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治下,只要是大同公務員都有品階。
為此,胡昱增加了十品、十一品兩品階。
一村文書(縣衙指派)、一鎮巡警所教諭、正所等為正十品官身,領三石月餉。鎮巡警所副所、鎮各房管事、宣教司基層宣教員、一村村長等為從十品官身,領二石月餉。
縣、鎮務各房基層人員、婦聯基層人員、軍械局匠人等為十一品官身(無正從),領一石月餉。
基層巡警也屬于大同編制,屬十一品官身,巡警有單獨晉升機制,與大同軍同為獨立編制,不計入政務人員月餉制度內。
大同治下,縣級單位縮減、合并很多部門,稱謂也與明廷不用。
如縣衙被縣務院代替。
縣務院下設稅務、農科、監察、巡警、婦聯五房。
另外,鎮級鎮務院一級單位增設稅務、農科、巡警、婦聯三四房下屬鎮級機構。
婦聯村咋很有必要性,而且還是這個特殊時期,免不了婦聯上門做思想工作。
這只是大同政務員初始編制,后面可能會隨實情做出相應整改。
以上就是大同治下官員編制,俸祿遠高于明廷,就拿知縣一職,領到的俸祿比明廷正六品通判待遇相同,高薪養廉,給出這么高待遇,查出貪腐絕不手軟。
總之,一旦查出絕不姑息。
“柳副司長,寒亭內部投降了,城內局勢得到控制,周旅總派人來通知我們進城。”
就在柳行宰焦急等待間,宣教司一組長急匆匆跑來高興喊道。
“投降好啊!”柳行宰欣喜道:“該我們了,走吧!”
確實,兵不血刃拿下寒亭,間接避免大同軍傷亡,這功勞宣教司也有份。
宣教司一行人剛進城,就遇到正帶著人準備出城的第二營第一旅旅總周正先。
周正先打招呼道:“柳司長,我在鎮上留了一個哨兵力鎮守,這里暫且交給你了!”
柳行宰對于這聲沒加副字的司長很受用,笑著問道:“周旅總不在鎮上駐守嗎?”
周正先道:“大戰在即,營總又給我們下了令,要求我旅在兩天內肅清寒亭一地鄉紳勢力,軍務緊急,耽擱不得。”
二人告別之后,柳行宰帶著一隊大同軍士兵,風風火火的前往鎮上王家大院。
王家家主王挽德恭候多時,正領著族人、仆人數十人恭敬的等在門口。
大同政策,對于鄉紳,猶如噩夢一般,聽到大同軍占領濰縣時,這群人就渾渾噩噩。
當然,也不是沒人跑,一些地主收到消息,就帶著族人、地契、仆人向隔壁縣跑去,盼著有朝一日朝廷能派兵收回濰縣,到時候再帶著地契回鄉,地還是自己的。
讓他們跑,不少人不愿意,朝廷回不來怎么辦?祖屋在這里,糧食也還在糧倉里放著,跑了全便宜大同反賊了。
大同紀律嚴明,不是草菅人命官司都能網開一面,只是地保不住罷了。
可不跑,他們又不甘心,總之很糾結。
糾結之余,大同軍找上門了。
王挽德將柳行宰請至客廳,馬上讓人安排了茶水。
柳行宰落座后問道:“王員外,你家中多少地?”
王家的底細,大同情報員早打探得清清楚楚,店鋪幾間,田地多少等都登記在冊,柳行宰只是試探一番,看看這人是否一五一十老實交代自家底細。
聽柳行宰問起,王挽德心里雖然早有準備,可真到了這時,心里免不了要難受。
王挽德恭敬站于一旁,絲毫不敢隱瞞,如實回答道:“王家家業小,名下只有五千兩百五十七畝薄地。”
聞言,柳行宰險些被這貨的話給逗笑了,感嘆道:“王員外,五千多畝地可不小啊,放眼濰縣遍地的流丐,他們可是連一寸立足之地都難尋啊。”
“是是是!柳司長說得是。”王挽德陪笑道。
柳行宰也不廢話,直入主題:“你們王家我們查過,這些年犯的事可往大的說,那是要舉族流放,當然,也可往小了去,這就要看你們王家配不配合。”
王挽德也不是愚笨之人,他就怕大同軍翻舊賬清算他,這時聽出端倪連忙接話道:“王家愿意配合,愿意配合。”
柳行宰微笑頷首道:“嗯,如王員外這般明事理之人,多多益善。”
說完,柳行宰問道:“王員外,大同政策可聽說過吧?”
王挽德連連點頭說:“總長所施之仁政,在下略有所聞。”
柳行宰又問:“自愿獻出田地、釋放奴仆、高息利子錢作廢等可能執行?”
王挽德心在滴血,可是一族人存亡面前,還能怎么辦,忙不迭點頭道:“堅決執行。”
既然對方都這么說,柳行宰覺得沒必要繞了,隨后拿出幾張蓋有大同總長印章的文件,翻了幾張后,很快找到王家那一張。
嗯,表率之家,都是事先物色好的人選。
柳行宰站起身,神情莊重的躬身朝著濰縣方向作揖深深一拜,隨即一臉正色朗聲道:“大同總長令,王家自愿獻出土地、釋放奴仆,可為寒亭一鎮表率之家,以往族人犯的過錯既往不咎,另擇王氏賢才一人擔任寒亭副鎮長,官階從九品,月餉五石,另保送王挽德長、次子二子入仕大同政務院。王員外,快接令吧!”
王挽德還未從宕機中回過神來,王家二子確是被嚇得面容失色,他們一人秀才,一人童生,何德何能入仕大同政務院,這是大同反賊要逼著自己一家上賊船,要不得啊!
似乎發現對方走神,拿著文件的柳行宰訕笑提醒道:“王員外,快接令吧。”
經柳行宰提醒,王挽德終于回過神來,結巴道:“柳司長,這…………這要擺上香案嗎?”
柳行宰尷尬一笑,擺手道:“不用不用,用我們總長的話來說,大同治下不玩虛的,只求實務,心里記著總長的好就好。”
記著?你們這是逼人上梁山。
王家人心里都是這么想的,不過絲毫不敢表露出來一點抱怨。
“王家接令!”
王家人心里雖抗拒,可是奈何三四十號大同反賊虎視眈眈,一家人跪的整整齊齊,埋頭準備迎接圣旨接。
嗯,在他們看來,這接反賊頭子下的令與接那皇帝下的圣旨無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