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
東方電影院·“大門口里”·防空洞
“十字街”掉轉頭朝北走,便是北門大街了。不遠處有一條規模與東西大街相當、東西向的人民路。以北門大街為界,東面是人民東路,西面為人民西路。
從北門大街起步,沿人民東路向東,路北的角上就是磚木結構的縣教育局大樓,據說這里原先還是縣政府的辦公所在呢,它的東側小道就叫“縣東街”,底蘊不是一般的厚實啊。今天呢,這一片區域已成了浦發銀行的經營天地。
這處建筑群的西對面,也就是北門大街與人民西路拐角的地方,十幾年后聳立起了一座很時尚現代的建筑,“東方電影院”。這里,很快成了南匯百姓看電影、觀演出的新去處。
很遺憾的是,才建于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的“東方”,僅僅“存活”了短短二十個春秋。現如今,坐落之地早已經夷為平地、雜草叢生。當時的滬上著名電影演員毛永明先生,興沖沖從市區奔到鄉下,上臺為它第一次開門迎客送出的道賀聲還在耳邊回響著呢,它本身卻已煙消云散了。
——“上臺”發音“桑嘚”。
不知道被“籬笆墻”圍了數載的舊址廢墟,未來又有誰會拔地而起?拔起來后,又能“活”個幾年?
——“籬笆墻”叫“墻籬笆”發音“腔籬撥”:建筑工地上用磚塊或其他材質臨時搭建的圍欄。這類東西,在新場農村,幾乎所有材質包括農村最常見的蘆桿、竹條、木棍等臨時圍成的柵欄都可以叫“墻籬笆”,主要用于雞鴨棚舍、自留地菜園甚至田間地頭等。以前多數為了防止里面的蔬菜、物品、畜禽被盜,現在則注重于特定區域的整齊、美觀了。
——“活”:存在,此處指房子不被拆遷掉。
我的心里一陣恍惚。拆了陳舊破敗的老宅、舊居,或是“白”地起“家”,還情有可原。明明這樓那院都七八成新、正閃著光發著熱呢,干嘛急著舊貌換新顏呢?
——“白”:空置(土地)。
——“家”:房子。
沿人民東路往東,也就八九十米的樣子,一過工農北路的南出口,路的北側就是南匯縣政府機關辦公的場所,坊間俗稱“大門口里”。那時的我打破頭都不會想到,十幾年后,就在這座政府大院里會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我會坐在里面的某張辦公桌前,有模有樣、一本正經的辦了差不多十年的公。
縣政府大樓底下,和大多數國有建筑物一樣,在曾經的特殊歲月里建有人防設施,也就是百姓口中的“防空洞”。
——“防空洞”發音“綁空洞”。
上世紀九十年代,機關大院地底下的“防空洞”一度承包給了社會人士開設“天使舞廳”,生意火爆得不得了。再后來,機關后勤部門把它收回自用了,此地也就成了“大門口里”工作的大小“勤務兵”中午、黃昏甚至晚上,玩球、看書、喝茶、打盹的好去處。現在呢,應該只作為居民區的地下車庫使用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