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7章 麥屑粥·咸小菜·醬油粥·咸酸飯·石子飯

36

麥屑粥·咸小菜·醬油粥·咸酸飯·石子飯

記憶里,小時候的自己對住房的新舊、高低沒啥特別想法,卻一直在為吃不飽穿不暖的常態冥思苦想、暗暗較勁。

——“暗暗”也叫“暗促促”發音“噯促促”。

那會兒,我家的吃,簡單得可以。

早上吃到的,常常是能照得見人臉的稀粥,說成米湯更貼切些。現在想想,實在搞不懂,小時候的我們飯量怎么會這么大。大人們沒辦法,只好在近似湯的粥里摻入一多半的麥粉。瞧著粘稠、厚實了許多,管飽了,但顏色由白變灰了、味道由香轉澀了。

——“早上”叫“早囊”、“早囊廂”、“早嗯頭”發音“早嗯豆”等。

——“飯量”叫“伙倉”發音“服倉”。

——“麥粉”叫“麥屑”發音“碼細”。特此說明,此物屬于純天然的自產自制自吃的一手貨哦。

早飯的當家菜就是自家腌的咸菜了。咸菜的品種還不少,和當下季節地里種的東西有關。什么茄子、黃瓜、青菜、蘿卜、“伽菜”、萵筍、鹽姜、草頭、雪里蕻、大頭菜,等等,豐富多彩。問題是,這玩意刮油水。高度濃縮的我,從小吃著這些土生土長土制的東西長大,哪來的營養啊,能長高才怪呢。

——“咸菜”發音“愛菜”,叫“咸小菜”發音“愛小菜”。

——“茄子”叫“落蔬”發音“牢素”。

——“黃瓜”發音“王鍋”。這個農家常見的自產土物,起的名字有點怪,成熟最佳時期的顏色是碧綠的,只有到了熟過頭了,沒法生吃、熟吃,基本作為留種之用時顏色才是黃色的,可就是叫“黃瓜”,不叫“綠瓜”、“青瓜”啥的。反正叫習慣了,由它去吧。

——能用來腌制的青菜一般都指新場本地產的“矮腳青”哦,像也是“青菜”系列的、主要用來熬肉湯、做菜餡的小葉菜(上海城里人冠名為“雞毛菜”),就不太適合腌制咸菜了。

——“蘿卜”發音“牢苞”:當地原住民用它專指白蘿卜。像紅顏色、細長的“胡蘿卜”發音“武牢苞”,就直接叫“紅蘿卜”發音“紅牢苞”。

——“伽菜”,也叫“媽媽頭菜”發音“媽媽豆菜”:一種菜葉莖中部有凸起的綠葉菜,莖的根部和榨菜的主題部分有點相似。

——“萵筍”叫“芋苣筍”發音“芋苣森”。

——“鹽姜”發音“移姜”。

——“草頭”發音“草豆”。

——“大頭菜”發音“大豆菜”。

——“刮油水”:吸脂、消耗脂肪。

如果哪天的餐桌上有塊腐乳吃,甚至我們三兄弟能分到四分之一個咸鴨蛋或皮蛋啥的,那是到了農忙時分或是莊稼收獲的季節,大人們順帶著給小的們改善伙食了。

——“腐乳”叫“細腐”發音“細捂”。

——“咸鴨蛋”發音“愛噯呆”。

——“皮蛋”發音“壁呆”。

——“農忙”叫“忙檔”。

——“順帶著”叫“順大便”發音“森大比”,也可以叫“趁浩水”發音“趁浩思”。

有時啥咸菜也沒有了,就只能打醬油的主意了。不瞞你說,那時用零拷方式買來的醬油,拌在粥里真的挺好吃的呢,至今我對那會兒的醬油拌粥的滑溜勁懷念依舊。放在今天,那是絕對品不出過去的那種味道的,應該也沒人干了,否則就叫“吃飽了撐的”。糖拌粥?那是家境好的人家才能干的事,和我們窮人家沒有一丁點關系。

——“沒有一丁點關系”叫“渾身不搭界”發音“文身勿搭嘎”。

中午的一餐,是新場農村各家各戶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頓飯了。道理很簡單,大人一早出門,干了半天的重活累活,正需要補充能量。吃飽喝足了呢,下午還有多場與地斗的實戰,饑腸轆轆怎么使得上勁啊。

——“中午”叫“中囊廂”、“當日中心”發音“當捏中心”。

——“饑腸轆轆”叫“肚皮餓嗒嗒”發音“肚壁無嗒嗒”。

在那個年代里,要想掙到更多的錢,就全靠體力充沛、身強力壯。所以啊,不管家里多么寒酸,中午的飯菜都不敢馬虎,至少飯要吃飽。即便這樣,大多數人家也不過是一人一碗飯、全家一個菜。

——“飯”,也叫“米飯”:專指干的飯即“干飯”,不包括稀飯即“粥”。新場當地原住民對干飯、稀飯分得很清,“干飯”就叫“飯”,“稀飯”就叫“粥”,不會混淆,也互不替代。

——做事“馬虎”叫“塌亂啞”發音“塌瑞啞”、“啞啞嗚”等。

菜,真就是蔬菜,還只燒一樣,都是自家地里當季種的。要么炒青菜、炒茄子、炒黃瓜、炒絲瓜、炒辣椒,要么咸菜湯、絲瓜湯、冬瓜湯。有時大人們圖省事,在一鍋快煮熟的飯的表面撒上一大把切碎了的雪里蕻咸菜,再蓋上蓋子繼續添柴燒火。等到飯徹底熟了,就用鏟刀攪拌攪拌,“菜飯”就此誕生,下飯的“小菜”也就省下了,乖乖。

——“辣椒”發音“嘞嘎”。新場原住民口中的“辣椒”一般就指不辣的、又大又圓的青皮辣椒,個別的還有些甜哩,所以比較多的情況是,就直接把這種青辣椒叫“甜辣椒”發音“甜嘞嘎”、“青椒辣椒”發音“青椒嘞嘎”。當然,在當地也還是會種些辣的辣椒的,而這樣的辣椒大都是紅色的,個子也相對小多了。而這種辣的、細細尖尖的紅辣椒,一般就叫“尖腳辣椒”發音“基甲嘞嘎”。還有一種朝天豎著生長的辣椒,樣子更小,顏色更紅,口味更辣,我們叫它“朝天辣椒”發音“掃體嘞嘎”。

——“菜飯”叫“咸酸飯”發音“愛隨飯”:此處指的“菜飯”,可不是今天飯里有菜有肉、油光锃亮的“菜飯”哦,是真正只有蔬菜的“菜飯”。其實呢,只拌有蔬菜的“菜飯”,也就我們小時候才會燒出來。現如今,無論私家還是店家,燒出的“菜飯”,雖然還說“菜”飯,卻已在其中多多少少摻入了些咸肉丁、香腸塊、臘肉片之類硬貨,使“菜飯”有了肉腥味,也就不止提升了幾個檔次了,營養價值自然也水漲船高。

——“小菜”:生菜、熟菜、冷菜、熱菜的統稱。這里的“小”,不是指字面上的“小”,是當地原住民的一種低調和內斂。在新場農村,如有親戚、客人來家里吃飯,主人就會出去買“小菜”、在家里燒幾個“小菜”。說是“小”菜,最終上桌的都是硬菜、“大”菜。平時呢,不管你用了多高檔、多稀缺、多優質的原材料,燒出的菜永遠叫“小菜”,我們新場人就是這么“小”氣的哦。

自然,這樣的被“菜”飯,實在是無奈之舉,也就填充一下肚子而已。不過,假如家里還存有干結成固體狀的肉油、羊油的話,那就美了。用筷子挑上一小塊,扎緊還燙乎乎的“菜”飯里。緊跟著攪動筷子一陣“翻江倒海”,讓白乎乎的干油與菜飯充分地摻和、融合。這時候吃到的“菜飯”,已補上了少油缺葷的尷尬,油光光,香噴噴,簡直爽歪歪啊!吃過的,都說好。

菜呢,最終炒好上桌的,基本是油花很少的那種。沒辦法,菜油是憑票定量供應的,想多加點都沒招啊,除非下頓菜里不用油了。精制油?橄欖油?那是你在夢游呢。地溝油?也不可能有,各家各戶的鍋子、泔水都不要太素哦。

遇上下大雨,大人們好不容易可以不出工了,中午飯卻只能喝粥了。也是啊,不干體力活了,還吃什么干飯?!“干”的飯,“干活的”飯,只有干活了才可以吃,相當合理。

——“干活的”:干活的人。

飯,一碗吃完,沒了,最多再去鍋里鏟點鍋巴吃。

也許是生產隊的水泥場地清掃得不太干凈吧,分的稻谷里總會參雜著小石子,還不少呢。待到淘好米、下鍋,燒熟,起鍋、入碗,開吃,嘴里就會時不時的磕到小石子。如此的“石子飯”,把我的小白牙崩得呀,只剩倒吸涼氣的份了。

——“水泥場地”叫“倉庫場”發音“倉庫桑”:打谷場。

——“石子”叫“石卵子”發音“撒瑞子”。

菜,一碗吃完,還可以到鍋里再盛。不管家境多寒酸,各家一般都會把中午的菜燒得量足一些,自家種的嘛,貨源不缺。

——“貨源”叫“貨色”:此處專指自家種的菜。

晚飯就簡單了,繼續喝粥,重復早飯的流程。已經不錯了,有不少人家只吃早飯、中飯,沒有晚飯的,還不如我家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水县| 天津市| 防城港市| 牟定县| 姜堰市| 望谟县| 南涧| 三明市| 麻阳| 石楼县| 望江县| 宾川县| 襄汾县| 青田县| 远安县| 新干县| 含山县| 论坛| 泉州市| 如东县| 凤阳县| 乌兰察布市| 陕西省| 科尔| 盐池县| 东方市| 云和县| 东方市| 育儿| 普安县| 浮山县| 崇仁县| 太谷县| 普格县| 镇赉县| 同仁县| 湘乡市| 林州市| 郑州市| 卫辉市| 堆龙德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