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生活逆流中(大家講述)
- 茅盾
- 1239字
- 2023-09-26 18:30:08
為了紀念魯迅的六十生辰
第一次見魯迅先生,是一九二七年十月,那時我由武漢回上海,而魯迅亦適由廣州來。他租的屋,正和我同在一個弄堂。那時我行動不自由,他和老三
到我寓中坐了一回,我卻沒有到他寓里去,因為知道他那邊客多。似乎以后就沒有再會面,直到一九三〇年春。
記得“十月革命”節的前一天或后一天,上海蘇聯領事館招待少數文化人到領事館去看電影。中國只有五六人,魯迅和他夫人公子都去。那晚上看了《夏伯陽》(大概是),魯迅精神很好,喝了一兩杯“伏特加”。××
喝得很多,幾乎有點醉了;但是在電影映完,大家在那下臨黃浦江的月臺上休息時,××很嚴肅地對魯迅說:“我覺得你的身體很不好,你應該好好休養一下,到國外去休養。”
“我自己并不覺得什么不對,”魯迅笑著說,“你從哪里看出來我非好好休養不行呢?”
“我直覺到。我說不上你有什么病,可是我憑直覺,知道你的身體很不行!”
魯迅以為那人醉了,打算撇開這個話題,然而××很堅持,似乎馬上要得一個確定:何時開始治病,到何處去等等,他立即要得一個確定。他并且再三說:“你到了外國,一樣也做文章,而且對于國際的影響更大!”
那晚上沒有結論。但在回去的汽車中,××請魯迅考慮他的建議,魯迅也答應了。過了一天,××找我專談這問題;總結他的意見:他認為魯迅若不及時出國休養,則能夠再活多少年,很成問題;但如果出國休養,則一二十年的壽命有把握;他不能從醫理上說魯迅有什么病,但他憑直覺深信他的體質太不行。他提議到高加索去休養,他要我切切實實和魯迅談這問題,勸得他同意。

1946年春,茅盾與許廣平在魯迅墓地
魯迅后來也同意了——雖然他說起××的“直覺”時,總幽默地笑著。并且也談到休養時間,他有機會完成《中國文學史》的著作。但在不再反對之中,魯迅也表示了如果當真出國,問題卻還多得很,恐怕終于是不出去的好——那樣的意思。
到那年年底,××說是接洽已妥,具體地來談怎樣走、何時走的時候,魯迅早已決定還是暫時不出去。有過幾次的爭論,但魯迅之意不能回。一九三六年一月內,為這問題爭持了好幾次,凡知此事者,皆勸過魯迅,可是魯迅的意見是:自己不覺得一定有致命之病,倘說是衰弱,則一二年的休養也未必有效,因為是年齡關系;再者,在國外即使吃胖了,回來后一定立即要瘦,而且也許比沒有出去時更瘦些;而且一出了國便做啞巴(指他自己未諳俄文而言),也太氣悶。于是問題就擱下。
據我所感到,那時文壇上的糾紛,恐怕也是魯迅不愿出國的一因;那時頗有人在傳播他要出國的消息,魯迅聽了很不高興,曾經幽默地說:他們料我要走,我偏不走,使他們多些不舒服。
記得問題最后的結論是:過了夏天再說,因為即使要出國,也得有準備,而他經手的事倘要結束一下,也不是一二個月可以成。
不幸那年二月尾,魯迅先生就臥病,這病遷延到了秋季,終于不救。嗚呼,天下有些事,若偶然,又若有因,關于魯迅出國治病這事,其所以終未實現,最大原因不在魯迅本人“固執”,而在牽連的問題實在太多,況且誰也沒有先見之明,他只隔了一個月就發病!
《為了紀念魯迅的六十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