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公司
- 鄧榮霖
- 1879字
- 2023-09-18 18:20:04
出版說明
從1978年開始“摸著石頭過河”到進入新時代,我國的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由此帶來的經濟學核心命題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到底是什么?換言之,始于1978年的改革開放到底做對了什么?回答這個問題,經濟學者責無旁貸。在整個國家開始“摸著石頭過河”的偉大實踐的同時,學者們自然也在進行著對這一偉大實踐的研究總結、對經濟發達國家的學習借鑒和在理論上的深度思考。其中,中國人民大學的鄧榮霖先生在當時直接抓住了決定“摸著石頭過河”這一偉大實踐能否成功的關鍵,即能否培育和發展壯大“公司制企業”這一微觀經濟主體,以及由此決定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改革的方向,并開創了社會主義公司理論的系統化研究,此后被稱譽為“鄧公司”。
經濟體制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一定的資源配置方式下社會生產的微觀經濟主體及其生產效率?,F在回過頭來看,我國改革開放的核心問題是如何從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而決定這一轉變能否成功的關鍵在于,如何從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微觀經濟主體以工廠組織形式為主,逐步轉變為以公司制企業為主,并推進市場化改革。
從1961年畢業留校到1978年改革開放,鄧榮霖先生長期從事工業企業管理教學和研究工作,對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工廠組織形式的弊端了如指掌。1979年,作為改革開放之后國家首批公派國外的高級學者,鄧先生前往改革開放已有20年的南斯拉夫留學,詳細研究南斯拉夫工業企業管理。1982年回國后,他在全國率先開設“公司概論”課程,并開創性地提出中國企業的主要組織形式將是公司,系統提出“建立并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公司體系”的設想、框架及內涵。1984年,鄧先生在《合理組建工業公司,提高經營管理水平》一文中指出,中國合理組建工業公司必須“實行政企分開,實行自愿互利,采用多種組織形式”,應當特別重視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對公司建設的重要作用。1985年,鄧先生在《公司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清理和整頓公司問題》一文中提出,公司是依法成立、從事經營活動、自負盈虧的法人企業,理解公司的特征必須堅持“公司是企業,公司是法人企業,公司是依法成立的企業”三個要點。1984年9月和1986年12月,鄧先生參加了公司法起草工作及研討,認為應該盡快制定并實施公司法,規范我國公司法律形式和公司經營行為。1987年,鄧先生提出我國公司發展的趨勢是,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將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公司體系中兩種最基本的公司責任形式。1987年和1989年,鄧先生先后出版了《工業公司概論》和《公司經營學》兩本著作。
1989年以后,鄧榮霖先生進一步以公司理論為核心,對企業的制度形式、企業的組織形態、企業的經營管理、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與國有企業公司化改革改制相關的整個經濟體制改革和政府職能轉變、企業立法、以公司理論為核心的企業集團研究、公司治理結構、董事與經理制度、企業家的作用、內部人控制、經營者激勵與約束、獨立董事制度、民營企業建制和發展、中小企業改革和發展、企業戰略、企業的國際化、企業的并購和重組、企業的文化建設等問題進行了全方位的深入研究。由此,鄧榮霖先生也被譽為我國現代企業制度理論的奠基者之一。
縱觀鄧榮霖先生的研究歷程,有這樣幾個特點。一是科學性。他的研究不會趕時髦,不會為了迎合而研究,而是抓住公司理論和現代企業制度在經濟體制改革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這一問題的本質進行系統研究,經得起歷史的檢驗,40年前的研究成果放到現在也不過時。二是實踐性。他的研究緊緊抓住了中國如何實現工業化這一大的時代命題,從實踐中來,又到實踐中去,研究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很多研究成果被政府決策和公司立法所采用,體現了他作為經濟學家和管理學家的責任擔當。三是前瞻性。他的研究抓住了公司這一市場經濟的核心命題,自然就能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和公司發展的方向做出前瞻性的研究和預見,并在此后為我國企業改革和發展的實踐所證明。
2019年,世界500強企業里中國企業上榜數量達到129家,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蓬勃發展的中國企業已經成為國家競爭力的堅強磐石。這一發展成果,離不開當初的那場偉大實踐,包括鄧榮霖先生在內的研究者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怎么贊譽都不為過。為了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為了慶祝這一偉大的新時代,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將鄧榮霖先生畢生的研究成果匯集成冊并出版,分別是《論公司》《論企業》《論管理》,忠實再現改革開放以來鄧榮霖先生在不同階段所做的開創性和系統性研究,以饗讀者。
最后,用鄧榮霖先生一位老友的詩作為結束語:“經天宏論開心鑰,濟世良方破霹雷。娓娓清言疑盡釋,迷花深處不思回?!边@首詩道出了先生畢生理論研究的執著和擔當。
李琦 趙寶華
2019年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