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走出叢林 人類祖先最早使用的武器
棍棒,猿人的第一件趁手兵器。史前人既沒有鋒利的獠牙,也沒有尖銳的爪子,且尚不能煉鐵,也不會有效利用隕石,既然如此,用樹木作為兵器的材料也是自然之理。十八般兵器之中,唯有棍棒是全木制且最易制造的兵器,甚至從棍梢到棍根,沒有一點弧度,只是一根渾圓堅質的木桿,用于對付毒蛇猛獸,再方便不過。
但其實我們在閱讀古文時,很少能看到“棍”和“棒”兩字,尤其是先秦文字,這是什么緣故呢?因為最初的文言文里,棍棒統一用一個“梃”字來表示。這一點,在三國時期的一部文字專著《廣雅》里有專門的解釋。《孟子》說:“殺人以梃與刃。”當時最流行的兩件殺人利器,就是木棍(梃)和刀(刃)。孟子曾給梁惠王提過一個建議,說只要施行仁政,就算只給老百姓每人一根“梃”,也足以抵御秦國和楚國的堅甲利兵。
到了后來,民間就更多以“棍”“棒”來稱呼,其實是一個意思。不過在比較正式的場合,官方還是比較喜歡用“梃”。如明朝晚期著名的“梃擊案”,即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一個神秘人闖進太子住的慈慶宮,打傷看門的太監。他用的武器,就是一根大木棍。
而除了梃之外,古代兵器中還有一種叫“殳”,始見于商代甲骨文,是一種無刃有棱的打擊類兵器,以竹或木制成,八棱,頂端裝有圓筒形金屬,算是棍棒的加強版。
漢朝有一個官職,叫作“執金吾”,東漢末年應劭所著《漢宮儀》一書,有一段記載,后來被《后漢書》引用:
“執金吾緹騎二百人,持戟五百二十人,輿服導從,光滿道路,群僚之中,斯最壯矣。世祖嘆曰:‘仕宦當作執金吾!’”
這里的世祖,便是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由此帶來一句流傳千古的名言,即:“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執金吾,是當時京師皇城北軍的最高統帥,所以今人一般也就把這個官職翻譯為中央衛戍部隊司令。事實上,執金吾是一個權力極大的官職,不但負責宮禁以外(以內由負責南軍的衛尉負責)所有京城區域的軍事,還兼管治安巡察、禁止暴力活動、抓捕奸細、武庫管理等諸多事務。皇帝出巡,執金吾也常常被委以儀仗和警衛工作,甚至還有帶兵遠征,討伐羌人和匈奴的事例。譬如竇憲討伐北匈奴,執金吾耿秉就是他的副帥。
那么“金吾”是什么呢?顏師古說金吾是一種鳥,但更多人包括司馬在內,認為金吾就是一根兩端涂金的銅棒,大體上可能就是由殳演變而來。擔任這個職務的人出行之際,就拿這根棒,作為權杖。
棒雖然簡樸,沒什么花哨,卻在戰場上很實用。南北朝時期,北魏軍閥爾朱榮在與農民起義軍葛榮部的大決戰開始之際,就認為“人馬逼戰,刀不如棒”,于是下令所有士兵,攜帶一根長度可以容納于袖的棍棒,放在馬的一側。兩軍交戰之際,爾朱榮一聲令下,北魏軍拿出大棒,奮勇向前,居然將起義軍打得落花流水,最終活捉葛榮,大獲全勝。
不過,隨著冷兵器的發展,簡單的棍棒畢竟無法與刀槍劍戟比鋒利,也不如錘锏鞭的重擊厲害,所以逐漸退居至比較次要的位置。而民間卻因為看家護院的需要,更為看重這種拿來就能用的武器。南北朝時期,達摩祖師一葦渡江,抵達今河南嵩山一帶,發現此處群山環抱,森林茂密,環境清幽,覺得這是一塊難得的佛門凈土,于是便將少林寺作為他落跡傳教的道場,廣集僧徒,首傳禪宗。此時中國正值戰亂年代,達摩在嵩山面壁九年,練成棍術一套,便傳授給弟子,即所謂“棍掃一大片”的達摩棍法,后來民間流傳一則棍法,云:
“迎風橋洞賓背劍,扭絲步分經擺腕,進一步拔草尋蛇,退一步云里撥燈。沉香劈華山死人騰床,楊家的提水槍能擋八方,把一鉤護下腿青龍登天,稍一擺護定頭白虎臥地。李存孝打虎勢老人看田,搬攔棍迎門槍湘子吹笛,身一斜棍落地馬躍龍潭,左一棍右一棍黑虎鉆襠。鷂子入林往進混,此拳就叫達摩棍。”
當然這里已經混雜了太多戲說成分,如其中“沉香劈華山”系神話傳說,楊家、李存孝更是后世歷史人物,甚至達摩是不是真的會耍棍,都是大有可疑之事。
相對比較靠譜的是隋末唐初,王世充與李世民的唐鄭之戰,有少林僧人參與其中。據說在武德三年(620年),李世民戰事不利之際,十三名少林武僧夜間攻入鄭軍大營,生擒大將王仁則,將其獻給李世民。后來李世民登基為帝,便封賞給少林寺田地四十頃,水碾一具。甚至有一種說法,十三棍僧的首領曇宗還被封以大將軍頭銜——當然這個也就說說而已了。后來這事又進一步演繹為十三棍僧救唐王,拍成電影,更是距離史實千里之遙了。
少林武僧真正發揮作用,其實倒是在明朝抗擊倭寇的戰事中。嘉靖年間倭寇大舉入侵中國東南沿海地區,一批少林僧兵便曾被派赴今天的江浙滬地區助力抗倭,以棍御敵,發揮了不小的作用。關于這件事,很多文獻都有記載,譬如明朝不留姓名人物的著作《云間雜志》就說:“嘉靖癸丑,倭初至海上……按院蔡公可泉,召少林僧兵百余人,……傍賊結營。”明朝的浙江寧波人萬表則在《海寇議》中說:“時值海寇出沒,為江浙患……其后倭亂大起,萬表結少林僧,習格斗法,屢殲其眾。”清朝直隸永清人朱云錦撰寫的《豫乘識小錄》云:“明時倭寇作亂,總制胡宗憲始用少林僧兵。”
當時也有一些軍官懷疑僧兵的棍法是否真的那么厲害,他們暗地里挑選了八名擅長使用鐵棍的勇士對僧兵發起突然襲擊,結果被僧兵輕松擊敗,由此鎮服眾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倭寇侵犯杭州之際,“僧兵四十人御之”,結果大破倭寇。自此,鑒于棍僧的驍勇——官兵每臨陣,輒用為前鋒。而在戰場上,他們所用的兵器,就是木棍,或是在棍的兩端,包裹鐵皮,箍上鐵筋,即包鐵棍,據說“運轉便捷如竹杖”。這種包鐵棍,文人便以為是鐵棒。如明末清初的顧炎武寫了一部《日知錄》,其中便有一段少林僧兵的記載:“嘉靖中,少林僧月空受都督萬表檄,御倭于淞江。其徒三十余人,自為部伍,持鐵棒擊殺倭甚眾。”《云間雜志》還說一次戰斗中一賊舞雙刀而來,月空“坐不動,賊將至,身忽躍起,從賊頂過,以鐵棍擊碎賊首。于是諸賊氣沮”。
但少林的棍法,還有另一個完全不同的說法。嘉靖四十年(1561年),與戚繼光齊名的明朝抗倭名將俞大猷曾拜訪少林寺,結果他所看到的少林棍法“已失古人真傳”,也就是說根本沒有什么殺傷力,反而是少林派出僧人向俞大猷及其部下學習,三年之后返回少林,其他僧人隨之傳習,這才形成了真正的少林棍。到萬歷年間,有一個安徽人到少林寺學藝,把所學少林棍法依勢繪圖并附文說明,作成《少林棍法闡宗》一書,傳于江湖。“天下武術出少林”的真相,多少與此有關。
歷史上還有一位與棍結緣的大人物,他就是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水滸傳》引首有言,“(趙匡胤)一條桿棒等身齊,打四百軍州都姓趙”。民間傳說更是杜撰了許多故事,說趙匡胤二十一歲那年在京城御勾欄殺了南唐后主進獻給皇帝的女樂,扮作軍官模樣離家避禍,那個時候他手里提的,就是一條蟠龍棒。后來他來到北京大名府,又用手里這條鐵棍,大戰惡霸董家五虎,由此演變出老北京花會的一個傳統節目,稱為“五虎棍”。后來他投奔郭威,也是憑借超群的棍術,獲得一步步提拔,最終升為殿前都點檢云云。
蔡京之子蔡絳在《鐵圍山叢談》中說,他曾在皇宮中親眼看到趙匡胤發跡前后使用的鐵棒,而且棒上還留有痕跡——據說是由于趙匡胤平時抓握得太多,以至在棒身留下了十分清晰的抓痕。明朝何良臣的書里,也確實有講到趙匡胤的“騰蛇棒”三十六路棍法,號稱第一,可惜該棍法已失傳。
如今流傳甚廣的三節棍,相傳也和趙匡胤有關系。說是趙匡胤與人交手,木棍被對方打折,他心痛不已,上街散心,卻看到一個壯漢使用農民打麥用的連枷,也頗有效用,于是回去之后就把折斷的棍用鐵環鏈接起來,據說這便是后世雙節棍、三節棍的最初形態。
也正是這個緣故,在《水滸傳》中,棍棒成為“上鏡率”最高的武器。開篇第一個好漢,便是使棒的好手王進——
“那后生就空地當中,把一條棒使得風車兒似轉,向王進道:‘你來!你來!怕的不算好漢!’王進……去槍架上拿了一條棒在手里,來到空地上,使個旗鼓。那后生看了一看,拿條棒滾將入來,徑奔王進,王進托地拖了棒便走。那后生掄著棒又趕入來,王進回身,把棒望空地里劈將下來。那后生見棒劈來,用棒來隔。王進卻不打下來,將棒一掣,卻望后生懷里直搠將來。只一繳,那后生的棒丟在一邊,撲地望后倒了。”
后文提棒的好漢更是不少。景陽岡武松打虎,兵器就是一根哨棒。很多讀者問司馬,所謂哨棒,有什么玄機,為什么加一個“哨”字。其實是這樣的,當時山東一帶,道上虎是少見的,狼卻是極多的,所以過往客商,習慣帶這樣一根哨棒。妙處就在于,哨棒的一頭是空心的,可以吹出一種龍吟虎嘯的奇妙效果,狼群聽到這種聲音,就會懷疑是不是有什么別的猛獸在附近;而遠處的其他人,聽到哨聲也會過來幫忙。
“豹子頭”林沖,在書里是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他的棍棒自然也是使得極好。書里說他和洪教頭的一場比武,柴進將一錠二十五兩重的大銀丟在地上,林沖把棒一橫,還了個“撥草尋蛇”的招式。洪教頭舉起棒劈頭打來,林沖往后一退。洪教頭一棒落空,他一個踉蹌,還沒有站穩腳跟,就又提起了棒。林沖看他雖然氣勢洶洶,但腳步已亂,便掄起棒一掃,那棒直掃到他的小腿骨上。洪教頭措手不及,“撲”一聲倒在地上,棒也甩出老遠。
此外如盧俊義,書里更是說他一身好武藝,棍棒天下無對。他的家仆“浪子”燕青,用的也是一根齊眉桿棒,這“齊眉”二字,說的是棍高以眉齊為度,舞動時可大蹦大跳,棍聲呼嘯,氣勢極為勇猛。
棍棒真正退出軍事舞臺一直要到火器時代。之后棍棒便成為一種民間武術運動的器械,除少林棍法和太祖棍法之外,還演變出青田棍、紫微棍、巴子棍等著名棍法。相傳始創于楊五郎的五郎八卦棍法,是楊五郎在五臺山出家為僧后,以槍化棍,把楊家槍法演變為棍法。后來又傳到廣東十虎黃麒英、黃飛鴻手里,融入南派武學功法精華,并由黃飛鴻的高徒林世榮發揚光大,成為了當下的五郎八卦棍法。
早期的棍法,主要側重技擊,未必好看,但實戰性較強。到了后來,棍法越來越講究姿勢優美,講玩花巧難度,有點像藝術體操和舞蹈,不再求實用,古人說這是“滿片花草”,其實已經很不屑了。《水滸傳》里的“九紋龍”史進,舞棍“使得風車兒似轉”,就是這個意思——對于無事看閑的觀眾而言,這個當然值得叫好了!結果遇見有真功夫的王進,王進將棒子一收,朝史進胸口一戳,史進便倒了。
所以,單是一條木棍,中國人就玩出了這么多花樣,演繹出如許故事,刀光劍影這五千年,可以說道的更是層出不窮。司馬今天能寫出這樣一本書來,也就順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