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出鐵與另類炒鋼
- 明末崛起,從邊軍開始
- 干飯忠實者
- 2127字
- 2023-10-30 06:01:00
王初仁倒在簡易床鋪上后,很快就睡著了。不知道睡了多久,王初仁迷迷糊糊聽見李大牛和劉金錘大喊:“出鐵了,出鐵了”!
王初仁聽見后立即翻身爬起來,此時已顧不得身上全是煤灰,馬上跑向高爐。
出渣口旁邊的土坑已經被礦渣填滿。
此時的高爐出鐵口已經被捅開,鮮紅的鐵水正在源源不斷地流向耐火磚作內襯的鐵水車,鐵水車盛滿之后沿著簡易軌道運往攪拌池,一輛鐵水車走之后,另一輛鐵水車馬上接力繼續盛鐵水。
兩輛鐵水車不斷接力將攪拌池盛滿,此時攪拌池里面鮮紅鐵水仿佛將空氣炙烤著仿佛已經產生波浪。
王初仁指揮工匠將另一套多級加壓的鼓風設備連上風嘴口,3個風嘴口插入攪拌池中,鼓風機將高熱風源源不斷的吹向攪拌池中的鐵水,攪拌池中還有一跟水車帶動的攪拌棍,鐵水在熱風和攪拌棍的作用下瘋狂的翻滾,鐵水表面上是在翻滾,其實鐵水中的碳在高溫和氧氣的作用下還在進行猛烈的氧化反應。
在攪拌通熱風的同時撒入鐵礦粉,造渣并不斷撈出,使鐵水更純。
生鐵水中的碳不斷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含碳量不斷減少。
此時的攪拌池是不用加熱的,因為氧化反應會放出大量的熱,如果是純氧,鐵水的溫度不降反而還會升高,只不過此時是沒有純氧的,王初仁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高溫熱風,也能保持溫度不降。
王初仁站在攪拌池幾米開外感到熱浪不斷撲面而來,已是滿頭大汗,將衣服脫得只剩下了汗衫,看了看其他人,早已是光膀子了。
其實這種方法類似于炒鋼但是又比炒鋼效率快,又類似于轉爐煉鋼,但是又沒有工業純氧,介于兩者之間,而且明朝沒有檢測設備,不知道鐵水的含碳量,所以只能多攪拌,往往得到的就是含碳量很低的熟鐵,偶爾能得到一池低碳鋼水。
明朝的炒鋼由于鐵水溫度不高,鐵水的含碳量降低,導致鐵水的熔點逐漸變高,最終鐵水變成糊狀或者半糊狀的熟鐵,而王初仁改進的炒鋼,鐵水溫度已經達到熟鐵的熔點1400多度,而且攪拌時通入熱風,氧化反應比較劇烈,溫度也不會下降,最后得到的熟鐵還是鐵水。
攪拌池的氧化程度王初仁在沒有檢測設備的情況下也是兩眼摸黑,只有靠有經驗的老師傅判斷。
攪拌池的生鐵水被氧化成熟鐵水后,打開攪拌池的出鐵口流到事先準備好的各種模具中冷卻成為熟鐵條或者熟鐵塊、錠。
根據王初仁的估算一晝夜可以出鐵水兩次,一次4噸左右,基本上達到了高爐設計之初的日產8噸。
攪拌池也是王初仁根據現有的攪拌池改裝的,內襯高鋁耐火磚,底部有加熱裝置,其實只需要首次加熱,首次攪拌之后就不用加熱了。
眾多工匠看著一次性產生如此巨量的生鐵水和熟鐵,一天的產量比以往小作坊一年的產量還高,而且還能快速大量的生產熟鐵。
此時的工匠已經從驚訝、興奮變為震驚、亢奮和群情鼎沸了。
有了大量的鐵料,就能源源不斷的制造農具、盔甲、火槍、刀劍了,用不完的鐵料還能出售。
此時的王初仁也在極度亢奮之中,前面的建設,煉焦、建水泥廠等都是為了給煉鐵高爐做鋪墊,畢竟鋼鐵才是工業的基礎,才是軍隊武器、盔甲的基石。在亢奮之后,王初仁就感到了極度的疲憊,畢竟從昨天早上到現在就睡了不到兩個時辰,而李大牛、劉金錘、吳鐵昊幾個鐵匠卻興奮地睡不著,表示今天繼續在這里守著,作為一個鐵匠能見到如此煉鐵炒鋼發已經不虛此生了。
王初仁勸誡無效后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項之后就蹣跚著腳步回到了操守府。當王初仁滿身都是煤灰回到操守府時,守門的親衛都認不出這是王初仁了,此時王初仁臉上全是黑煤灰,笑起來只露出牙齒和眼睛,衣服也已經看不出原樣。親衛待王初仁走近打了招呼才認出是他們的千戶大人,趕緊放行。
回到后院,小玉看到王初仁蓬頭垢面后頓時尖叫一聲,尖叫聲把杜氏和尤氏都都驚動出來了。看到王初仁一身的煤灰,已經看不出人樣了,杜氏和小玉頓時心疼的拉著王初仁去洗澡換衣服,嘴上還說著埋怨的話,說怎么把自己弄成這樣了。
尤氏看著王初仁這個樣子,先是一臉驚愕,后又忍俊不禁的捂住笑了起來,那一笑,盡顯嫵媚與妖嬈,讓疲憊的王初仁看來立即精神煥發起來,本想多看一眼,就被杜氏與小玉拉走了。
尤氏看在眼里,暗罵道:“這個色痞子”。
疲憊的王初仁坐在洗澡桶里,享受著小玉的服侍,在熱水的浸泡下王初仁舒服得差點叫出聲來,不知不覺慢慢的睡著了,等到小玉將王初仁喊醒,才發現桶里的水都變顏色了,又重新沖洗了一次王初仁才將身上洗干凈。
王初仁舒舒服服地睡了一覺,一覺醒來時,天已經快黑了,王初仁穿戴完畢走向了工業園區的高爐。
此時李大牛、劉金錘、吳鐵昊三個人居然還沒有走,三個人均是亢奮的眼睛睜得多大,眼里全是血絲。
看著大量的熟鐵,鐵匠們吞咽著口水貪婪地看著,在旁邊居然搭建了一個簡易的鐵匠鋪。
而李大牛已經興奮著拿著一塊冷卻的熟鐵錠在鍛造了,說是要親自給王初仁打造一副精美的盔甲,王初仁知道后哭笑不得。
在王初仁睡覺的期間,又出了一爐鐵水,現場已經堆滿了鐵錠和鐵條。還有一部分已經運回堡內的倉庫了。
有了這么多的鐵料,王初仁打算開始大規模打造盔甲、火繩槍了。
看著鐵匠們的簡易鍛打設備,王初仁感嘆:“這些設備打造效率太慢了,如果按照這個效率和人手,即便王初仁擁有大量的鐵料,也無法轉換為戰爭利器”。
要想提高效率,就必須使用水力鍛錘和水力模端機,這樣才能快速生產大量鐵甲。
王初仁打算晚上將這兩種設備的草圖畫出來,明天就讓木匠開始生產。這個時段,先讓鐵匠打造農具,開荒的土地播種需要大量農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