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 四合院:咱傻柱可從不搞事情
- 雙面頭層
- 2120字
- 2024-04-17 01:17:00
奶湯蹄花是用白胡椒和姜片調味的湯底,一口喝下去,從喉嚨到胃都是暖意。
工會主席舒服地老臉上的褶子都熨平了。
“這個好,燉得夠時候,真是滋補啊。李主任還是知人善用,你們的工作也做的不錯。”他少見的一邊吃著東西,一邊向劉嵐詢問著:
“多暖胃啊,難得能熬成這么白。平時機關食堂也應該提供這個。”
“這個菜費火候,豬蹄收拾著也耗人手。這次是為了提供給女工人下奶的,平時做了怕沒什么人買。”劉嵐解釋道。
工會主席緩緩地說道:
“女工是要關心,老工人也要關懷,還有很多病患職工都可以享受一下廠里的溫暖嘛。回去給你們王主任說,我的意見,這樣的菜式要常設,把花里胡哨的東西去幾個。”
傻柱正在后廚忙碌的時候,上菜的馬華急匆匆過來說道:
“師傅,您不要去接待廳那兒看看。劉主任在席上霸著您做的那盤燒燴爪尖,吃了一整盆的米飯。”
傻柱心里暗道:壞了,剛才的爪尖忘記收著點手了。
接待廳里劉主任喜滋滋地用勺子刮著盤子上的湯汁,隨著他身體的動作,臉上的橫肉一顛一顛的直抖動。
聶主任用手指點著說道:“劉大頭你不像話啊,哪有你怎么下三兒的!”
李懷德也皺著眉頭苦笑道:
“老劉,不至于,能稀罕成這樣。想再吃了,明兒讓傻柱給你再做就是了。”
劉主任搖晃著大腦袋說道:
“你們不懂。這孫子做別的菜也就是7、80分,唯獨今兒這個燒燴爪尖,不比當年惠豐堂的差。我估摸這貨小時候在哪兒偷學過,這會兒才派上用場了。做菜也看臨場發揮,哼哼,就他那手藝,再做一遍可能還不如這盤。”
第二天中午,劉主任早早地就點了盤燒燴爪尖。他嘗了幾口,就將傻柱喊來。
傻柱對席上的眾人解釋道:
“昨的燒燴爪尖用的是奶湯蹄花剩下的料,突發奇想就做了出來。今兒再怎么調整,做不出昨天那味兒。”
劉主任向眾人得意地說道:“看,我猜的如何?”
劉主任又指著傻柱說:
“不過能燒成今天這樣,也是難為你了。還是你豬蹄處理的好。把火候再練練,不比外面酒店的大師傅差。你那選料上再講究一點,只選前蹄的前一半。還有就是蔥,你小子別看這個不起眼…………”
傻柱不斷的點頭稱是,還找來小本把劉主任說的要點記了記。他的態度贏過了席上諸位廠領導的表揚。
“這傻柱終于知道進步了……要是早幾年這樣,待遇完全不一樣了。”廠工會主席笑瞇瞇地說道。
李懷德對諸位廠領導說道:“聽說是談了個對象,是咱們廠后勤上的子弟,也是個寡婦。”
劉主任哈哈大笑:
“我就知道,這孫子狗改不了吃屎。哈哈……犟勁兒像咱劉大頭。談對象是喜慶事,讓他下午在我那兒領個箍去,回去也好和媳婦家吹牛。”
下午治安處辦公室里,傻柱又一次當了治保委員,領到了袖箍和一堆的勞保用品,只是手續似乎簡便了很多。
劉主任和趙科長聊起這件事情:
“我總覺得今年以來廠里的局勢有點怪,李懷德和老聶像是要搞什么動作。當然咱們的工作和政治上不牽扯,但有備無患嘛,下一手閑旗還是要的……”
在劉主任的認知當中,傻柱這人心里是藏不住什么事情的。只用芝麻大點兒的代價,能在李懷德和老楊身邊落上一子,實在很值得。
領完了東西,傻柱順帶手就把自己收拾一新,早早地找個了借口從單位溜號,去往婁曉娥家。可按照地址騎到了婁曉娥家門口,他并沒有急著進去。
民國時期的京派建筑,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奈何后時的留存太少,而且也改動的不成樣子。
婁曉娥家就是這么一棟京派的洋樓。卷拱式西洋門上裝飾有繁復的巴洛克風格的磚雕。
外廊上幾根愛奧尼式的柱子,托著二樓的鐵護欄陽臺。窗戶上紅綠相間的彩色玻璃和窗臺上鑲嵌的彩繪瓷磚算是相得宜章。
此時下午4點多不到5點,正是照相的好時候。傻柱看著這后世難得一見的建筑,不由得手癢起來。
婁曉娥開門之后,傻柱向婁曉娥借了相機和膠卷,告訴她這就當做席的費用了。
“我這卷兒只有135的……哎,慢點兒,不是自個兒東西,就不知道心疼呀。”婁曉娥看著傻柱對相機的粗暴操作,很是不滿。
傻柱從皮套里取出相機,見是臺旁軸機子,就把卷片扳手撥動了幾下,看了一眼記數窗,直接把相機用衣裳一蒙,扣開后蓋裝上了膠卷。
“一臺破理光,也值顧當寶貝,沒見過好東西。要是臺徠卡咱還心疼點,理光皮實著吶!”傻柱拿著相機沖婁曉娥比劃著說道:
“相機就是拿出來用的,藏在屋里銀行可不給利息。”
為了避免裝膠卷的時候萬一有曝光,傻柱空拍了兩張,然后端著相機圍著婁曉娥家的小洋樓取景拍照。
傻柱的舉動自然引起了婁曉娥父親的好奇,也走出門來看著。
在外面拍了十幾張之后,傻柱進到屋里,對著Y字形樓梯也拍了張照片。他還敲了敲樓梯,向婁父問道:“這是橡木的吧?”
婁曉娥搶話說道:“那可不,當年得進口,貴了去了。”
傻柱咧嘴一笑:“現在也得進口,咱國家不產這個。”
傻柱拍完了照,回了卷兒,把膠卷在身上揣好,便向婁曉娥問起廚房,準備做飯的事情。
婁父卻是笑呵呵地說不急,讓傻柱坐下和他說了幾句閑話。
“您不知道,我真喜歡這些,拍下來做個集子,將來給孩子們看看。這京派的洋樓不比滬上的洋房差。”傻柱把心里的想法如實地和婁父說著。
婁父和婁曉娥都被傻柱這話逗笑了。婁父說道:“我已經老了,股份也都交出去了,正是閑來無事的時候。歡迎你帶著孩子隨時來做客,怎么參觀都行。”
傻柱跐著牙嘗了口婁曉娥家的咖啡,向婁父說道:
“我昨兒在單位做了道燒燴爪尖,領導說不比當年惠豐堂的差。惠豐堂現在遷到翠微路了,改名兒叫工農大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