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0章 劉玘新的奏疏:實事求是

得想一個辦法說服老朱!

老朱這個人是固執的。

固執己見的人,也不是不可以說服。

這個道理,劉玘是深知的。

劉玘不在猶豫!

上書就開題:

——《“實事求是”疏》。

劉玘開筆,就是直言。

講述一個調查的作用。

從調查入手,讓陛下知言納諫。

一旁的顧暖,不由得瞧著劉玘所寫的內容,一字一句的讀了出來:

“沒有調查就是沒有發言權,孔夫子都強調“每事問”,《論語·八佾》言“子入太廟,每事問”,只有蠢人,只有笨人,才會一個人冥思苦想的想辦法,苦思索,而不是做調查,陛下是做領導工作的,親臨天下政務,也許邁不開腿!

但是可以召集那些明了情況的人,來開個調查會,把陛下你所知道的困難問題來源給調查到手,現狀給摸清楚,那這個問題的也就會逐漸變得容易解決起來,調查就好像是“十月懷胎”,解決問題就好像“一朝分娩”,調查就是解決問題!

遇到調查問題,使得陛下難堪的臣子,陛下也不要生氣,須知,好用的人不好使,好使的人不好用,大明誕生于陛下最偉大的理想之中,但也請不要毀滅在陛下身為人,難以割裂的最卑劣的欲望里,聽聽臣的意見,也是為了大明——長治久安!

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局限……”

單單就是一個關于調查問題,然后知言納諫的事情,劉玘就不斷深入淺出,白話加引經據典的為陛下一點點剖析,從而規勸陛下同意,就算不同意也不要著急生氣,更不要為此惱怒,因為這都是為了大明好!

顧暖輕聲讀著,也更加被劉玘的“才學”給震撼到!

她從未見識過,國家大政,治國良方,甚至進言獻策的文章。

可以寫得如此朗朗上口,還能不咬文嚼字,連她一介草民都看得懂。

行文規范,又通俗易懂。

簡直就是世間難得一見的絕妙文章。

顧暖這一刻,對于劉玘更加崇拜了!

劉玘不只是擁有才學!

甚至都已經書寫國策了。

還是自家的父親,那位當朝國士劉伯溫家中智囊。

簡直不要太有魅力!

認真的男人最帥!

更不用說是驚世之才,才高八斗的俊逸少年。

而這少年今年也不過十六!

這是何等神童?

生而知之吧!

猶如當年年少的張良,年紀輕輕就才冠天下。

劉玘花了不少的功夫,從調查入手。

隨后轉而開始將實事求是,給定調成治國最大方針。

也開始列舉各類錯誤,不遵守“實事求是”的失敗。

這就是將后世的教條主義,本本主義……等等一切全部都搬了過來。

然后在劉玘腦子里面揉碎加工,化為自己的筆下文章!

就見劉玘疏里,這樣寫到:

“只要書上就是對的?這樣的觀念,已經影響了中華大地數千年,從王侯將相,再到草根農民,都是深信不疑,與其如此,臣直言:盡信書,不如無書……

陛下,也不要覺得,臣提了這個多意見,支持這些改革,豈不是你所做的欽定的一些政策,都是壞事?不全是這樣,壞事能否變成好事?道家圣人老子所言‘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壞的東西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的東西也可以引出壞的結果!

缺陷意味著還可以進步,完美也就意味著終結……”

劉玘安靜的書寫著這一份,注定也要影響整個時代的《“實事求是”疏》。

時間就這么悄無聲息的流逝著。

口渴了正要找水。

顧暖就乖巧的將一杯淡茶給遞到劉玘嘴邊。

劉玘望著美人在前,輕輕刮了一下她的鼻翼。

道:“餓了就去廚房里自己找吃的,李叔留了一些糕點,就當是在自己家。”

又是簡簡單單一句話。

顧暖聽著“就當是在自己家”,受用無窮。

搖搖頭,露出那誘人多了一些俏皮的酒窩,嫣然一笑道:“陪著公子不餓!”

“那好,等我寫完,帶你吃好的去!”

飲一口茶,劉玘又埋頭,認真書寫。

劉玘這一次提筆,說的就是關于文人士大夫們的問題。

聽他們的意見可以,但是真全按照他們說的來治國——那不行!

宋朝深受其害!

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

用儒而不尊儒,改儒而不用舊儒。

總結起來,那就是走自己的路,聊自己的段子!

以史為鑒很重要!

所以陛下修元史乃是大善。

既傳承了這塊土地上的中原正統。

又拉攏了降大明的幾十萬蒙古人。

還有九邊歸順的那些蒙古諸部們。

歷史淵源講故事,現實利益搭臺唱戲。

朝廷解決問題,陛下決定方向。

洋洋灑灑的幾千言。

寫到后面。

劉玘覺得毛筆不好用。

趕緊就是跑去自己房間。

找來自己做的炭筆。

算是簡單的鉛筆了!

這樣寫起來,更快也更順手。

這樣的新奇東西,也引起了顧暖的好奇。

劉玘笑著說道:“暖兒,你去我房間,我的書桌里還有一盒這個,你自己挑幾支拿去,這是公子自己做的,用這寫字更快更輕松!”

“竟然是公子發明的?”

“嗯!”

“好!暖兒馬上去?!?

顧暖開開心心的跑去拿炭筆了。

劉玘見她開心得跟一個小姑娘一樣。

也是喜歡。

轉頭,繼續寫。

劉玘下筆后,口中喃喃語:“陛下是要做皇帝,而不是一個地主,一個大地主,真正的皇帝永遠不會被人民拋棄……人民會親手將皇冠戴在他的頭頂,人民會為他加冕,為他歡呼,甚至為他哭靈……”

劉玘想到了拿破侖!

所以自然而然寫了下去。

當顧暖滿懷喜悅的拿著幾支秀氣的“鉛筆”回來后。

劉玘還在奮筆疾書。

下筆如有神!

見窗外吹進秋風寒冷。

顧暖安靜的過去關上。

也乖乖侯在劉玘身旁。

端茶倒水,遞上宣紙。

劉玘在最后,特別提到了一點。

用老朱最可能被打動的話開勸:

“陛下,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越優秀的文明,諸如我天朝上國,越要限制自己,你要征服世界,就需要更多的人融入你的游戲,你的規則……”

“前朝的傾覆教訓,整個朝廷上下似乎都在做事,但是這個國家情況就是每況愈下,因為每個人都在做自己的事,而不是在做國家的事?!?

“陛下,可以將儒家的世界大同是當做放屁,問題是誰不想過上這種日子呢?所以陛下,關鍵是怎么用儒家,就如之前臣的奏疏所言一樣,他們那一套不能單獨運行,更重要的一點,他們那一套圣人之言,本身用來治國也只能——誤國誤民!”

“但是他們那一套追求的,沒人可以說錯了,他們拿到了一個好的標準!”

“單單用法家也不行,法有滯后性,法有漏洞,法也無情,單純說以陛下欽定的大明律來依法治國,那會出現守法者處處受限,違法者處處暢通……”

“所以也需要儒家……”

“法律誅行不誅心,文化誅心不誅行,好比一個王侯,法律上你無罪,但是民心上判定你有罪,德不配位,你也就傾覆了,要用社會共有的一個想法,大家骨子里的公約,來限制社會上的每個人……”

“儒家的公天下是打不破的主流,這桿大旗,很難推到!天下人是最聰明的,你的行為跟你的地位不匹配,也就會造成天下動蕩……用儒家卻不要全聽那群士大夫,知識分子們的想法去做,才是正道?!?

劉玘一直寫到了黃昏后。

停筆休息會。

沉思片刻。

心里也在思考。

士大夫們講究一個田園牧歌,孟子開篇就是法先王。

本身就是描繪一個完美的形象。

塑造一個桃源世界。

來批評當今。

不管是對朝廷還是對皇帝。

都是他們用來罵人這一套。

如果中國沒落了。

他們也換一個辦法。

從找祖宗來榮古虐今外。

跑去找外國的祖宗來借外諷今。

這一套玩了幾千年,本質上是一樣的玩法。

兩宋以后,士大夫說“存天理,滅人欲”。

進而才能忠君愛國,鐵肩擔道義。

但本質上是要將話語權給提高,徹底將貴族給打壓下去。

使得士跟大夫融合,徹底崛起“士”這個階級。

從而君權也成為官權體系的一部分。

不再抽離出來。

人欲怎么能滅掉呢?

就你士大夫的肩膀是鐵肩?

別人就不是?就不能為民請命了?

為人民服務,誰不想為自己服務呢?

但需要強調,需要這個公約。

讓全天下都默認和接受。

使得它成為儒家“天下為公”高舉的旗幟一樣。

假的,但是也要朝著這個追求!

儒家,真正的千年陽謀!

劉玘嘴角一笑。

玩明白了!

這是一個封建君主時代。

而且還是皇權高度集中的時候。

從歷史來看,明開始的皇權集中,近乎到了絕情的地步。

從大明開始皇權到了,皇帝除了他自己,已經沒有任何人可以信賴。

百姓也不是善良的!

——他們要的是利。

家門口破口大罵,偷奸耍滑,底層互害的……等等也都是老百姓!

民動如煙,風往哪邊吹,他們也會隨風而動。

說聚攏就聚攏,說散也就散。

窮,底層百姓,就一定是淳樸善良?

無數的個例,兩世為人的劉玘。

告訴他某些人都是沒機會使壞而已。

一旦面臨誘惑,一樣抵擋不住。

這樣的也是百姓!

窮山惡水出刁民,不用個例,大概率——窮則生變。

考慮老朱出身和起家。

然后越發的集權。

甚至為了老朱家天下。

不惜一切的變化!

劉玘打算為給自己上一道護身符。

想到了一個毒計!

這可以使得朱元璋完全信任“自己”。

這個自己可以是自己老爹!

——劉伯溫。

劉玘在最后這一份奏疏上寫下:

“若大明有朝一日危矣,前一代的我大明君主,就要著手,對于平民百姓的教育,就是把他們全部培養成精致的利己主義者,讓人民群眾互相只能在自己關心的事情里相互傾軋,永遠不能團結起來……此為?;蕶嘀?,非全天下之計!”

寫到最后!

劉玘后背發涼。

反手拿過毛筆。

一臉怒容。

直接用墨水涂黑了,最后這句。

這護身符——不要也罷!

自己果然還是變了一些!

千年后的歷史學家。

考古這一份奏疏時。

始終也不明白,最后這句話是何?

因為被涂黑,黑得是不能再黑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嵊泗县| 新丰县| 富平县| 阳东县| 青岛市| 库伦旗| 比如县| 胶州市| 潞城市| 高密市| 翼城县| 万载县| 迭部县| 白城市| 东明县| 四子王旗| 沐川县| 化州市| 阳新县| 韶关市| 铜陵市| 宁安市| 清镇市| 保康县| 九江县| 涟源市| 济宁市| 浪卡子县| 祁门县| 渝北区| 甘德县| 泸西县| 襄汾县| 商水县| 攀枝花市| 竹北市| 黄山市| 龙南县| 梅州市| 保靖县| 新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