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
“三大件”
說起滬上家庭的“三大件”,是緊跟著改革開放步伐而生且不斷進步、“變臉”著,說是時代的縮影也不為過。
更早時候,各家各戶永遠視家人吃飽穿暖為第一要務,旁的什么想都不要去想。能體現家當多寡的無非是多少條“腿”了。不是人腿哦,是家具的腿,諸如一張八仙桌四條腿、一條板凳四條腿、一張床四條腿。這樣的“腿”越多,說明家具越多、家當越豐、家底越厚。
手表、自行車、縫紉機,只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改革開放初期時滬上家庭剛開叫“三大件”說法時的物件。當時,已有少數家庭因為家中成員敢于冒險、勇于弄潮,有了點活錢,也就慢慢生出了對吃穿之外消費的欲望。盡管日子依舊過得不算寬余,恰逢家里的孩子要迎娶送嫁,趁機買幾樣非吃穿類的新玩意、時髦貨擺在新房里顯擺,漸成固定模式,并慢慢蔓延成風,“三大件”由此應運而生。
手表必是“上?!迸频模瑸樯虾1镜禺a的“海鷗”也是不錯的品牌,卻夠不上“大件”哦。自行車包括上海本地產的“鳳凰”牌、“永久”牌,前者亮麗、精致些,深得女孩子喜愛,后者結實、偉岸些,是爺們的最愛。另外像“飛鴿”牌,靈巧、時尚,也還湊合??p紉機主要指“蝴蝶”牌、“飛人”牌,都是響當當的上海牌子。廣東產的“蜜蜂”牌也是不錯的選擇。
這樣的“大件”們,在當時可都要憑票才能出手購買到的,而這票那劵又是奇貨可居,一般家庭根本沒法獲得。我家?誰提我跟誰急哦。
能擁有齊整的“三大件”或是其中的一“大件”,都是牛氣哄哄的存在。你瞧,那個卷起左袖口、把手腕抬得高高、好像很不經意的看了一下時間的戴手表的人,多么有樣。你看,那位騎著擦得锃亮、車架上的彩紙包裝還沒拆、座位罩著邊沿掛有一圈彩色細條的布套的自行車,一路“叮呤呤”、轉彎抹角地過來了,那么的身姿輕盈、神采飛揚。誰家新買的縫紉機擦得那個干凈,渾身泛著光亮,還套著一塊有漂亮圖案的絨布套呢。羨慕啊!
——“絲條”叫“束束頭”發音“束束豆”。
——“轉彎抹角”發音“醉歪么高”,叫“七轉彎八弄堂”發音“切醉歪掰龍堂”、“歪歪叉叉”發音“罰罰擦擦”等。
后來,又多了臺落地收音機或磁帶式錄音機,“三大件”變成了“三轉一響”。大件“老三樣”都是能轉的,有道理。
進入八十年代,小家庭添置的物品開始向電氣化邁進,“三大件”很快便被電冰箱、電視機、洗衣機所取代了。這還不夠,隨著手里的鈔票日漸增多、加厚,單門的電冰箱變成雙門的了,黑白的電視機改成彩色的了,單缸的洗衣機換成雙缸的了。
到了九十年代,人們眼界、需求又不一樣,原有的“三大件”變為尋常、標配了。社會上普遍認同的“三大件”改為錄像機功放音像組合、空調、電腦了。這還不算完,每一件都在更新換代著,錄像機由盒式變碟片,空調由單冷變冷暖,電腦更以不斷的提速、擴容在牽引著你的神經。后來,固定電話、移動電話也加入了進來。
全方位迅猛發展的二十一世紀,只要是引領時代新潮流、提升生活品質的,都可能成為新的“三大件”。像首飾品到奢侈品、小轎車到敞篷車、聯排別墅到獨棟別墅、各類最前沿通訊設備,等等等等,讓人眼花繚亂,誰都是,誰都不是。
其實,說到底,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品質的提升,人們心目中的“三大件”也在與時俱進著。說是“三”件,只是個說法而已。今天的消費趨向,基本與吃穿沒關系了。多元化的消費理念、價值認同,已很難再對“三大件”作出一致的判定了。誰最時髦、領先一步、引領時代,誰就有可能成為其中的那個“三分之一”。您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