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試炮
- 明末崛起,從邊軍開始
- 干飯忠實者
- 2432字
- 2024-05-16 23:08:06
重騎兵戰馬重量差不多是五百公斤,騎兵本身重量八十公斤,騎兵甲胄加上武器重四十公斤,馬甲重十公斤,這樣算下來一騎全副武裝的重騎兵就是六百三十公斤,在戰場上,六百三十公斤的鋼鐵怪物向你沖過來,那壓迫感誰能抵擋得住?
輕騎兵被撞一下都會人馬俱裂,步兵就更不用說了,就跟碾死一只螞蟻差不多。
這就是具裝騎兵的威力,在古代就相當于陸地之王坦克的存在,有一支這樣的騎兵就是敵人的噩夢,對于古人來說最大的困難是稀缺的鋼鐵,高大的騎兵,而對于王初仁來說,都不是大問題,戰馬可以用蜂窩煤換,高大的騎兵可以招募熟練的邊軍、牧民,加上王初仁軍隊上好的伙食,只要有骨架在就能把你養得高大威猛,而鋼鐵就更不成問題了,用王初仁的話來說,現在堡內最不缺的就是鋼鐵了。
以前的重騎兵沒有合格的馬槍,而現在有了延綏巡撫的調撥就有了馬槊,而馬槊可是重騎兵的神器,一槊在手,天下我有。
解決了重騎兵最后一個短板,接下來就剩下這個時代的隱藏大殺器—大炮了,不知道火炮廠鑄炮成功了沒有。
......
幾天后,火炮廠傳來好消息,鑄炮技術已經突破,已經成功鑄炮幾門,王初仁得到消息后大為驚喜,急匆匆的跑向火炮廠......
王初仁到達火炮廠后,便看到幾門已經鑄好的大炮已經安放在炮架上,這說明大炮的內外膛已經打磨完畢,只管進行試炮了。
此時的老廖頭看到王初仁來了走上前道:“老朽幾個不負大人所托終于用空心流水鐵模鑄炮法將大炮鑄造出來了,經過我們幾個月的實驗,失敗了無數次,耗費了無數的鐵料,每次去鋼鐵廠提取鐵料時都會被鋼鐵廠的人一陣鄙夷,認為我們在白白浪費他們的勞動成果!終于試驗出冷卻時的流水流量與外部加熱的關系,并詳細的記錄下來。”
王初仁道:“這都是寶貴的試驗數據,一定要保密,不能流落出去,這可是鎮國重寶!”
“老朽知道,我們一定保密,能接觸我們核心數據的只有我和王二麻了,只是現在我們只攻克了四磅炮和六磅炮的冷卻技術,更大口徑的還需要繼續實驗!”老廖頭道。
“這個不急,不可能一蹴而就的,飯要一口一口吃,慢工出細活,不知道四磅炮和六磅炮的參數怎么樣?”
“回大人的話,四磅炮炮身重量兩百五十公斤,炮架一百五十公斤,全重四百公斤,炮長一點五米,兩匹挽馬就能拖動,炮彈重四斤,標準裝藥一點三斤;六磅炮炮身重三百五十公斤,炮架兩百公斤,全重五百五十公斤,炮長一點六米,三匹挽馬就能拖動,炮彈重六斤,標準裝藥兩斤,至于能打多遠只有試射后才知道!”老廖頭解釋道。
“那還等什么呢,趕緊去試炮場進行試射啊!本官還等著用呢!”王初仁急吼吼的說道。
于是馬上調撥了幾批挽馬將一門六磅炮和一門四磅炮拖到了試射場,由于炮車用了滾珠軸承和堡內路面全是水泥路的原因,挽馬拖動非常輕松。
.....
試炮場上來了許多人,但是大部分都是黃甫川的軍官和炮隊的人,畢竟事關軍隊的戰斗力,其中就屬炮隊隊長楊守文最為積極了,當他看到烏黑幽亮的兩門大炮時,眼里頓時冒出了小星星,又看到挽馬輕松的將大炮拖走時,更是被驚訝得張大了嘴巴,居然這樣輕便,還能在大炮下方裝車輪,今后自己的炮隊機動性就會強很多了。此時的他很想上去撫摸這兩門新鑄造的大炮,但是場地已經被拉起了隔離帶,沒有辦法進去,只有眼巴巴的看著大炮留口水了。
先進性試射的是四磅炮,五名炮手已經就位,這五名炮手是從炮隊里面挑出的敢死隊,畢竟試炮很危險,遺書都寫好了。
炮手們先往炮管里裝了半斤的火藥,沒有裝炮彈,先進行小劑量的試射來檢驗炮管。
炮手們一切準備就緒后舉旗示意已經準備完畢了,王初仁站在遠處搖動了手中的信號旗幟,一名炮手就點燃了長長的引火線就立馬跑到掩體里面。
“轟”一聲巨響,濃煙過后,大炮完好無損,用濕布將炮膛清理干凈后,老廖頭與王二麻小跑上去立馬檢查炮管有沒有裂縫,良久兩人相視大笑,看來是沒有問題,于是直接向王初仁申請裝標準的一點三斤火藥,看到他們如此有信心,王初仁同意了。
接下來炮手們向炮膛里裝了一點三斤的火藥,要知道顆粒火藥是比普通火藥威力更大的,王初仁其實還是有點擔心的,準備好一切后,點燃引線,遠離大炮。
又是“轟”的一聲巨響,黑煙過后,遠遠看去大炮仍然完好無損,沒有炸膛,試炮場的人看到結果后歡呼起來。
老廖頭和王二麻兩個人急不可待跑去仔細檢查大炮的內外膛,看也沒有裂縫,最后的結果是大家所期待的并沒有裂縫,兩人相視開心地傻笑著,自己幾個月的努力終于有了結果沒有白費。
接下來又進行了兩斤裝藥和最后的二點六斤兩倍標準裝藥仍然沒有炸膛甚至連裂縫都沒有產生,連王二麻和老廖頭都感到不可思議,兩倍裝藥已經超出了大炮的極限居然連裂縫都沒有,顛覆了他們的認知。
王初仁猜想應該是采用空心流水冷卻時,外膛產生了一個向內膛的作用力,大炮發射時產生的膛壓被這個作用力抵消了一部分,所以就導致大炮能夠承受更大的膛壓。這其實就是后世的身管自緊技術的簡化版。
而六磅炮的實驗也不出意外的通過了,仍然試射了最大兩倍的裝藥量,大炮完好無損,這一刻,王初仁相信黃甫川的鑄炮技術走在了世界前列了。
而接下來就是要試射不同裝藥下的射程,以及最大射程與最小射程,不同仰角對于不同裝藥的射程,現在由于沒有炮兵的計算公式,只有靠火藥和炮管的壽命來換,需要一點一點的試射出來。
試射出來后,在炮身上刻各種參數,多少距離需要多少發射藥,這樣一門大炮就可以順利出廠入役了。
其實王初仁也打算將后世的簡單瞄準法傳授給炮隊,這種方法叫跳眼法,是測量距離的動作,必須要知道距離才能準確命中目標,跳眼法是中國軍隊使用的一種簡易測距方法。觀察者面向目標,伸出右手大拇指于兩眼之間,閉上左眼,用右眼通過拇指的一側對準目標,再閉上右眼,重復上述動作,估算出該物體與目標之間的距離,然后乘以10倍,便是目標距離。
這個測距用的是很簡單相似的三角形原理。再乘10就得出大炮與敵人的距離,為什么乘10而不是其它數字?因為常人手臂的長度正好是兩眼間距離的十倍,拇指和兩眼構成一個三線,而你拇指與跳眼觀察(目標)到的兩點間也構成一個三角,比例與前面那個三角完全相同(相似三角形算法),稍有數學知識的人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