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愛情里藏著依戀與認同

《如何擁抱一只刺猬2:你是誰就會遇到誰》是《如何擁抱一只刺猬:戀愛與婚姻中的人格識別、接納與付出》的姊妹篇,上一本書我們探討了親密關系中的人格模式,這一本書,我們將通過成年人的依戀模式來理解成年人的親密關系,從安全與非安全的依戀模式出發去探索自我的邊界,幫助正在探索親密關系的人拓展并了解自己的視角,破解親密關系的密鑰。

你的愛情,藏著你的依戀與認同。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說過:“成年人的行為可以從他兒時找到痕跡?!蓖瑯?,成年人的親密關系中藏著他們童年時的依戀。從鮑爾比的兒童依戀理論,發展到后來廣為人知的成人依戀理論,比較有廣泛影響力的是心理學家哈贊和謝弗于1987年提出的四類模式,該模式以對自我和他人的內部工作模型的積極和消極程度為基礎,將成年人的依戀關系分為四種。

焦慮程度,即當面對戀人的時候,第一反應是悲觀多一些還是平靜多一些;回避程度,即面對戀人的時候,意識中要逃避的程度是多少。根據排列組合,即可得到以下四種依戀人格:

焦慮程度低+回避程度低=安全型

焦慮程度高+回避程度低=癡迷型

焦慮程度低+回避程度高=回避型

焦慮程度高+回避程度高=恐懼型

成人依戀模式

1.安全型依戀(secure)。此類依戀者認為自己是值得被愛的和有價值的,他人也是值得愛和信任的,對自己與戀人的態度都是積極的。

2.癡迷型依戀(preoccupied)。此類依戀者認為自己是不值得被愛和沒有價值的,但是他人是可接受的,這種類型的個體總是在努力贏得他人的接納,并以此擺脫消極的自我評價,他們對他人的態度更為積極。

3.恐懼型依戀(fearful)。此類依戀者對自己和他人的態度都是消極的,這種類型的個體可能會因為害怕他人的拒絕而避免與他人發生聯結。

4.回避型依戀(dismissing)。此類依戀者對自己的看法相對積極,認為自己是有價值的,但是認為他人會拒絕自己,這種類型的個體會通過避免與他人發生聯系以保護自己不受傷害。

其中,后三種類型屬于不安全依戀模式。有很多研究驗證了婚戀依戀模式在人口中的分布與早期嬰兒依戀模式的分布有一致性,這類研究結果也驗證了依戀行為的普遍性和穩定性。童年的依戀模式會直接影響成年后的依戀關系。

●對于安全型依戀的個體而言,在嬰兒時期,他們對外界作出的一系列反應,父母都會給予回應,內心需要能夠得到滿足。在父母離開的時候,他們會傷心,但是相信父母是不會拋棄他們的,是會回來的。這類依戀模式的嬰兒在長大后,在對待戀情時,他們不會疑神疑鬼,他們十分信任自己的戀人,會在一段關系中感到有安全感,不擔心也不怕另一半會拋棄他們。對于戀人之間做出的親密動作,如擁抱、親吻,等等,他們不會抗拒。安全型依戀人格是4種人格中最適合經營戀人關系的,擁有此類人格的在戀愛時會營造最理想的親密關系狀態。

●對于癡迷型依戀的個體而言,在嬰兒時期,他們害怕父母會隨時拋棄他們,當媽媽離開的時候,他們極度恐懼和害怕;當媽媽回來的時候,他們會表現得很開心,但同時又會發泄憤怒來懲罰父母的離開。癡迷型依戀的人在開始一段戀情的時候,會快速和另一半進入狀態,但容易患得患失,沒有安全感,腦海里總會冒出一個想法:“他最近對我冷漠了,他是不是不愛我了?他是不是愛上別人了?”就像有些情侶,因為另一半沒有及時回信息,他們可以瘋狂到一個晚上打幾十個電話過去。他們以愛的名義,牢牢占據另一半的大部分時間,壓得對方喘不過氣來,不給對方留一點隱私空間,兩人之間一點信任都沒有,他們以為只有這樣,另一半才不會離開他們,他們害怕那種被拋棄的感覺。癡迷型依戀的女性比男性多。

●回避型依戀也被稱為疏離型依戀,對于這類人而言,他們在嬰兒時期沒有得到父母關愛的滿足,父母對他們自我訴求的回應也是忽冷忽熱,反復無常。久而久之,嬰兒就把情感需求壓抑在內心,不向父母表達,對于父母的離開和返回,其反應都是冷漠的。回避型依戀的人性格獨立,有清晰的自我認知,不依賴他人,拒絕和他人靠近,討厭親密關系。和回避型依戀人格的人談戀愛,你會感覺和沒談戀愛的時候沒有區別,他們在一段感情中表現出的行為和態度是很平淡的,甚至是很冷漠的。回避型人格不是不需要被愛,相反他們內心非??释魂P心和疼愛,只是被自己掩藏了起來,他們常常告訴自己:“不行,我不能在這段關系中陷得太深,我不需要別人愛我,我只要自己愛自己就可以了。”于是,一個名詞出現了——“渣男/女”?;乇苄鸵缿俚娜耍麄兛梢栽诮Y束一段關系后,心安理得地又迅速愛上了別人。通常,回避型依戀的男性比女性多。

●對于恐懼型依戀的人而言,他們在嬰兒時期內心充滿矛盾,一方面,他們渴望得到父母的愛,當父母離開時,他們會很害怕;另一方面,對于父母表達愛時的親近,他們選擇回避,拒絕親密。他們長大后在親密關系中的狀態是:我很喜歡你,但是當我發現你也喜歡我的時候,我好像就不那么喜歡你了,甚至討厭你。和恐懼型依戀的人交往,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上一秒他對你愛得死心塌地,下一秒他就莫名其妙地對你發火,叫你離開。他們面對一段戀情的時候,常常伴隨著很強的焦慮感,他們害怕另一半離開,但是當另一半試圖親近他們時,他們又對另一半表現出極強的排斥反應,冷漠處理,這樣的心理是很矛盾的。

安全型依戀的人適合和另一個安全型依戀的人交往,無論戀愛還是分手,都會風平浪靜;回避型依戀的人和癡迷型依戀的人往往會相互吸引,但又相互折磨,他們愛并痛苦著,一個是瘋狂逃避,另一個則是瘋狂追趕;最后,恐懼型依戀的人,一般存在很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如果他和其他3種依戀人格的人交往,那么結果大多會不太完美。

九類單身模式,你是哪一種

《如何擁抱一只刺猬2:你是誰就會遇到誰》想與那些在愛河邊徘徊的人,一起探討:

是什么阻止了我們遇到真愛時向前一步的勇氣?

是什么讓愛總在徘徊猶豫中消失在風中?

是什么讓兩個相愛的人始終逃避彼此?

是什么妨礙了我們為愛前行的腳步?

明明是一個思維清晰明朗的人,為什么還會擁有“戀愛腦”?

單身的模式有很多種,我們選擇其中常見的九種與大家共同面對,期待大家可以為愛找到出路。

1.契可尼式單身

契可尼式[1]單身屬于理想化投射,他們把對愛情的所有幻想都投射給初戀,他們的初戀滿足了其對美好愛情的所有幻想。他們時不時陷入對初戀的美好回憶中,以百分百的純度來衡量日后的戀愛,走不出初戀的心理幻影,也無法開啟新的生活;或許因為他們在初戀時太過年輕,不懂愛情,愛得太過用力,消耗太多,無以補給,導致情感匱乏無法開啟新的戀情,把自己困在失去的初戀中,并認為那是心中永遠的完美或者永遠的痛。對他們而言,那種至真至美或至傷的純粹感情的失去,使他們對再一次獲得感情這件事沒有足夠的信心。

這類人通常追求完美的愛情,把初戀完美化,而且在失戀后再次美化初戀,他們心中愛著的已經不再是這一真實世界的人,而是經過他們多次加工活在他們心中的完美戀人。鮮花會枯萎,但活在想象中的愛永遠不會凋零。他們用心中的幻影代替了現實,缺乏與現實的聯結。

契可尼式單身的脫單指南是:契可尼式單身的人需要走出這個自我循環論證的迷宮,打破完美初戀的玻璃濾鏡,從水中月鏡中花走入現實世界,先看到真實的世界,與真實的世界聯結,再看到真實的自己,慢慢打開自己的世界。契可尼式單身的人是一只活在完美想象中的刺猬,當他們卸下刺猬身上的迷幻時,他們才會被另一只真實的刺猬吸引。

他們的人格類型可能是完美型人格,也可能是回避型人格,也可能是低沖突高認同型人格。他們的依戀模式可能是癡迷型、回避型或者恐懼型。

2.迷茫式單身

這類單身往往屬于“自我投射”,他們的模式并不固定也并不相同,“母胎單身”既是狀態也是結果。他們也許并沒有開啟對愛情的積極的自我探索,比如,他們不知道自己的獨特吸引力與魅力在哪里、自己會吸引什么樣的人。他們茫然、不知所措,在歲月流轉中成為自己。他們也許從未遇見過愛情,也許將愛情擋在了門外,認定沒有愛情就沒有傷害。他們也許從未體驗過愛情的甜美,就悄悄地關上了心門,他們的人格中包含恐懼、焦慮與迷惑,因此他們不愿意向前一步與其他人建立親密關系。他們的依戀模式也許過于安全;他們背后隱藏著自己的安全型依戀人格;他們也許遇見的人都不對,或許總是被傷害,為避免被傷害,也就避免了愛。他們也可能是回避型人格,因為害怕受傷而拒絕向前一步。

迷茫式單身的脫單指南是:迷茫式單身的人如果想要走出這個自我閉合的圈層,要做的第一步便是先破殼,向前一步,走出安全舒適區,勇敢接受愛情的風浪洗禮;第二步便是再探索,向內覺察“我最想要什么”來進行愛情清單排序。最好的生活狀態不過就是:一個人,安靜而豐盛;兩個人,溫暖而踏實。習慣于單身如同習慣于孤獨,迷茫式單身的人是一只孤勇的刺猬,可以伸出頭來,勇敢追尋,找到另一只刺猬相依相伴。而他們存在于四種依戀模式之中。

3.錯過式單身

這類單身屬于“懷舊式認同”?!昂脮r光永遠是舊時光,最好的戀人永遠躺在失去的過去中”,最好的永遠是前任,戀人永遠是舊的好,現任總是差那么一點點,而這一點點卻是永遠過不去的坎兒,他們處于一種自我比較與患得患失中。他們可能是癡迷型人格,也可能是疏離型人格,他們過度留戀過去而無法感受當下的幸福。

他們缺乏的永遠不是愛的能力,而是把握愛的能力,他們在親密關系中往往會因為患得而患失,所以他們對握在手中的永遠都不珍惜,而認為錯過的永遠都是最好的,他們的人格特點多為迷戀過去。

錯過式單身的脫單指南是:不再回頭,回頭無岸,向前有路,只要記得向前走就好!錯過式單身的人是一只一直活在舊時光中穿舊衣過新年的刺猬,他們可以把舊衣扔掉,更換新衣,遇見新人,歡喜就在當下,結伴就在燈火閃亮處。

他們往往具有高沖突人格特點,比如,自我內心的沖突、追求完美與自戀的人格特點。

4.糾結式單身

這類單身屬于“沖突式認同”,他們一直在尋找情感關系中的最優解,以及戀愛中的正確率與準確率,內心的完美主義與尋找生活最優解的狀態使自己困在其中,卻總是得非所愿,患得患失。這類人既留戀富士山深處的櫻雨雪光,又畏懼隨時噴薄而出的熾熱巖漿。

這類個體本質上缺乏安全感,外在看似獨立,內心卻對戀人充滿期待,總期待在戀人身上尋找自己缺失的部分,又看不到自己身上的刺,卻總想從對方身上找到自己丟失的小刺,重組成一只完美的刺猬,在尋找的過程中,卻往往會迷失。

糾結式單身的脫單指南是:先看缺點,再看特點,最后鎖定優點,多聽建議,快拿主意,從患得也患失中進行得失取舍,最終獲得自己想要的幸福。糾結式單身的人是一只左顧右盼、拿不定主意的刺猬,此刻多捫心自問,那份答案自在其中。他們往往屬于恐懼型或癡迷型依戀。

5.沉浸式單身

這類單身屬于“自我陶醉式認同”,他們喜愛單身與單身生活,既不患得也不患失。從未得到就無所謂失去,內在自我是: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他們把愛情作為生活中的錦上添花而非生活必需,這種自在隨性、心不在焉的態度會放逐愛情。

沉浸式單身的脫單指南是:這類個體具有清醒的自我認識,具有獨立人格。對于他們來說,愛情是錦上添花,不是生活必需品。他們看起來不缺乏自我認知,只需要在愛情面前向前一步!只要他們更加開放包容,愛情之花就會盛開。

這是一只自由綻放小刺的刺猬,期待那只可以開放包容的刺猬快快抵達!這類單身的依戀模式是安全的,只是此刻,他們完全沒有投身于戀愛這件事中!

6.自戀式單身

這類單身是“自我迷戀式認同”,因為太愛惜自己的羽毛,相比其他人,他們更愛自己,因此他們在愛情中擁有極強的心理優越感與優勢感,在愛情中感覺自己一直在失去,而對方一直在得到。他們總是在想,閃閃發光的自己永遠是那么優秀,又不缺愛,為什么始終單身?自戀型人格的人往往會潛意識地貶低他人,而在愛情中,他們往往也會貶低戀人,讓戀人總在比較中失序。他們往往是安全型依戀的人。

自戀式單身的脫單指南是:這類個體從不缺乏愛情,而是缺乏在愛情中的付出,他們需要的是從戀人眼睛里看到世界、看到自己,從戀人的鏡像中映射出自己,減少自戀,這類人就會成為幸福戀人。從表面上看,他們似乎表現出極強的安全感,事實上,他們往往屬于癡迷型依戀。

7.懸置式單身

這類單身屬于“卡頓式認同”,對于懸置式單身者而言,向上尋找與向下兼容都很不容易,于是就卡在中間。他們在親密關系中的特點是:過于清醒或者過于冷靜,往往處于高不成低不就的狀態,友情之上,愛情未滿,對于愛情他們表現得并無標準,卻處處都充滿著自我要求,這類個體可能表面上屬于自洽型人格,但他們自我戀愛人格的探索并未有實質性的啟動,只是在愛情的邊緣游移,像一只一直在尋找丟失的另一半的刺猬,遇到的都不是合適的,合適的在哪里他們并不知道。

懸置式單身的脫單指南是:對于這類個體,深入地探索自我,知道自己在愛情中要什么,從盲目到清晰,從隨緣到隨心,就會遇到真正契合自己的愛情。他們的依戀模式往往也是看似安全,實則充滿沖突。他們往往屬于恐懼型與癡迷型依戀。

8.社恐式單身

這類單身屬于“回避型認同”。村上春樹說:“哪有人喜歡孤獨,不過是害怕失望罷了。”這類個體其實內心是最渴望愛情的,只是因為回避型依戀人格,讓他們始終與愛隔著一層紗。有“社交恐懼癥”的人,在面對社交場景時會感到不適,害怕陷入尷尬境地以及被人評判,他們除了有心理上的緊張不安,還會伴有臉紅、發抖、心跳加速、不敢對視等表現。

因為“社恐”,所以單身。值得關注的是,有時候“社恐”也僅僅是托詞,不喜歡才是真話。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社恐人”的心理活動可以被稱為認知加工偏差。社交恐懼癥往往與認知加工偏差有關,比如,他們在面對社交人群時會夸大負面結果出現的可能性,或者對模棱兩可的情況做出消極的解釋。

社恐式單身的脫單指南是:突破單身就是需要有冒險一試的勇氣,盡管害怕,依然向前。社恐人的心理加工模式是回避型的。他們把自己的刺緊緊地收攏在一起,從不向前。他們是一只把刺深深隱藏的刺猬,當遇到溫柔而堅定的愛時,會慢慢靠近。

請“社恐人”向前一小步,幸福一大步!如何邁出這一步,本書會給出有效的方法!

9.虛擬式單身

這類單身屬于“偶像投射式認同”,他們把愛情完全投射在自己內心的偶像身上并且通過追星獲得幸福感。他們在自己與偶像想象的愛情中沉醉,把偶像想象得完美而且不可替代,十里春風,不及自己心中的偶像好。

虛擬式單身的脫單指南是:這類單身群體,首先要從癡迷與沉浸式的偶像崇拜與偶像完美想象中走出來,通常他們需要完成從偶像那里“獲得”他們的自我價值到真正認識到自己的價值的認知過程,偶像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是誰。當能夠進行自我價值確認時,他們心中偶像的完美光環自然會脫落,自己也會回歸正常的生活。他們身上的刺是隱形的,當他們把自己的小刺真正亮出時,也許就邁出了生活的一大步!

這本書并非勸大家趕緊“脫單”,而是嘗試從兩性視角來理解我們當下的狀態。這本書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提升愛情品質,愛情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錦上添花;愛情是借著愛,成就更好的自己!

最后,我要對關心刺猬一書的讀者朋友們道一聲真誠的感謝,正是你們對《如何擁抱一只刺猬:戀愛與婚姻中的人格識別、接納與付出》的認可,才讓我更有動力開啟《如何擁抱一只刺猬2:你是誰就會遇到誰》的寫作;特別鳴謝插畫師朱子怡、愚公子,他們為本書創作了栩栩如生的插畫;感謝為本書寫作提供素材的呂凱淇、謝幸福、李文文、翟雅楠、李昕、李堯華;感謝姜珊、馬妍姝為本書的出版傾心傾力地付出。

本書還有驚喜,如果你喜歡,就慢慢拆解!隨著書,慢慢體會!


[1]契可尼式單身來源于契可尼效應(Zeigarnik),該效應由西方心理學家契可尼提出,是指人們對于尚未處理完的事情比已處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汽车| 虎林市| 汉源县| 亚东县| 庄河市| 通城县| 昌都县| 恭城| 河北区| 阿拉善右旗| 麟游县| 曲麻莱县| 松江区| 高唐县| 武义县| 泰州市| 青冈县| 武定县| 新密市| 比如县| 鲁山县| 东平县| 山阴县| 岳普湖县| 布尔津县| 增城市| 平阳县| 宜川县| 响水县| 彭阳县| 柳河县| 连州市| 涟水县| 三穗县| 达日县| 大冶市| 托克逊县| 九寨沟县| 南皮县| 崇明县| 紫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