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
兩個定律
西方學者艾伯特·馬伯藍比(Albert Mebrabian)教授提出了一個“7/38/55”定律。該定律認為:我們對一個人的總體感覺,只有7%取決于他談話的內容;38%取決于他說話時的語氣、手勢等輔助性動作;而高達55%取決于他的外表,包括服飾、氣質、神態等等。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不注意修飾外表,那么他的內在素質也許只能呈現出7%。一片蒙塵的玻璃怎能讓人看清美麗的風景呢?反之,如果外表妥帖得宜、談吐大方得體,7%的內在可以延展出38%的力道。換言之,同一個人,可以看起來有100分,也可以看起來只有7分。
你也許會說,真正重要的是內在品質。不錯。但如果你無法引起他人注意,又有誰會打開外面的包裝,來探究內在品質呢?如果連人際交往的門都打不開,又怎么可能登堂入室,展示自己呢?
在條件大致相同的工作對象中,我們會選擇看上去令人愉快的人進行合作,而不一定選擇能力最強的。
一個對1974年加拿大政府選舉的研究發現,外表有吸引力的候選人與外表一般的候選人相比,其選票數是后者的2.5倍。社會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隨機選擇兩組被測試者,其中一組穿上整潔高檔的服裝,打扮得風度翩翩,另一組則穿上邋遢的衣服,顯得很隨便,然后讓兩組人分別在走路時闖紅燈。結果:風度翩翩的一組闖紅燈時,尾隨者占行人總數的14%;而邋遢的一組,追隨者只有4%。這個實驗說明,服裝具有很強的感召力。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有一個錯覺,就是我們會理性地做出各種決定。實際上不是的。即使在購買汽車這類大件商品時,我們也更重視感覺,比如汽車的顏色和款式給人的感覺。當然,購買者會查看很多資料(數據),但最終做決定時,往往還是感情戰勝邏輯。
喜歡你的人才會與你交往,才會信任你,愿意同你做生意。在工作上,僅有工作能力是不夠的,如果忽略了與人交往的技巧就很容易陷入困局。尋找工作、簽訂合同、贏得客戶,這一切都需要感情的交流。切記:人是感情動物,應該努力讓對方喜歡你。人們普遍喜歡那些穿著得體、落落大方、言談優雅、待人友善的人,厭惡那些打扮邋遢、缺乏修養的人。
有的時候,我們的形象是通過照片展現給別人的,所以會不會拍照就很重要。在拍照之前,你要估量周圍的環境,背景要好,光線要充足,向光比背光好,否則你的形象就會顯得“陰暗”。在照片中,無論是你自己一個人,還是你把手搭在另一個人肩上,身體都要保持直立,不要斜靠在他人身上或墻壁上。眼睛要睜開,脖子要向上抻直,下巴不要往上翹,否則會顯得盛氣凌人,還會把鼻孔露出來。眼睛要望著鏡頭,不能毫無表情,因為攝影界有一句名言:眼神的接觸可以創造一張好照片。如果你要拍的這張照片很重要,那么你應該先想清楚自己到底要展現怎樣的形象。你可以事先瀏覽一下時尚雜志或商業期刊,從中尋找可資參照的模板,以便攝影師更清晰地了解你的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