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
“第一樓茶園”·《色·戒》·“招”牌
這家面條加工店的門口對面,街的東側,就是著名的“第一樓茶園”。
——“第一樓茶園”發音“第噎樓梭悅”。
這茶樓可不簡單哦。清同治末年即公元1871年,由當地富豪周肅清出資建造。后來由周富豪的妻子組織人手翻建、擴建,融橋、水、樓、街為一體,居高臨下,驚艷四方,一經面世,就被周邊鄰里鄉親譽為“第一樓”。因為同樣開設了茶館、書場,當地百姓就叫它“第一樓茶園”。
它和南面后來建成的“中華樓”遙相呼應,成就了今天的新場古鎮的“三里長街南北通,小橋流水樓園香”。這里,同樣也是我爺爺、父親時常品茶聽書的場所,我父親十幾歲時更在里面登過臺說過書呢。
遠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拍攝的電影《一個美國飛行員》,近在進入二十一世紀后,諸如《葉問》、《擺渡人》、《三十而已》等影片,熱播的電視劇《國民大生活》等等,都在新場古鎮取景、拍戲。
其中,最負盛名的要數由中國香港著名導演李安先生執導、改編自張愛玲同名小說的電影《色·戒》了。電影配上梁朝偉、湯唯、陳沖等重量級演員的傾情演繹,把“千年新場”的古樸素雅、歷史厚重感展現得淋漓盡致,極大地擴展了“新場”的知名度、影響力。
也真因為頻頻得到了影視界、多媒體的垂青、牽手,我的家鄉“新場”,這座隱忍、沉寂太久的江南水鄉千年古鎮重又容光煥發、聲名鵲起,更是引來各方賓客慕名而至,暢游,歇腳,賞玩,品味。
到了今天,眾多影視作品、專欄節目的拍攝花絮乃至花邊新聞,早已成了當地百姓和過往賓客茶余飯后的熱門話題、坊間談資,更是街面小商小販招攬顧客的金字招牌。聽,或者不聽,都在你耳邊盤旋著。
當然,吸引顧客光靠這個“招”牌還遠遠不夠。好在國人永遠不缺豐富的想象力,看看眼里的店招店牌就知道了。
除了吸人眼球,不少還能驚掉你的下巴。怎么了?你看呀,才開張面世數載的手制家釀,就能號稱“祖傳私藏”,滿打滿算開了一二十年的店堂商鋪,就敢高掛“百年老店”。這店那堂他鋪,還都能毫無違和感的整出個傳承有序的煽情故事,由不得你不注目、駐足、暢享。
——“下巴”發音“窩撥”。
其實呢,咋呼張揚也好,緘默低調也罷,只要誠信為本、童叟無欺,但凡貨真價實、物有所值,朝傳承有序上靠,往獨家研制上貼,沒人計較也無需糾纏、挑刺,愿者上鉤不是。
——“糾纏”叫“搞”、“撓”發音“嬲”。而過分的“糾纏”就叫“三不罷四不休”發音“賽勿罷思勿休”等。
——“挑刺”叫“捉扳頭”發音“造掰豆”等。
也是啊,有人對眼了、光顧了、買單了、認可了,不就你情我愿、你滿我足、互不相欠、皆大歡喜了嘛。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