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67章 “十八里”橋·長橋“山莊”

  • 鄉愁,香稠
  • 震話不黃
  • 1415字
  • 2024-02-19 07:09:01

268

“十八里”橋·長橋“山莊”

毋容置疑,“十八里橋”車站是因“十八里橋”而得名。可以想見,這座“十八里”的橋曾有著何等的顯赫地位。

地處新場金建的“十八里橋”橋,建在今天的滬南公路“十八里橋”車站的南側。從車站出發,沿車站港路向南走五分鐘不到,便能看見一座水泥橋橫跨在六灶港上。緊貼著這座水泥橋的東側還有一座石板橋,它便是名氣十足的“十八里橋”。

疑問來了,這座毫不起眼的石板橋,怎么看怎么與“十八里”不相干啊。

的確,這個“十八里”和石板橋的長短毫無關系。那怎么有這名字的呢?

當地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典故。清乾隆三十年即公元1765年間,有位在外地做官的朱玉亭知縣,回家途經倪家村時,見河上沒有橋,當地百姓出行非常不便,就命人拿了銀兩托當地人稱“阿祥叔”的工匠建一座三跨平石橋。石板橋很快完工,長十六米二十,寬一米四十三。阿祥叔捎信稟告朱知縣,朱知縣看后非常滿意。附近百姓感恩朱知縣,請他為橋起名。朱知縣呢,很是謙遜的讓阿祥叔起。正在兩人謙讓之際,從縣城福泉寺出門后一路走來的小和尚氣喘吁吁地說,“十八里,十八里!”眾人很是疑惑。原來呀,寺里新鑄一口大鐘,為試鐘聲能傳多遠,他同師弟講定,一個敲鐘一個用佛珠記步聽鐘聲。當他走到這里時,恰好鐘聲消失,用佛珠測算三步一數,七百四十一步為一里,距離正好十八里,所以高喊“十八里,十八里!”聽完小和尚的解釋,朱知縣接著就說,“鄉親們,‘十八里’,‘是發哩’,‘要發哩’,都是好口彩啊!這座石板橋就叫‘十八里’橋吧。”眾人一陣歡呼、請愿后,朱知縣不再推脫,當即題寫“十八里橋”四個大字。遂囑咐工匠鐫刻在了橋面兩側。之后,路過“十八里橋”的人們還看到了兩邊橋腳刻有的兩副對聯,“誧試看龍蟠,純無滇鵲渡”、“路恁南北便,程免往來譜”。是誰撰的聯,又是誰刻上去的,史書上未見文字記載,民間也沒聽到相關的傳聞,有點遺憾了。

這個“十八里”的橋名的來歷,其實當地還有一種說法。說的是,因這座石板橋距離正東方的南匯縣城惠南鎮和東南方的大團鎮都是十八里,故而得名“十八里橋”。個人感覺,這個由頭更靠譜一些。不過,也無所謂了,知道它曾經有過輝煌就足矣。

上世紀七十年代,當地政府曾把石板橋的多級石階拿掉,讓橋面與路面持平。原有的高大的石橋顯得比較低矮了,但更有利于老百姓來往通行了。可喜的是,當初知縣大人題寫鐫刻著“十八里橋”的石板依舊存在,且保存完好。

正因為這座號稱“十八里”的石橋,當地這片區域歷史上曾一度被稱為“長橋”,而安身此處的大型墓園“長橋山莊”也由此得名。

說到這個“山莊”,坊間曾流出這樣一個笑話呢。

話說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南匯縣作為全國“十大富縣”,勢必引來世界各地賓客的頻頻造訪。有一次,一位來自日本的客商前來南匯考察,乘車路經此地,一眼看到了路旁高聳著的“長橋山莊”四個大字,很是興奮。他對著縣里陪同的接待人員連聲叫喊,“這里不錯嘛!今晚住這里!住這里!”我方陪同者一臉的尷尬,哭也不是,笑也不行。出于禮節,又不能明說,眼珠急速轉動起來,“這里不行!早上過來時就專門問過了,客滿。對,客滿!請放心,閣下下次來一定安排,一定安排!”

“哈哈哈……”,聽到這,我和周邊的眾人全都忍不住大笑了起來。“對,下次只要是日本鬼子來,就安排在這里住!”

時至今日,“長橋”重又合并進了“金建”不復存在了。因為年代久遠,這座石板橋也作為區里的文物保護點用鋼板加固,不再行人。唯有那個“山莊”,“風采”依舊,更有發揚光大之勢吶。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陕西省| 崇文区| 夏河县| 乐安县| 定陶县| 周宁县| 永泰县| 卢氏县| 栖霞市| 汝城县| 汕尾市| 曲松县| 聂拉木县| 买车| 临西县| 晋中市| 林甸县| 武宣县| 谢通门县| 桂林市| 康保县| 和平县| 巴林左旗| 敦煌市| 即墨市| 昌黎县| 紫金县| 阿克| 临湘市| 潍坊市| 冕宁县| 广饶县| 曲周县| 小金县| 五原县| 溆浦县| 临泽县| 乌拉特后旗| 惠水县| 三台县| 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