒有減少多少。
根據《明清史料》記載,熊文燦主持仿制的斑鳩銃整槍重8.9公斤,長130.62厘米,外徑40.43毫米,內徑18.66毫米,發射火藥重48.5克,鉛彈重55.96克。這些數據甚至超過了消耗弗朗機銃和百子銃,威力巨大。不過得崇禎二年十一月才會經葡萄牙傳入明朝。
還需要研究一種燧發機構用于斑鳩銃的擊發,才能擺脫火繩的依賴。
王初仁將李大牛、劉金錘、吳鐵昊叫到身前道:“現在我需要一種威力巨大的銃”。
于是王初仁將斑鳩銃的數據給了三個人,三人聽后感到震驚道:“大人,如此大的口徑那得多大威力,得耗多少鐵料”?
王初仁笑道:“威力大不好嗎,威力大才能更遠殺傷敵人,減少自己的傷亡,而且我們現在還差那點鐵料嗎,現在我們什么都差,就是不差鐵”。
王初仁邊說邊笑!經過一夜的養精蓄銳,顯得神采奕奕。
“我將這個銃命名為斑鳩銃,而且打算不用火繩”。王初仁道。
“不用火繩,那用什么點火擊發”?三人驚訝道。
王初仁引導工匠試探道:“能否像火石一樣,通過碰撞產生火花引燃火藥呢”?
三人聽后,驚訝得說不出話來道:“大人真乃神人也,這你都想到”?
王初仁嘚瑟地將燧發大致結構與三人講解了一下,三人聽后,又互相討論了一番,最后李大牛說道:“大人,經過我們三人論證后,此結構不太難,能夠做出來,唯一一個難處就是燧發結構的彈簧片需要一塊彈性很好的鋼片,才能產生足夠的力來撞擊產生火花”。
“這個不是問題,我們每天生產這么多鐵水,總會炒一池好的鋼水出來,再不濟,咱們用蘇鋼發也能生產好鋼,就有了高性能彈片”。王初仁道。
“你們三個辛苦了,趕緊回去休息吧,身體垮了誰給我打造斑鳩銃,找一個比較可靠,熟練地的負責這邊的事情就行了”。王初仁關心道。
經過推薦,王初仁任命張福根為煉鐵廠廠長。
交代完畢,王初仁和李大牛、劉金錘、吳鐵昊幾人回到了堡內。三人還是很亢奮,邊說邊討論怎么打造斑鳩銃和燧發結構,不時還爭論起來,聽得王初仁連連作笑。
王初仁回到操守府后,開始在腦中尋找鍛造機和水力鍛錘資料,并將其轉換為現實中的文字和圖形。
古代的鐵甲,無論是魏晉時期的札甲、還是隋唐時期魚鱗甲、明光鎧、宋朝的步人甲、明清時期鑲鐵棉甲,都是一小塊一小塊鐵甲片拼接而成,需要大量甲頁,還需要打孔,編制、拼接,工藝復雜,極為繁瑣沒有十幾年的老師傅,根本做不出來。
就拿宋朝的步人甲來說,宋紹興四年規定,步人甲由披博504葉、甲身332葉、褪裙鶴尾679葉、兜鎏簾葉310葉組成,總共1825枚甲葉組成,總重量大29千克。
每片甲葉都必須熟練地工匠用小錘進行鍛造,學徒只能用大錘進行粗加工,如果是大塊點的胸甲和護心鏡,更是需要工匠進行精心打造,稍微不注意就會導致甲葉報廢。
這還只是最基礎款,隨著防護的增加,甲葉還會增加,重量還會增加。制造一副基礎款步人甲須用時半月之久,先說王初仁沒有那么多熟練工匠,更沒有那么多時間來制造。
所以簡化鐵甲是必須的。
明朝甲胄大致延續的宋朝的甲胄樣式,表明這明朝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偉大功績,只不過多了一樣棉甲也叫布面甲,宋朝的步人甲以札甲為主。
明朝武將的穿著有三種,一是敞胸寬袍,二是袒肩寬袍,三是繡衫。
總之,這些甲胄零件特別多,制造麻煩、費時費力,很不適用于大規模生產。
如要要說甲胄零件少的話,就要說西方的板甲了,西方的板甲就是一大塊、一大塊的甲片拼接而成的,而且對于冷兵器的防護達到了巔峰。但是由于西方的煉鐵技術不達標,煉出來的鐵全是生鐵,而生鐵是沒有辦法鍛造的,需要現將生鐵鍛造為熟鐵或者鋼才能進行板甲的鍛造,這樣下來,導致板甲制造成本不斷攀升,一個騎士一套板甲往往需要花掉其一年的工資,所以,歐洲的板甲在當時成為特別昂貴的裝備,只有貴族騎士才能裝備。
但是現如今的王初仁就不一樣,掌握了土高爐煉鐵后,有了大量的熟鐵,再利用水力鍛錘和模鍛壓機,就能夠大規模低成本制造了。
王初仁設想中,將一套西方的板甲拆分為十幾塊;主要由護身主甲、護頸、頭盔、肩甲、前后裙甲、護手、護腿組成。
護身主甲分為前胸甲和后背甲,前胸甲鍛造為微微曲面且厚度略厚與后背甲,兩者之間通過鉚釘鉚接。
護頸、護腿、護手都是兩塊半圓柱拼接而成,這樣一套盔甲就主要由17大塊組成,大大減少了零部件和制造工藝。
今后王初仁的部隊就穿這種板甲,王初仁敢保證,如果有五千板甲重騎兵,即使面對十萬大陣都敢沖鋒,當年天可汗李世民三千玄甲軍都敢沖擊王世充的十萬大軍,何況是裝備更好的板甲騎兵,板甲防護性能更高于唐朝的明光鎧,達到了冷兵器的巔峰。
王初仁更是打算讓自己的親衛在板甲的里面再穿一層鎖子甲來加強防御力,這樣的軍隊一出馬,管你是滿洲重步,還是蒙古輕騎兵,還是索倫死兵,通通碾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