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偉大的陶藝家

在制陶業的歷史上,我們可以找到許多關于忍耐和堅強意志的杰出例子。我僅選取其中三個人的故事:法國人貝爾納·帕利西,德國人約翰·弗里德里希·伯特格爾和英國人喬賽亞·韋奇伍德。

盡管在遠古時期很多國家都掌握了制陶的技術,但是給陶器上釉則是較晚才出現的。古代的伊特拉斯坎人[17]曾經掌握過這項技術,古文物收藏館里就有他們制作的彩陶器皿。然而,這項技術卻失傳了,直到近代才又重新被人們發現。伊特拉斯坎人非常珍視這種陶器。在奧古斯都時代,一件陶器的價值和相等重量的黃金等值。摩爾人似乎掌握了這種上釉技術,1115年,當比薩人占領馬約卡島的時候,發現了大量的彩陶器皿。比薩人搶走了大量的盤子當作戰利品,后來這些盤子被保存下來,鑲嵌在幾個古教堂的墻壁上。直到今天,我們還能看見這些盤子。兩個世紀之后,意大利人仿照這些盤子制造了一些復制品,并以摩爾人居住的地方命名,稱之為“馬約里卡”。

盧卡·德拉羅比亞

使上釉技術得以在意大利重見天日的人,是佛羅倫薩的雕刻家盧卡·德拉羅比亞[18]。瓦薩里[19]將他描述為一個孜孜不倦的工作者,白天拿著鑿子不停地雕刻,晚上拿起畫筆不停地練習繪畫。他勤于練習繪畫,每天深夜,為了防止腳冷,他就把雙腳放進一籃刨花中間取暖,然后繼續練習繪畫。“我真是太震驚了,”瓦薩里說,“我從來沒有看到過對藝術如此癡迷的人,無論寒熱還是饑渴都不能打攪到他。總有一些人自欺欺人地幻想著即便他們生活安逸、整天享樂也能有所成就,然而他們不知道,成功絕不是通過睡覺就能實現的,它需要艱苦的勞動、耐心的觀察和不懈的努力。”

盡管盧卡勤勞刻苦,但單靠雕刻掙的錢還是不足以維持在藝術追求上所需要的花費。于是他便想尋找一種比大理石便宜而且又容易找到的材料進行雕刻。因此,他使用黏土制作模型,并將模型涂上顏料,放在火里烘烤,以加固模型。經過多次嘗試,他終于找到了一種材料,涂在黏土上,在經過高溫烘烤之后,使模型變得異常堅固。之后,他又發現一種上色的方法,增加了陶器的美感。

盧卡的名氣傳遍整個歐洲,他制作的陶器也廣為傳播,其中大量的陶器被高價賣往法國和西班牙。當時的法國僅能制作出粗糙的棕色陶罐或小瓦罐,盡管期間有所改進,但這種狀況一直到帕利西的出現才被完全改變。帕利西歷經千辛萬苦,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最終以一種英雄式的勇氣譜寫了一首光輝燦爛的人生之歌。

貝爾納·帕利西

據推測,貝爾納·帕利西于1510年出生在法國南部的阿讓主教教區。他的父親是一名玻璃廠的工人,他從小就不斷接觸與玻璃相關的事務。他家庭貧困,因此沒有機會接受正規的學校教育,后來他說道:“除了人人都有的天空和大地,我沒有一本書。”不過,他可以學習玻璃繪圖,因而學習了繪畫,后來他還學習了讀寫。帕利西18歲的時候,玻璃業開始衰退,他只好背著行囊,離開家鄉,出去闖蕩世界。他首先來到了加斯科涅,在那里繼續做他的老本行,偶爾出去做些測量土地的兼職。隨后他繼續北上,先后在法國、佛蘭德斯和德國南部的一些地方短暫逗留。

在帕利西流浪了十多年之后,他結束了漂泊并結了婚,定居在下夏朗德的桑利斯小鎮,從事玻璃繪圖和土地測量的工作。不久,隨著他的孩子們相繼出生,他身上的負擔更加重了,開銷也隨之增大,他所做的工作漸漸不能滿足家庭的開銷。在這種情況下他不得不考慮增加收入,或許他認為自己有能力找到一份比玻璃繪圖這種既辛苦又不穩定的工作更好的事情做,于是,他改行做起了制作彩陶的工作。然而,他對這一行一竅不通,甚至從來沒有見過陶器燒制的過程。因此,他只能一點一點自學,身邊連一個幫手都沒有。好在他對自己充滿信心,有著強烈的求知欲,最重要的是,他還有堅強的意志和驚人的忍耐力。

在看到一只精美的意大利杯子——很有可能是盧卡的作品——之后,帕利西對這門新的手藝產生了強烈的興趣。一只杯子,在一般情況下是不會引起人們注意的,甚至不會引起帕利西的注意。但那個時候帕利西剛好想換一種職業,因此這只杯子就改變了他的人生道路。他產生了一種強烈的沖動,要制造出一只同樣的杯子。他想弄清楚這只杯子是用什么材料上的釉,又是怎樣燒制出來的。如果他是單身的話,他很可能會去意大利探個究竟,但是他被妻子和孩子所限制,不能拋下他們。他只好留在家里,一個人在黑暗中探索彩陶制作和上釉的奧秘。

一開始,帕利西只能猜測彩釉的材料,他通過各種試驗來確定哪些材料能形成彩釉。他買來普通的陶罐,將它們摔成碎片,然后將所有能想得到的材料都混合起來,涂在陶罐的表面,放在熔爐里面煅燒。為此,他專門建造了一個熔爐。然而,他失敗了,試驗的結果只是一堆碎片。為此,他花費了大量的燃料、藥劑、時間和精力。女人通常不會對這些只能燒掉孩子們的食物和衣服的試驗產生任何好感,帕利西的妻子也是如此。盡管她在其他方面都會順從她的丈夫,但是她堅決不同意丈夫再買這些陶罐。在她看來,丈夫買回陶罐只不過是為了砸碎它們。盡管有很多怨言,她卻不得不容忍丈夫的行為,因為此時的帕利西已經完全被制作彩陶的想法迷住了,堅決不放棄。

接下來的數年時間里,帕利西一直在進行他的試驗。他先前建造的熔爐被證明是有問題的,只好重新建造一個露天熔爐。在他的新熔爐里,他繼續燒掉了大量的燃料、藥劑和陶罐,也燒掉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終于有一天,他山窮水盡,饑餓迫在眉睫。“就這樣,”他說,“我浪費了好幾年的時光,伴隨我的只有傷心和失望,絲毫看不到成功的希望。”在試驗的間歇,他偶爾會重操舊業,為玻璃繪圖,為人畫像,測量土地,但是他掙的還是太少了。后來,他再也不能支付昂貴的燃料費,只好一次性購買更多的陶罐,摔成三四百塊碎片,涂上藥劑,再穿過半個桑利斯鎮,送到一個制瓦廠,使用那里的普通熔爐進行燒制。等到燒好之后,他再去看那些碎片。讓他沮喪的是,整個試驗還是完全失敗了。盡管很失望,他卻沒有喪失信心,他又下定決心從頭再來。

然而,由于要進行土地測量,他的試驗不得不暫時中止。根據國家的法令,當地政府需要測量桑利斯周邊地區的鹽沼地,以便征收土地稅。帕利西參加了這次土地測量工程,負責為政府制作地圖。這項工程占用了他一些時間,不過卻獲得了豐厚的回報。工程剛一結束,他就立即以加倍的熱情重新開始他的試驗——“探索彩釉之謎”。他打碎了三打新陶罐,并在碎片上涂上混合材料,然后將它們送往一個較近的熔爐進行煅燒。這次煅燒的結果帶給他一線希望——高溫的熔爐終于熔化了一些混合物,盡管帕利西翻遍碎片堆也沒有找到一片白色的釉片。

又過了兩年,帕利西的試驗仍然沒有結果,而他在測量土地時掙的錢快花光了,他又要一貧如洗了。這時,他決定做最后一次嘗試。他摔碎更多的陶罐,300多塊碎片涂上混合物之后又被送進熔爐。這一次,他坐在熔爐邊,等待煅燒的結果。4個小時過去了,熔爐被打開,在300多塊碎片中只有一塊被熔化了,正在慢慢冷卻。冷卻之后,這塊碎片變成了白色,而且還帶有光澤!帕利西說它“異乎尋常地美”。當然了,在漫長的焦灼等待之后,這塊白色碎片在他的眼里美得無與倫比。他拿著這塊碎片飛奔到家里,給他的妻子看。他覺得自己,用他自己的話說,“就好像重獲新生了一樣”。然而,成功還遠遠沒有降臨。本以為是最后一次的這次試驗給他帶來了小小成功,然而這只不過是下一階段無數次失敗的開始。

帕利西以為成功離自己已經不遠了,為了完成試驗,他決定在他家附近建造一個自己的熔爐,能夠秘密進行試驗。于是他決定親自動手干,獨自一人從磚廠背磚回來,既當泥瓦匠又當苦力,一個人包攬了所有的活,用了七八個月的時間終于建成了一個熔爐。在此期間,他還制作了一些黏土器皿,用來上釉。在黏土器皿初步燒制完成之后,他在上面涂上一層混合物,然后重新放進熔爐,準備開始一次偉大而殘酷的試驗。盡管他的資金已經耗費得所剩無幾,但是為準備這最后一次試驗,他準備了大量的燃料,他覺得這些應該已經夠了。最后,他為熔爐點上火,開始了這次煅燒。一整天,他都坐在熔爐旁邊,不斷添加木柴,之后又堅持了一夜。然而瓷釉沒有熔化!此時,太陽已經升起,照耀著他的熔爐。妻子為他送來簡單的早餐——他一直都沒有離開過熔爐,而且還在繼續添加更多木柴。第二天過去了,瓷釉仍然沒有熔化。隨著太陽落山,又一個黑夜降臨了。帕利西臉色蒼白,形容枯槁,滿臉胡楂,心情沮喪。然而,他卻沒有失去希望,他焦渴地盯著熔爐,等待瓷釉熔化。第三天也過去了,接著是第四天、第五天,還有第六天——不錯,六個日夜,執著的帕利西一直盯著熔爐,添加木柴,然而,瓷釉始終沒有熔化。

帕利西認為一定是瓷釉的材料出了問題,也許在混合物中還缺少什么。于是,他重新配制了一種混合物,準備下一次的試驗。這又花了他兩三個星期的時間。但是怎么購買新的陶罐呢?他自己做的那些陶罐已經在上次的試驗中煅燒過,不能再用了。而他自己的錢也已經花光了,現在他只能去借了。盡管他的妻子和鄰居覺得他總是做這些無用的試驗很愚蠢,但是他的人品還是很好的,因此,他還是從一個朋友那里借到了足夠的錢,買了更多的燃料和陶罐,為下一次試驗做好了準備。他為陶罐涂上新配制的混合物,重新點起火。

這是最后一次試驗,卻也是最瘋狂的一次試驗。火點起來了,溫度也迅速升高,然而,燃料卻快要燒光的時候,瓷釉依然沒有熔化!怎樣才能繼續燒下去?他家有木柵欄可以燒,無論如何不能讓試驗失敗啊!帕利西迅速拆掉柵欄,扔進熔爐。但是沒有用,瓷釉還是沒有熔化。也許再燒10分鐘就行了,無論如何,火不能滅!家里還有家具和棚架。隨著一聲巨響,他的妻子和孩子們尖叫著跑開,他們被帕利西的行為嚇傻了:他抓起桌子,摔在地上,然后舉起木料投進了熔爐!之后他把所有家具都投進了熔爐,瓷釉還沒有熔化!還有棚架可以燒!又是一聲巨響,房屋的棚架也被帕利西拆下來摔壞了,他把棚架也投進了火中!帕利西的妻子和孩子們從家里跑出去,在鎮上慌亂地跑來跑去,叫喊著帕利西瘋了,他把家具都燒光了。

整整一個月,帕利西的上衣從來沒有離身,他極度疲倦——勞累、焦慮、渴望以及饑餓幾乎摧毀了他。他負債累累,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然而他最終揭開了彩釉的秘密,正是那最后一把火熔化了瓷釉。那些普通的家用陶罐,經他的熔爐煅燒并冷卻之后,覆蓋上了一層白色的瓷釉!這個時候,他可以承受任何指責、嘲諷和侮辱,因為他已經成功了,接下來只需耐心等待時機成熟,將他的發現投入生產,好日子就來了。

接下來,帕利西雇了一個制陶工,根據他的設計制作陶罐。他自己則制作花紋模型,準備為陶罐上釉。但是,在陶罐做好并出售之前他如何維持一家人的生活呢?幸好鎮上還有一個人愿意相信帕利西的人品。一個旅館老板同意給他提供6個月的食宿,這樣他就可以繼續制作他的陶器。至于他雇來的制陶工,他很快就不能支付工資了。由于帕利西的房子被他拆掉了,他只好把自己的一些衣服給了制陶工,充當一部分工錢,其余的他只能先欠著。

接著,帕利西又建造了一個更好的熔爐,但不幸的是,他不小心在建筑材料中摻進了燧石。當熔爐變熱的時候,這些燧石爆炸了,碎片濺到陶瓷表面,緊緊地粘在了上面。盡管陶瓷燒出來仍然是白色的,但是卻斑痕累累,6個月的辛苦又白費了!這時候有人愿意低價購買這批有瑕疵的陶罐,但是帕利西拒絕了,他認為這樣“會敗壞他的名譽”。隨后,他將整批陶器全都打破了。“不過,”他說,“希望還在繼續激勵著我,我還有勇氣繼續下去。當客人來拜訪的時候,我還能和他們說說笑笑,但是我內心卻極度悲傷……在所有這些不幸之中,我最難以忍受的是來自家人的嘲笑和煩擾,他們不近情理地希望我能夠不花一分錢來做這些試驗。有好幾年的時間,我的熔爐沒有任何遮蓋物,刮風下雨的時候,我就得整夜守在旁邊,沒有一個人來幫忙,也沒有人給我一點安慰,我連一只貓或者一只狗都不如。有時候雨下得很大,我也不得不進屋避一避,我全身都濕透了,比一個剛從泥潭里爬出來的人好不到哪兒去。有時到半夜或黎明的時候才能躺下睡一會兒。當我磕磕絆絆走進屋,卻連蠟燭都沒有,就像一個醉漢那樣。不過最讓我傷心的還是,辛苦了那么長時間,結果卻全毀了。唉!我的家庭不能給我一絲安慰。當我渾身又濕又臟的時候,回到家里卻只會更加煩惱。直到現在,我還難以理解,這么多的挫折居然沒有擊垮我!”

這個時期,帕利西變得異常憂郁,幾乎失去希望,似乎就要倒下了。他郁悶地在桑利斯附近的田野里走來走去,衣服已經破成碎片,整個人消瘦得只剩骨架了。在他寫的一段文字里,他說當時的他,小腿瘦得已經沒有肉了,如果沒有吊襪帶拉住襪子的話,他一走路襪子就會掉下來。他的家人依然責備他一事無成,鄰居們也指責他愚蠢又頑固。有一段時間,他重新做起了以前的行當,勤勞工作了一年,為家人掙得了一些面包,也為自己掙得了一點好名聲。之后,他又開始了他心愛的陶瓷事業。盡管他已經花費了10年的光陰來探索彩釉的秘密,然而要完善這項發明,他又耗費了8年的時間。經過無數次的失敗之后,他已經摸索出一些經驗,手法也越來越精進,因此他更加確信他能做出完美的陶瓷。每一次失敗都是一個很好的教訓,都能教給他一些新的知識,對于瓷釉的性質、黏土的質量、煅燒的火候以及對熔爐的構造和管理,他都了如指掌。

經過大約16年的努力,帕利西終于振作起來了,這個時候,他才真正認為自己是一個制陶工。他把過去的16年稱為學徒期,在這期間他自學了制陶的全部知識,現在,他才真正開始制作陶瓷。這時,他制造的陶器已經可以出售了,并且獲得不錯的收入,可以為家人提供舒適的生活條件。但是他從來不滿足于現有的成就。他繼續改進工藝,一點一點趨近完美。他還精心研究陶器的圖案,為他的作品畫上自然的圖畫。法國博物學家布豐[20]這樣評價他:“偉大的自然主義大師,大自然的作品也不過如此!”他制作的裝飾性陶器被古玩收藏家們視為無價之寶,每一件都價值不菲。這些作品中的畫都是對自然的精確描繪,畫上的野生動物和植物都能在桑利斯的田野里找得到。這些既有藝術性又具裝飾性的圖畫都畫在了盤子或者花瓶上,提高了這些陶器的審美趣味。

然而,我們還要提及帕利西在以后的生活中所遭受的苦難。那時在法國南部,宗教迫害活動異常猖獗。作為一名新教徒,帕利西經常毫無顧忌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很快,他就被視為一個危險的異端分子。不久他就遭到了迫害。宗教裁判所的人闖進了他在桑利斯的家,然后一群人闖進他的工作坊,砸毀了他的陶器,連他本人也在當天夜里被人抓走關進波爾多的監獄,等待被處以火刑或者絞刑。最后,他被判處絞刑。這時,有權勢的王室總管德蒙莫朗西救了他。德蒙莫朗西并不是欣賞帕利西本人,更不是同情他的宗教,而是因為除了帕利西,再也沒有人能做出精美的瓷磚了。他需要瓷磚來建造他華麗的城堡,那時,他的城堡正在離巴黎4英里遠的埃古恩施工。由于他的影響,帕利西被任命為國王和王官總管的鄉村制陶發明家,他因而迅速出獄。帕利西被放出來之后,回到桑利斯卻看到一片狼藉,他的工作坊破爛不堪,他的作品都被砸碎了。他拍了拍腳上的塵土,離開了桑利斯,再也不回來了。他轉而在巴黎開設了一間新的工作坊,為總管和王太后制作陶器,工作期間他就住在杜樂麗。

帕利西的晚年,除了在兩個兒子的幫助下制作陶器之外,還寫作出版了幾本關于陶藝的書,他想借此指導其他同行,避免出現他以前曾經犯過的錯誤。他還寫過關于農業、筑城術和自然歷史的文章,而且曾做過關于自然歷史的演講。他還積極和占星術、煉金術、巫術等類似的迷信活動做斗爭。這又為他招來很多敵人,他們指責他是異端分子,他又因為宗教問題被送進了巴士底獄。此時,他已經是78歲高齡了,雖然他悲傷得渾身顫抖,但是他的精神卻依然頑強。人們威脅他,如果他不放棄自己的信仰,就會被處死,但是就像對陶藝的堅持一樣,帕利西同樣毫不屈服。國王亨利三世甚至也到監獄里去看他,并親自勸說他放棄自己的信仰。“善良的人啊,”國王說,“你為我母親和我自己效勞了45年,我們很同情你不懼怕死亡也要堅持自己的信仰。但是現在,我不得不把你交給你的敵人,如果你還不屈服的話,他們明天就會燒死你!”然而這位不可征服的老人這樣答復他:“陛下,我早已將我的生命獻給了上帝。您經常說您可憐我,但是這一次我卻很可憐您,您居然說您‘不得不’,難道這就是一個國王說的話嗎,陛下?那些所謂國民永遠都不能強迫我去做我不想做的事,因為我知道怎樣死才有意義!”帕利西確實在不久之后就殉教了,不過不是在火刑柱上,而是在一年以后平靜地死在巴士底獄中。就這樣,這位英雄般的勞動者,意志頑強的制陶大師,不屈不撓的宗教衛士,結束了他高貴、辛勤、堅忍頑強的一生。

約翰·弗里德里希·伯特格爾

硬瓷器發明者約翰·弗里德里希·伯特格爾的一生和帕利西的一生完全不同,盡管他們兩人的人生經歷都是如此的不同尋常,并充滿傳奇色彩。1685年,伯特格爾出生在沃伊特蘭的施萊茨,12歲的時候就被送往柏林的一個藥劑師那里學徒。他似乎對化學非常著迷,大部分空閑時間都花在了做實驗上。他的實驗大都朝著一個方向發展——煉金術,即將普通金屬變成黃金。幾年之后,他謊稱自己發現了一種能夠將金屬變成黃金的溶劑,而且他自己就通過這種方法制出了黃金。他在自己的師傅策恩和另外幾個人在場的情況下,耍了一個花招,成功地將黃銅變成了黃金。

一個藥劑師的學徒發現了煉金術的重大秘密,這個消息很快傳播開來,人們紛紛來到他的店里想目睹這位年輕的“點金師”的風采,就連國王本人也想見識一下他的本領。當伯特格爾將一塊假裝是黃銅變出來的金子交給國王弗里德里希一世的時候,國王高興得快要暈倒了。他幻想以后能夠擁有無窮無盡的黃金——那時候正是普魯士缺錢的時候——于是就下令要保護伯特格爾,并雇他在守衛森嚴的斯潘道城堡里為自己制造金子。然而,這位年輕的藥劑師看透了國王的居心,也許還害怕自己的詭計被識破,所以立即逃跑了,并且成功地逃到薩克森。

普魯士國王懸賞1000泰勒[21]捉拿伯特格爾,但是沒有用,他已經逃到了維滕貝格,并且請求薩克森選侯[22]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一世(波蘭國王)的庇護。剛好弗里德里希那時也很缺錢,他正想利用伯特格爾得到大量的黃金。伯特格爾因此被王家護衛隊秘密送往德累斯頓。他剛剛離開維滕貝格不久,那里的大門就被普魯士的精銳部隊把守住了,他們要引渡伯特格爾回國。然而,他們來晚了,伯特格爾此時已經抵達德累斯頓了。他住在豪華宮殿里,一群仆人無微不至地照顧他,不過他也受到嚴密監視和保護。

這時,選侯卻不得不離開一段時間,因為波蘭國內發生了一些動蕩。但由于急切地想得到金子,他在華沙寫信給伯特格爾,催促伯特格爾把煉金術的秘密告訴他,以便他自己能夠制造黃金。年輕的“點金師”被逼無奈,只好給了弗里德里希一小瓶紅色的液體,并且聲稱這種藥劑能將任何熔化狀態下的金屬變成黃金。這個珍貴的瓶子由馮·菲爾斯滕貝格親王親自攜帶,在一個團衛兵的護送下匆匆趕到華沙。一到華沙,選侯就決定進行實驗。他和親王藏在宮里的密室里,圍上圍裙,打扮得像真正的“點金師”一樣,開始在坩堝里熔化黃銅,然后將伯特格爾給他們的紅色液體倒進去,但是結果卻沒有金子出現。無論他們怎么做,黃銅依然還是黃銅。在問及原因的時候,伯特格爾指導說,使用這種液體的時候,必須“心無雜念”才能有效。恰好那天晚上,選侯的心情很壞,所以他將實驗的失敗歸咎于此。然而,第二次實驗也沒有成功,選侯勃然大怒,因為這一次實驗之前,選侯做了懺悔并且得到了寬恕,已經做到了“心無雜念”。

在當時,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打算逼迫伯特格爾交出煉金術的秘密,并把這個當作解決財政危機的唯一途徑。伯特格爾聽說了選侯的意圖,再一次決定逃跑。他成功地躲開了衛兵的監視,經過三天的跋涉,來到了奧地利的恩斯,他以為這樣就安全了。但是選侯的衛兵很快跟過來,包圍了他的住所,將他從床上抓起來帶走。盡管他竭力反抗并向奧地利國王求援,但還是被帶回了德累斯頓。從這時起他受到了比以前更為嚴密的監視,不久之后還被轉移到柯尼希施泰因的堅固的城堡。消息傳來說,國庫已經空了,現在有十個軍團的欠餉等著靠他制造金子來彌補呢。選侯本人也親自過來,嚴肅地告訴他,如果他不馬上開始制造金子,第二天就絞死他!

幾年過去了,伯特格爾依然沒有制造出金子,但他并沒有被絞死。選侯留著他的命,是為了讓他研究一種比黃銅變黃金更賺錢的發明:將黏土變成瓷器。那個時候,葡萄牙人從中國帶回來一些瓷器的樣品,每一件都比同等重量的黃金更值錢。最早勸說伯特格爾研究陶瓷的人是瓦爾特·馮·奇恩豪斯,一個制造光學儀器的人,同時也是一個化學家。奇恩豪斯出身顯赫,并且博學多識,很受選侯和親王的欣賞。他對嚇壞了的伯特格爾說:“如果你造不出金子,那么就做陶瓷吧。”

于是這個年輕的藥劑師開始研究陶瓷,沒日沒夜地做試驗。盡管他非常勤奮,但是很長時間過去了還是一無所獲。不過,終于有一天,一種紅色的黏土給他帶來了希望,將他引上了正確的道路。他發現當這種黏土受到高溫加熱時,就開始玻璃化了,但仍保持特定的形狀。這種材料除了顏色和透明度之外,和瓷器極為相似。于是他開始生產制造這種陶器,并把它當作瓷器出售。

伯特格爾明白,白色才是瓷器真正的顏色,因此,他繼續進行試驗,想找到制造真正白色瓷器的方法。又是幾年過去了,伯特格爾依然沒有成功,直到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的朋友幫助他找到了制造白瓷的秘密。1707年的一天,伯特格爾發現自己的假發很重,就問仆人是什么原因。仆人回答說,是因為假發上的白色粉末比較重,這種粉末是用一種白色的泥土制成的。這時,伯特格爾突然想到,這種白色的粉末說不定就是他一直以來要尋找的東西。抱著一試的心態,他將這種粉末帶到了實驗室,結果證明這種粉末的主要成分是高嶺土!伯特格爾的勤奮和認真終于得到了回報,這種高嶺土就是他一直以來要尋找的那種能夠做出瓷器的物質!

伯特格爾的新發現帶來了巨大的價值,瓷器的制作成功比發現點金石的意義還要重大。1707年10月,他帶著他制成的第一片白瓷覲見了選侯,選侯非常滿意,賜給伯特格爾大量的必要設備和資金讓他完善自己的發明。此外,選侯還為他配備一名技術高超的陶瓷工做幫手,伯特格爾就此開始制造瓷器。他放棄了煉金術,專心制作瓷器,在作坊的門上寫下這樣兩句話:“萬能的上帝,偉大的造物主啊!您將一個煉金者變成了一個陶瓷工!”

然而,伯特格爾還是受到選侯的嚴密監視,以防他透露出制造瓷器的秘密或者逃跑。新的工作坊和熔爐都造好了,并且被軍隊日夜把守著,伯特格爾本人的安全也由6個長官負責。伯特格爾的進一步試驗非常成功,他制造的瓷器都賣出了很高的價錢。下一步,選侯決定要建造一個王室工廠專門制造瓷器。當時的代夫特瓷器就給荷蘭帶來了巨大的財富,為什么伯特格爾的瓷器不能給他帶來更多財富呢?于是選侯在1710年1月23日頒布了一條法令,要在邁森的阿爾布萊斯伯格建立一座大規模的瓷器工廠。這條法令還被翻譯成拉丁語、法語和荷蘭語,由選侯的大臣向歐洲各國發布。法令上說,由于受到瑞典的入侵,薩克森的經濟遭到很嚴重的破壞,現在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決心重振本國經濟,“開發寶貴的土地資源”,雇用大量能工巧匠制造陶瓷。法令中還聲稱他們已經研制出一種“比印度紅瓷還要優良的紅色瓷器”,以及各種顏色的盤子器皿等,可以用于切割、打底、增加光澤,可與印度瓷器相媲美。不僅如此,高質量的白色瓷器樣品也已經制作出來了,不久就有大批制作精良的白色瓷器問世。在法令的最后,選侯以高薪聘請各國藝術家和能工巧匠到薩克森,共同完成這項事業,受邀的人還將會獲得選侯的庇護。這項法令充分說明了伯特格爾的發明在當時的重大意義。

德國的新聞界報道說,鑒于伯特格爾對薩克森的巨大貢獻,他應該被任命為王室瓷器工廠的總管,并被授予男爵爵位。然而他所得到的回報卻完全相反,他得到的只是卑鄙、殘忍和非人道的待遇。兩個王室官員馬蒂厄和納米茲掌管工廠,而伯特格爾只是一個小小的工頭,同時還是選侯拘押的犯人。在邁森建立新工廠期間,雖然他的指導不可或缺,但是從德累斯頓到邁森來回的路上他卻一直被衛兵看管著。在工作完成之后,他還會被鎖在房間里。所有這些都在折磨著他的精神,他不斷寫信給選侯,請求能得到少許自由。其中一些信寫得相當感人,在一封信中他寫道:“我會用盡所有心思做好瓷器,我愿意做任何別的發明家都做不到的事,只求您給我自由,自由!”

然而,選侯對這些請求充耳不聞,只愿意給他金錢,讓他做任何事,但是決不給他自由。選侯把他當作自己的奴隸。在這種情況下伯特格爾繼續工作,一兩年之后他就變得消沉。由于消極厭世,對自己的將來毫無希望,他開始酗酒。而當他開始酗酒以后,工廠里就有大量的工人也開始酗酒,因為伯特格爾是一個很有影響力的榜樣。隨后,吵架和斗毆不斷發生,以至于不得不動用軍隊來平息這場“制陶工之亂”。這件事情之后,三百多工人都被關在阿爾布萊斯貝格,淪為薩克森的犯人。

1713年5月,伯特格爾得了重病,奄奄一息。選侯害怕失去這個珍貴的奴隸,就允許他在一個衛兵的陪伴下駕著馬車出去逛逛,這使得伯特格爾的病有所好轉。之后,選侯允許他可以不時去德累斯頓轉轉。1714年4月,選侯寫信同意給伯特格爾完全的自由,但是太晚了。伯特格爾的身心都已經被嚴重損壞了,由于長期的禁閉,他一直疾病纏身。盡管有時他的頭腦中會閃現出一些珍貴的想法,但是,他在工作之余還在繼續酗酒,就這樣茍活了幾年。1719年3月13日,死亡終于使他得到了徹底的解脫,那時他才35歲。伯特格爾是在夜里下葬的——就像埋葬一條狗一樣被葬入了邁森的約翰內斯公墓里。這就是為薩克森帶來巨大財富的人所得到的回報!

瓷器的生產迅速成為薩克森國家稅收的主要來源,也為薩克森選侯帶來了巨大的財富。歐洲各國的君主紛紛效仿,開始生產瓷器。盡管在伯特格爾發現硬瓷之前14年,圣克盧就已經開始生產軟瓷,但是人們很快就發現硬瓷更勝一籌。硬瓷的大規模生產始于1770年,此后就全面取代了軟瓷。現在硬瓷的生產已經成了法國最發達的工業分支之一,產品的優良質量無可爭議。

喬賽亞·韋奇伍德

英國陶瓷家喬賽亞·韋奇伍德的一生,沒有帕利西和伯特格爾那樣富有傳奇色彩,卻比他們都幸運,他的一生一直都比較幸福。直到18世紀中期,英國的手工業還遠遠落后于歐洲的幾個手工業大國。盡管那時在斯坦福德郡有很多制陶工人——韋奇伍德也是其中一名——但是他們僅能生產一些粗劣的陶器,其中大部分產品僅僅是普通的棕色器皿,上面的圖案是在黏土未燒制之前畫上去的。當時最好的陶器大多產自荷蘭的代夫特,而飲用器皿則主要來自科隆。兩個來自紐倫堡的制陶工埃勒斯兄弟曾在斯坦福德逗留一段時間,為當地引進了一種改良工藝,之后他們又遷居切爾西。他們只制作一些裝飾用陶瓷。那時候,在英國沒有人了解在燒制好的陶器上畫圖的工藝,并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斯坦福德郡生產的白瓷只不過是一種骯臟的奶油色。這就是1730年韋奇伍德在伯斯勒姆出生時英國制陶業的狀況。然而在64年之后,當韋奇伍德去世的時候,這種情況就已經完全改變了。韋奇伍德通過個人的才能、技術和努力為英國的制陶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而開創了一個嶄新的局面。他的墓志銘上這樣寫道:“他將一種粗糙的工藝變成了高雅的藝術,將一個微不足道的工業分支變成了國家工業的重要支柱。”

喬賽亞·韋奇伍德是那些出身貧寒卻通過孜孜不倦的努力而獲得成功的人中的一員,這些人勤奮的品質不僅激勵著普通人,而且,他們作為勤奮和堅韌的典范還極大地影響了公共事業的各個方面,并且對國民性格的塑造產生了重大的示范作用。韋奇伍德和阿克賴特一樣,是家里13個孩子中最小的一個。他的爺爺兄弟兩個都是制陶工,他的父親也是制陶工。但是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只給他留下20英鎊的遺產。他曾經學過讀寫,但是父親死后就不能再繼續學習了,只好到他大哥的制陶作坊里當了一名制胚工。這樣,在他11歲的時候,就開始了工作的生涯,用他自己的話說是“開始從最低層爬梯子”。但是不久他感染了病毒性天花,這種病影響了他的一生。由于天花的后遺癥,他的右膝蓋經常疼痛,多年之后將小腿切除才免除痛苦。格拉德斯通先生在伯斯勒姆所作的一次演講中贊頌韋奇伍德,他認為如果不是這場病,韋奇伍德也許就沒有后來的成功。“這場病使他不能像一個普通的英國工人那樣成長,擁有健全的四肢,并能夠靈活地運用它們。疾病使得韋奇伍德不得不思考他是否能夠有另一種活法,能不能做些與眾不同的事情,或者更有意義的事情。正是疾病使他開始思考,激發他去探求陶藝的秘密。最終他掌握了這門藝術,所取得的成就就連雅典的制陶工也要嫉妒。”

當韋奇伍德在他大哥那里學徒生涯結束的時候,他和另一個工人做起了小生意,做些家用的刀柄、盒子之類的雜貨。后來又有一個人與他們合伙,一起制造果盤、泡菜碟、燭臺和鼻煙盒之類的小玩意。但是他的生意做得并不好,直到1759年他在伯斯勒姆重新干起老本行之后才有所好轉。他勤奮工作,引進了一些新工藝,逐漸擴大經營。他當時最大的目標是要制造一些比當時的“奶油瓷器”在形狀、顏色、光澤和硬度方面都更好的瓷器。為了更好地掌握這種技術,他把所有的空閑時間都花在化學實驗上,研究助熔劑、瓷釉和各種黏土。經過密切的觀察和深刻的探索,他發現了一種黑色的硅土,經過煅燒之后就變成了白色。經過思考,他將這種硅土和陶器的紅色粉末混合在一起,他發現煅燒之后這種混合物變成了白色。之后他在這種材料上涂上一層透明的瓷釉,就制造出了一種珍貴的瓷器,這種瓷器后來被稱為英國瓷器,具有極大的商業價值,并且被廣泛運用。

韋奇伍德曾有一段時間為熔爐的事情而煩惱,盡管他遇到的問題不像帕利西那樣困難,但是和帕利西一樣,他最終通過不斷的試驗和堅強的意志戰勝了困難。他的第一次嘗試——制作餐桌用品,就經歷了慘重的失敗,幾個月的勞動成果往往在一天之內就被毀掉。只有在經歷了一連串的試驗之后,在花費了大量的金錢、時間和精力之后才找到合適的瓷釉,但是他從不放棄,耐心等待,最后終于成功。他對改進工藝充滿激情,絲毫不肯松懈。即便是在他取得成功、擁有大量財富之后——他生產的高質量的白石瓷器和奶油色的瓷器在國內外都很受歡迎——他仍然繼續改進生產工藝,直到各個方面都比較完美,刺激周邊地區制陶業共同發展,使英國的整個工業都繁榮起來。他總是不斷追求完美,他聲稱,無論讓他生產什么,他都能做好,決不會敗壞作品。

韋奇伍德得到了各個階層人們的熱情幫助,因為他自己對工作充滿熱情,也樂意幫助別人,尤其是幫助那些同樣熱愛自己工作的人。他為夏洛特王后制造了第一套英式的王室專用餐具——后來被稱為“王后的瓷器”,并因此獲得了“皇家制陶師”的稱號。他對此非常自豪,甚至比被封為男爵還高興。很多人都委托他仿制一些珍貴的瓷器,他都圓滿完成了任務。威廉·漢密爾頓男爵有時將赫庫蘭尼姆的一些陶瓷樣品借給他,他就仿制出準確而精美的復制品。波特蘭公爵夫人曾經和他競價購買一個巴貝里尼花瓶,他出價1700幾尼[23],而公爵夫人出價1800幾尼買走了花瓶。但當她聽說韋奇伍德的目的后,就慷慨地將花瓶借給他去仿制。他一共制作了50個仿制品,總價賣到2500英鎊。當然他付出的心血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他實現了自己的目標,向世人證明憑借英國人的才能和智慧,任何事情都能做得到。

韋奇伍德認為他的成就主要來源于嚴格的化學訓練、對古董知識的掌握和對藝術的學習。他很早的時候就結識了弗拉克斯曼,并從收藏的大量設計優美的陶器和瓷器那里,汲取了繪畫的靈感,得到了很好的熏陶。因而他制作的陶器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品位,成為一種傳播經典藝術的載體。經過嚴格的研究試驗,他還重新發現了在陶瓷花瓶和其他類似器皿上繪畫的技術——這是古伊特魯里亞人的一種技術,在普林尼時期就已經失傳了。此外,韋奇伍德與眾不同的地方還在于他在科學上的貢獻,他的名字至今還和高溫溫度計一起被人們提起。他還孜孜不倦地支持各種公共事業,著名的特倫特—默西運河的建造就主要歸功于他的公共精神,這條連接英國東西部島嶼之間的航道正是他和工程師布林德利合作的結果。另外,當地的交通狀況非常糟糕,他設計并修建了一條長達10英里的收費公路。他的名氣非常之大,以至于他在伯斯勒姆以及后來在伊特魯里亞建造的工廠成了歐洲各國人們向往的旅游景點之一。

韋奇伍德的勞動成果之一是,他將制陶業從一個很低的起點提高到英國工業支柱的重要地位。從此英國不僅不再需要從國外進口陶瓷,而且還轉而成為一個陶瓷出口大國,甚至在很高的關稅下還是有很多國家愿意從英國進口陶瓷。1785年,韋奇伍德在議會上作了關于陶瓷業發展的報告。他在報告中指出,從他開始進入陶瓷業,僅僅30年的時間里,直接在陶瓷業就業的人口就從開始很小的數量,發展到現在的2萬人,這還不包括由相關的煤炭行業,以及海陸運輸業增加的就業人口數,還有由陶瓷業刺激產生的各行各業所增加的就業人口數。韋奇伍德指出,盡管陶瓷業已經如此重要,可它依然處在發展的初期,還需要繼續努力,我們所取得的成就,比起通過工業的繁榮和工人素質的提高而帶來的國家昌盛和政治進步而言是微不足道的。他的這種看法正是陶瓷業繁榮興盛并成為國家工業支柱的結果。1852年,除了本國消費之外,還有多達8400萬件的陶瓷制品銷往國外。然而,僅僅是陶瓷制品的數量和價值還不足以說明陶瓷業的全部,更重要的是從事這一行業的工人的生活條件因此大大改善了。在韋奇伍德剛從事陶器制造的時候,斯坦福德郡還處于半文明狀態,那時候當地人口數量較少,人們都很貧窮,文化程度很低。而韋奇伍德建立穩定的陶瓷業之后,當地的人口增加了兩倍,工資水平大大提高。同時,隨著物質條件的提高,人們的精神文明程度也有很大提高。

韋奇伍德這樣的人值得列于文明世界的工業英雄之林,他們在困境中所表現出來的非凡的忍耐力和獨立精神,在追求有價值的目標時所表現出來的勇氣和毅力,比起士兵和水手的英勇和犧牲也毫不遜色——他們以英雄般的勇氣保衛著那些英雄般的工業領袖所創造的財富。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兰县| 辽宁省| 夏河县| 邢台市| 太仆寺旗| 广昌县| 阿拉善左旗| 松江区| 独山县| 武宣县| 青田县| 禹州市| 阿克苏市| 平塘县| 尖扎县| 嘉鱼县| 台中县| 乐陵市| 广平县| 茌平县| 荆州市| 辛集市| 泸西县| 彭州市| 钟山县| 昌图县| 酉阳| 师宗县| 汝州市| 建瓯市| 榆林市| 琼结县| 赞皇县| 思南县| 惠水县| 凤山市| 乌拉特前旗| 乐清市| 勃利县| 莱芜市| 安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