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文科班·填志愿
- 鄉愁,香稠
- 震話不黃
- 1037字
- 2024-02-10 14:35:05
196
文科班·填志愿
在高二階段后期劃分文科、理科班時,我被所在班級、也是隨后變身為理科班班主任的王寶文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活生生的“請”出了教室。理由?當然是認為我更適合朝文科方向發展嘍。
作為班主任,事先不用聽一下學生的想法嗎?我的心里沮喪得很,默默地整理好書包,背上肩,很不情愿地步出了即將成為理科班的教室。腰桿更是沒法挺直,總覺得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出去,像是打了一場致命的敗仗,特別的丟臉、掉價、無地自容。
——“丟臉”叫“坍臺”發音“汰嘚”。
有道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正因為“被”進了文科班,讓我有幸結識了彈琴唱歌、相聲朗誦樣樣精通,體育、英語本就專長,人稱“新場一怪”,臨時改行教我們地理的班主任周國輝老師。也正因為聽從了周老師的苦口婆心,我才讀上了南匯中師班,拿到了那張夢寐以求的“豆腐票”。還是要謝謝王老師啊,真因為他的“當機立斷”,讓我有了更適合自己的人生舞臺。還能說啥,全都是緣分吶!
——“唱歌”發音“倉故”。
耳聞目睹自己的父親一如既往的自由散漫,也抵不住自己的一腔正義熱血,年少多夢卻“不領世面”的我,在填報大學志愿時一門心思要做一名法律工作者。夢想將來學成后,懲惡揚善,維護法律的尊嚴,特別要拿起法律的武器,管管、治治像我父親這樣不思進取、無所事事的游手好閑之輩。
——“不領世面”發音“勿領思米”:看不懂眼前的世界、不擅長隨機應變。
——“志愿”發音“子虐”。
于是乎,我不管三七二十一,第一個志愿寫下了“華東政法學院”。填報志愿的過程,自然沒和爺爺、父親商量。再說了,這樣的想法,怎么能講給他們尤其是父親聽呢?填報中專志愿時,我依舊“法”心不改,還是找了和法律有關的學校。最終,我在第一欄填報了“上海司法學校”,盡管當年度這所學校在南匯地區只招收兩名。
——“商量”發音“桑量”。
幸好啊!周老師在填寫中專志愿的班會上,反反復復提醒我們,為南匯本地培養小學老師的“南匯中師班”,俗稱“大中師”,兩年制,今年繼續在高中畢業生中招錄,九十個名額呢。作為最后的保底,大家都把它填上吧。別的學校錄取了也就罷了,實在都無緣,那它就是你們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大中師”發音“肚中思”:高中畢業后就讀的中師,兩年制。同理,初中畢業后就讀的中師,俗稱“小中師”,三年制。
我猶豫半天,最后時刻還是聽從了周老師的循循善誘,在中專志愿學校欄的最后一行寫下了“南匯中師班”。就這樣,我開啟了和大多數農家子弟不一樣的人生旅途,算是知識改變了命運吧。
遠在大洋彼岸的周老師,學生給您鞠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