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
新場醫院
母親入住的新場醫院,是當時新場地區規模最大、醫療能力最強的綜合性醫院,市、縣大醫院有的科室、功能、設備基本一樣不缺,是新場人看病的首選地。就連周邊宣橋、坦直、航頭甚至奉賢頭橋地區的患者,若有大病、疑難雜癥,也會過來就醫。
這可是個最不招人喜歡又難說不見的地方,當然,還是家有生娃喜事的除外哦。同樣的,它和我家的緣分不淺呀,不僅是我母親,我爺爺、父親不久后,也相繼在里面走完了各自的人生之旅。
醫院建在新場集鎮區西北角,就在“三里長街”的西側不遠。正門面南,門口面對的是東西向的朝陽路。
門口正對面的街面房里,國營“水上樓”飯店鶴立雞群般得顯眼、誘人。之所以叫“水上樓”,就源于整幢大樓建在了小河之上,也算是江南水鄉古鎮的特有建筑景觀吧。
“水上樓”西隔壁,有以骨科出名的“三六八”醫院,部隊的。不過,那也是以前的名號,如今好像更名為“八五醫院”了。醫院還是那個醫院,兩個數字區別在哪里,不懂。當地百姓幾十年來脫口而出的“三六八”,怕是一時半會兒也很難改過來的吧。
——“三六八醫院”發音“賽絡掰醫悅”。這家部隊醫院在我家鄉新場絕對是個響當當的存在,雖說是部隊的醫院,卻在救治、醫療當地老百姓的病痛疾苦方面同樣給予了及時、精湛的救死扶傷“出手”,在當地即周邊地區贏得了極高的口碑。只要一提起它,老新場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我那個被自己的眼鏡磕破的眼皮也是在這里得到了及時的清創、縫合,不勝感激啊!
新場醫院的后門開在整個院落的最北面,門口面東。醫院的住院部就坐落在后門口的南側旁邊,平時后門對病人家屬開放著,以方便陪護住院病人的家屬進進出出給生病的親人送吃喝、捎物品。后續,我們三兄弟探望住院的母親,也是從這里進出的。
后門口里面的北側,是一排紅瓦白墻的平房。那會兒,那個區域好像是醫院的肝炎病區。后來,也許考慮到傳染的風險,病區搬出了醫院大院子,遷到了北面小河的對岸、滬南公路南側的一大片空地里。我父親因為血吸蟲病曾是那里的常客,還成就了他的又一段姻緣哩。如今,那片曾經的空地又“空”了,成了“新場古鎮”大型的室外露天停車場。
——“傳染”發音“隨遂”。
出了醫院后門,左拐向北,就到了駁岸邊。跨過小河上的石板橋,腳下就到了東西向的洪西街。因為處在鎮區的最西北角,整條街的門面房又以民居為多,街面顯得格外得冷清。
沿醫院后門口一直往東,盡頭就是“新場古鎮三里長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