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56章 “河浜頭”“跑親眷”

  • 鄉愁,香稠
  • 震話不黃
  • 1291字
  • 2024-02-05 07:37:19

155

“河浜頭”“跑親眷”

河邊也有“親眷”可“跑”?那是。

——“河邊”叫“河浜頭”發音“武浜豆”。

在我很小的時候,爺爺除了帶我們三兄弟去三奶奶家吃住外,還會拉著我們或其中的一兩個,去他的老丈人、我們叫“老太太”的,工作、生活、居住的地方玩上一天。也是啊,人家把心愛的女兒給了你,如今女兒“走”了,這段血脈之情豈能隨隨便便就忘了、斷了呢?

——“老太太”發音“老他他”。

——“隨隨便便”發音“隨隨比比”。

老人家的這個“家”,說穿了就是一間坐落在河邊的低矮的草屋棚。它地處新場與航頭交界的航頭海橋,是集體經濟組織為駐守河道的人員臨時搭建的看護房,我們叫它“望棚”。六十剛過的老太爺攜愛人也就是我爺爺的岳母、我的“女太太”常年駐守、吃住在里面。我們自然只吃不住哦,也實在無處可“躺”啊,呵呵。

——“草窩棚”發音“草窩浜”。

——“望棚”發音“茫浜”,還可以叫“望兌”發音“茫兌”:河岸邊守望魚塘或漁網的臨時棚舍。

——“漁網”叫“兌”。

——“女太太”發音“女她她”。

夫婦倆真正的家離這里不算太遠,還是海橋的農村,可能是與子女相處得一般吧,反而難得去了。也是,兩人世界,無拘無束,優哉游哉,清凈。

——“一般”叫“一般性”、“一般般”。

爺爺帶著我們一年里總會去上一趟,依然是靠自己的“11路電車”。唉,也沒有別的法子可用啊。

由于目的地本就在野外的河岸邊,一路上就全是鄉間小路、田間土路。前后左右,除了田野還是田野,最多夾雜些渠道、小河。

遠遠看到我們來了,兩位老人開心得手舞足蹈。“男太太”馬上回到棚里,翻出存放著的糕點、瓜子,招呼我們趕快吃。拿出一直舍不得吃的咸肉、魚干洗刷起來。“女太太”已轉身去到河邊被踩得既發亮又結實的土墩上淘米、洗菜了。綠葉菜,全是自己在草屋邊種的,新鮮著呢。

——“瓜子”發音“鍋子”。

——“趕快”叫“熬少”、“快點”發音“跨滴”、“快念”發音“跨念”等。

知道兩位老人平時沒啥吃的、用的,也根本舍不得吃,爺爺出門的時候除了準備些糕點“包扎頭”,還會把事先在新場鎮上買的一些日用品捎上。有時還會拎上一塊五花肉哩,饞得我們呀,一路偷偷咽口水。好在,這塊肉很快就被兩位“太太”放進鍋里紅燒起來。“嘖嘖”,好吃得很呢!

老太爺與我爺爺一樣,也好喝一口,喝只喝本地產的黃酒,還都是從下伸店里零拷的那種。錢少,只能省著點用啊。開飯了,爺爺當仁不讓地陪老太爺一對一喝起來。我們呢,在“女太太”的頻繁夾菜下吃得更嗨。

——“下伸店”叫“小舢店”發音“小賽滴”、“小賣部”發音“小碼部”:宅村里的小型百貨商店。它的最早亮相,大約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由當時的人民公社所屬供銷社設在各大隊的雜貨店,之后一直沿用了數十年。如今,此類小店大都由個人承包或買下了,名字自然是五花八門、各領風騷了。

——“一對一”叫“對腳板”發音“對甲掰”。

記得2000年春節剛過,九十好幾的“老太太”在我龍弟大爺叔、龍明小爺叔、邵清兄弟及諸位好友陪同下,親身來到我正工作的海邊小鎮“東海”,看看他這個外玄孫混得咋樣。

席間,老爺子談笑風生、淺斟慢酌,半瓶“上海黃酒”很快下肚。全過程頭不暈、眼不花、話不亂,腿腳還利索,功力、底子深厚著呢。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迭部县| 古交市| 富宁县| 上栗县| 大埔区| 惠安县| 忻城县| 莱芜市| 西乡县| 康保县| 那曲县| 璧山县| 新密市| 道孚县| 惠水县| 开远市| 工布江达县| 喀喇沁旗| 马鞍山市| 简阳市| 武城县| 太仆寺旗| 洛川县| 阜新市| 米脂县| 泗洪县| 武平县| 祁连县| 保德县| 和硕县| 佛教| 光山县| 万宁市| 福清市| 马关县| 南康市| 东光县| 贡嘎县| 大邑县| 额济纳旗| 永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