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宣傳畫廊
- 鄉(xiāng)愁,香稠
- 震話不黃
- 1226字
- 2024-02-03 07:30:02
131
宣傳畫廊
當時的“新場鎮(zhèn)人民政府”,哎對了,不是“新場人民公社”或“新場鄉(xiāng)人民政府”,是“老”的“新場鎮(zhèn)人民政府”哦,辦公用的一幢陳舊的、三層的面南小樓,就在新華書店的北側。
十幾年后的1989年12月,剛被選為新場鄉(xiāng)團委副書記的我,就曾手捧筆記本從新場鄉(xiāng)人民政府大樓出發(fā)一路尋到這里,誠惶誠恐地向當時的南匯基層團委書記“一哥”、鎮(zhèn)團委書記周斌先生討教做好團工作的子丑寅卯。周大帥哥的激情澎湃、奇思妙想、雄心壯志,深深感染了我。
鎮(zhèn)政府大門外北側圍墻上的宣傳畫廊那真叫長,二三十米呢。想要了解全鎮(zhèn)性的大事、熱點、動態(tài),包括當天發(fā)行的《人民日報》、《解放日報》、《文匯報》、《新民晚報》等等。如果你有時間的話,能夠看上一整天。
——“宣傳畫廊”發(fā)音“細隨我廊”。
能讓我站定腳跟、聚精會神地冥思苦想、忘卻時間的,是玻璃框里時不時展出的當?shù)匚娜搜攀康臅嫈z影、活動剪影、文學作品。陳澍璟老師深邃犀利又不失儒雅的散文、隨筆,周國輝老師引吭高歌、表演相聲的精彩瞬間,李祖德先生的蠅頭小楷,陳漢文先生的花鳥大寫意、亦篆亦隸的毛筆字,沈申元老師、富心振先生剛柔相濟的行楷,秦永林大哥的黑白裝幀畫,胡愛明先生的寫意國畫,朱建國又名朱澗谷的谷子兄長的自撰詩書法,丹青新生代蔡立群先生的書畫印作品……林林總總,算是讓畫廊回歸了本來面目,更有了一抹別樣的情調和精彩。
——“書畫”發(fā)音“虛我”。
那“新場人民公社”及后來的“新場鄉(xiāng)人民政府”的辦公場所有宣傳畫廊嗎?當然。
那時的人民公社辦公場所是一棟上下兩層的磚木結構建筑,人走在樓梯、走廊上,“咯吱咯吱”直響。人民公社變身為鄉(xiāng)人民政府后,辦公地點沒變,兩層的磚木建筑被后來拔地而起的紅瓦白墻磚混結構的四層半高樓取代了。想不到的是,十三年后,我會在里面的文教衛(wèi)生辦公室蹭了一年多,有了一張屬于自己的辦公桌。呵呵,緣分。
新建成的新場鄉(xiāng)人民政府大樓,門口兩邊的圍墻上,同樣是一塊連著一塊的玻璃櫥窗,沒錯,也是宣傳畫廊。里面呈現(xiàn)的自然是新場鄉(xiāng)各行各業(yè)、各時段的重要事件、主要成就、風云人物。版面精美,抓人眼球。期間,也會不定期地展出鄉(xiāng)賢雅士們謳歌祖國、贊美家鄉(xiāng)的書畫、攝影、文藝作品。
——“櫥窗”發(fā)音“續(xù)倉”。
談敬德先生充滿泥土氣息、瑯瑯上口的鑼鼓書唱詞,人稱“阿廣”的張才福先生、朱仁龍大哥的新聞攝影、人文影像,當?shù)卮竺ΧΦ摹巴劣浾摺标懙赂O壬膱D文報道,楊榮輝先生詩朗誦、歌詠領唱的瞬間特寫,許錦萍、張曉勇、秦朝輝等諸多老同學老朋友的舞臺劇照,康文才先生筆墨飄逸的詩文……駐足凝視,細嚼慢咽,很享受,很過癮。
政府大樓的東隔壁,應該算是輔樓吧,主輔樓之間還有過道連接相通著,是鄉(xiāng)的廣播站。我依然清晰記得,供職在里面的站長徐國良“爺叔”、播音員俞英“阿姐”,都是我潘家橋那個地方的老鄰居,巧哇。
他和她非常熱情,始終不厭其煩、盡心盡職的接待、服務我和我傾心組建的新場鄉(xiāng)“紅領巾記者團”、“青少年之聲”廣播站的小記者、小主持們,讓我倍感親切、特別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