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投資沉思錄
- 冉偉編著
- 3977字
- 2023-09-25 17:56:55
第三章 順勢而為,須將大錢變成小錢
前面我們講了道不外求,也講了法無定法,一件事是否能成功,落實到更具體的層面,關鍵是要看是否順勢。幾年前,馬云曾經說阿里巴巴還是一個創業公司。當時阿里巴巴都已經是在美國上市,市值達幾千億美元的大公司了,為什么還是一個創業公司呢?阿里巴巴聯系著千千萬萬的大中小企業和數十億消費者,其每天成千上萬張訂單的資金流、信息流、物流通過淘寶、支付寶、云計算、菜鳥物流來完成。阿里巴巴的使命是什么?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當每個國家的政府都在為就業和經濟增長絞盡腦汁的時候,當每個生產者和消費者都在享受全球化貿易帶來的福利的時候,阿里巴巴就是在順勢而為,順應時代的呼喚,順應全球貿易一體化的時代趨勢。千億元級別的資金也只是小資金,千億美元市值的公司也只是在創業的路上。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阿里巴巴仍是一個創業公司,一點兒也不假。
無論什么事情,順勢才可事半功倍。比如美國廢奴運動、歐洲啟蒙運動、拉美獨立戰爭,表面上是英雄造時勢,實際上是時勢造英雄。在物理上,就連小小的電子從一端移動到另一端也要依靠電勢差。對于個人而言,順應自己的天賦和興趣也是一種順勢。任何級別的資金都要順勢而為。關于順勢有一句非常形象的話:把豬放在風口上,豬也能飛上天。千萬元級別的資金,隔幾天就在一個小盤股票上進進出出,那是其投資者自己在炒作造勢,風險很大。而將千億元級別的資金投入有數億人需求的市場中,則要想盈利一點兒也不困難。所謂造勢,只不過是在借更大的勢,其實質仍是順勢。
要順勢,首先得看懂各個級別的勢。順勢的級別和時機很重要。級別不對,資金量可能就不匹配。時機不對,也可能遭遇失敗。僅僅是不會識勢,看不懂實際走勢,就足以令過半的人都陷入虧損。
有些重大的事情,細節卻顯得粗糙無比,如美國的制憲會議,從形式上來看是有些散亂的會議,有人來來去去,有人遲到早退,也有人吵吵鬧鬧,他們為了區域利益不停折騰,但這些最終沒有掩蓋該會議的巨大作用和重大意義。
在諸葛亮與司馬懿的較量過程中,諸葛亮除了用人失察導致丟街亭以外,其在每一場具體戰役中似乎都勝司馬懿一籌。但司馬懿審時度勢,選擇了正確的戰略——盡量避而不戰,釆用“拖”字訣,無論諸葛亮怎么采用激將法,司馬懿就是不應戰,在戰略上堅守不出戰,這才是大智慧。最終,司馬懿硬生生地拖垮了勞師遠征的諸葛亮。順勢而為的司馬懿最終戰勝了逆勢而為的諸葛亮,可見勢多么重要。成都武侯祠里最居中的位置有一副對聯:“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后來治蜀要深思。”這算是對諸葛亮逆勢用兵打了一個差評。
在單邊大勢的情況下,面對一波主跌行情,我們不要去做逆勢而為的諸葛亮,不要去幻想均線的支撐和若有若無的價值低估,而是要學司馬懿重大勢而忘小巧。傾瀉而出的技術盤、止損盤、強平盤、風控盤、量化自動交易盤,甚至價值盤,都會砸到你手上,為什么不能等一等?在大盤熊市時沒有強勢股,弱市反彈就好像希臘神話中海妖的歌聲,動聽得令人沉醉卻十分致命。就算你真的買到了強勢股,那也更多靠的是運氣而不是技術,只是小概率的事情被你撞到了。空倉是弱市里賺錢最快的方法,大止損和小止損都是錯誤的,甚至止盈而出都是錯誤的,為以后的虧損埋下禍根。在市場由強轉弱時,你沒有賺到錢也千萬不要不甘心,否則可能面臨更嚴重的損失。這時不是挑戰持股耐心的時候,而是挑戰空倉耐心的時候。不要在該耐心空倉的時候卻選擇了耐心持股,耐心要分時機。反過來說,待到時機成熟時,會有一大批好的股票放低姿態,準備與你同行,以各種速度向高處走,或緩行,或奔騰。你就最好多持股,少亂動。在行情震蕩時,要敢于高拋低吸。市場像一個隨時變化形狀的容器,你如果一成不變,那就沒法適應所有市場。我們要努力的不是去對抗趨勢,而是要不斷學習,提高分析市場形狀的方法和水平。由于人性的障礙,一個人真的很難在各種市場類型里都做得很出色。
有兩種貌似正確,卻以自我為中心,不敬畏市場的觀點:
守住自己的能力圈是一個比較流行的偏見。即使是股神巴菲特,也因為固守自己的能力圈而錯失了互聯網時代的一個又一個大牛股。他自己都在訪談中承認他十分后悔。所以,守住能力圈也是需要反思的。為什么不信賴年輕人的創新?為什么不擴大能力圈呢?自己的能力圈重要,還是順應時代大勢重要?
有些人在進行交易時喜歡定一個目標價,不到目標價就一直堅守。這是另一個比較流行的偏見。且不管他是根據基本面分析還是技術分析確定了這個目標價,如果目標價都能實現,那么股票交易還有什么難度?股票價格憑什么要撲向你的目標價?和守住自己的能力圈一樣,這也是典型的以自我為中心的交易思想。
還有一種觀點貌似尊重市場,實際上其邏輯有問題,那就是預測比順應市場實際走勢更重要。
中國有句古話:“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但是,誰敢說他能預測股市的走向?當然沒人能預測股市的走向,牛頓能計算出天體運行的軌跡,卻在股市里輸得一塌糊涂。畢竟在萬有引力公式中,變量只有四個,而且變量之間互不影響。而影響股市的變量有無數個,而且變量之間還相互影響。你怎么去預測?所以,有種說法是行情是走出來的,不能去預測。但是在任何一個時間點,你的買賣永遠是在行情走出來之前,是要與后面的行情對賭,已經走出來的行情關你什么事呢?你對后面行情的推理能力和風險控制能力決定了你的長期投資收益。我們是在做推理,推理是一個理智的人該做的事情。其實,我們沒必要去糾結預測、分析、推理這三個詞之間的文字意義的差別,我們不是搞文字游戲的。如果預測真的是無意義或行不通的,那么大到國家戰略,小到項目企劃,豈不是都沒有意義,因為它們都充滿了不可預測性。忽略字面差異,那么在事實發生之前,就是要去推理、去預測,并且用技術分析手段去證偽,而技術分析的核心理念是順勢。預測和計劃都屬于自我意識的范疇,要做一個有預測又沒有預測,有計劃又沒有計劃的交易者。死板地執行計劃實質上意味著你處于不知的狀態,不知盤面已經發生了意料之外的變化。股市的預測以概率的形式來表示,百分之百正確的預測是不可能的,畢竟它不像數學、物理那樣是以確定的公式來推算的。如果把推理和預測看作同義詞,那么哪里還有不做預測的投資行為。需要做的只是檢驗和修正而已。當實際走勢偏離自己的預測時就要修正,做忠實于盤面的仆人。這既可以說是預測,也可以說不是,但不是不可知論的觀點。誰會在不預測的情況下做決策呢,沒有任何人會這樣做。只不過每個人做預測的依據不一樣,有些是基本面依據,叫作價值投資,有些是技術面依據,叫作技術分析。預測可以是實際走勢或實際基本面在時空上的延伸,這不同于隨便的、固執的預測,二者之間的連接就是分析和調整。所以把預測和跟隨實際走勢對立起來是片面的,只選一邊站的觀點實際只是強調了其中一面,忽略了另一面,因此就走向了錯誤。很多言論都有類似的錯誤。推理錯了就重新推理!不要去和實際走勢爭辯。股市走勢符合或強于你的預期,你就可以選擇持有,否則趕緊放棄。你的分析也許是對的,但實際走勢可能恰恰相反,而且在一段時間內會相差很遠,就更不用說你的分析可能是錯的。實際走勢只取決于持有更多籌碼或現金的人的實際操作。價值投資和技術分析皆如此,走勢取決于那些人的進出。順從實際走勢的前提是你看得懂量價的變化方向。如水一樣不爭,如水一樣善變,以天下之至柔,攻天下之至堅。難不在順勢,難在識勢,難在撇去自己的偏見和觀點,難在區分每次結果的唯一性和長期結果的概率性之間的差別和抵抗其誘惑。水流會始終沿著最小阻力線前進,而我們卻要靠學習和思考才能在黑暗中尋找光明。要隨時懷疑自己,懷疑自己的推理出錯,懷疑自己已經掉進了市場精心布局的陷阱。當證偽信號到來時,正確的做法是立即放棄自己的觀點。如果預測的人不懂得放棄自己的觀點,那就真還不如不預測。
勢一旦形成,就不可能輕易逆轉。大盤走勢不容易因為貿易戰、貨幣政策的些許調整和官方的表態等而改變趨勢,特別是大級別的趨勢。趨勢過程中的正反饋或負反饋會一直持續下去。漲跌本身互為因果,相反相成,相生相克,上漲積蓄著下跌的動能,下跌也積蓄著上漲的動能,物極必反。而其他試圖解釋漲跌的宏觀經濟、貨幣政策、制度缺陷、羊群效應、技術趨勢等,相對于漲跌本身的因果關系而言,通通都是現象級層面的原因。這些被熱議的下跌原因一直存在,市場卻未因此而在上漲途中轉跌。反之亦然,等到市場下跌,能量充分釋放時,這些依然存在的下跌原因也無法阻止市場回升。勢分級別,有中級反彈回落之勢,有大牛、大熊之勢,級別越大的勢,越不可逆轉。你若是有千億元級別的資金,當然要選擇追隨時代大勢,不管是在實業方面還是在二級市場上。在交易中,因為知識和信息的不完善,我們不可能每次都及時、準確地知道勢形成的原因,我們也根本不需要知道背后的原因,順勢即可。找一個合適的時間播下一粒種子,剩下的就是等待它按照自身規律去生長、去發展,然后到時間就收獲,你的一切都是勢給予你的恩賜。我們要做的就是選擇時機和等待,在等待的過程中什么也不需要做。依勢的不同風格和級別,選擇等待的時間長度。
順勢而為其實還有一層不太引人注意的含義。順勢包括表面的順勢和表面的逆勢兩種。當大眾都往一個方向投資時,你需要順勢,該從眾時就要從眾,要借眾人之勢,同時提防這可能已是舊勢之強弩之末,新勢即將啟程。這時逆勢才是真正的順勢。好比大家在一個桌子上吃飯,吃著吃著有人開槍,打死了幾個人以后,接著說:他是開玩笑的,請大家繼續高高興興吃飯。你覺得這飯大家還能一起好好吃下去嗎?趕緊跑吧!這只是打一個比方,現實中沒有這么多火爆的形勢急轉,更多的是風起微末。但有幾人能一葉落而知秋,又有幾人能知行合一?你如果在技術上無法辨認勢的方向,僅僅說大多數人的方向就是錯的,那么這就是一句廢話而已。你怎么知道大多數人就一定是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