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
“搖籃”沒了
今天,倘若還想去我曾經口吐蓮花、“指點江山”的三尺講臺所在,“唐橋校”走走看看、坐坐聊聊,乃至也蹭飯吃上一大碗“紅燒肉”的話,那就太晚了。咋啦?沒了,早沒了。
現在,那里映入我眼簾的,沒有任何斷墻殘瓦、斷枝枯樹,更別說喧鬧的人群了,有的只是滿眼白茫茫的暖棚、綠油油的莊稼。我的心里莫名地升起一串惆悵,可惜了呀,可惜了,一所好好的學校怎么就沒了呢。
——“暖棚”發音“暖浜”:田間由半透明的尼龍薄膜半圓形狀包裹著的蔬菜大棚,里面大都栽種著反季節的果蔬,應該可以納入“人定勝天”的成功案例吧。
這才過去了幾年吶?
曾經的書聲瑯瑯沒了,曾經的追逐、嬉鬧沒了,曾經的綠樹成蔭沒了,曾經的鳥語花香沒了。
在寬闊、敞亮的操場上,響亮、活潑的“第六套廣播體操現在開始”聲中,全校學生整齊劃一的早操,沒了。入選了1990年南匯縣精神文明“百件好事”,全體師生為身患白血病的夏芬英小朋友爭相捐獻零花錢的隊伍,沒了。鄉里的重大活動現場,老哥俊軍老師牽頭精心打造的唐橋校學生腰鼓隊,齊整的動作、齊整的鼓點、齊整的喇叭聲,沒了。自己心血來潮,拉上剛分配進來、喜好音樂的小帥哥夏文軍老師一起創作,并親手一筆一畫謄寫在整張大紅紙上,張貼進學校的宣傳欄里,夏老師還利用音樂課反復教學生們傾情演唱的《唐橋校之歌》,沒了。在這所才誕生不到一年的嶄新校園里,全體師生上下同心、眾志成城捧回的SH市的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的榮耀和輝煌,毫無懸念地隨著“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命運,沒了……曾經的激情洋溢,曾經的牽腸掛肚,曾經的曾經,一切的一切,沒了,都沒了。只剩下眼前重又鋪天蓋地的“三麥油菜老來青”的空曠和孤寂,好像此地從未有過簇擁的人流、沸騰的人氣似的。傷心啊!
稍作思量,我還是釋懷了。只要教書育人的真諦在、情懷在,只要愛家愛鄉愛國的抱負在、追求在,在哪教,在哪學,不都是一樣的嘛。
但愿我曾經的班上的小美女們、小帥哥們,對我可能曾經有的抱怨、憎恨乃至詛咒,也能隨著這個曾經的教書育人的“搖籃”的“沒了”,統統消逝,“一了百了”。祈愿你們個個海闊天空、心想事成、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