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同是什么?
他們不知道。
但口口相傳下,他們知道天下大同人人有飯吃,人人能分地,如此夠了。
胡昱笑著問道:“小孩,餓了吧?”
“餓了!”少年誠懇點頭道,“我娘早上出城去舅舅家借糧,回來就有吃的。”
胡昱突然對面前這個小孩產生濃厚興趣,不禁又問道:“你爹呢?”
少年突然情緒失落說:“我爹去年跟著巡撫老爺去濟南府殺韃子去了,還沒回來,我娘跟我們說,我爹快回來了。”
聞言,胡昱動容,知道他爹多半回不來了。
胡昱再問道:“你叫什么名字?”
少年回答道:“張長命。”
“長命好啊!”胡昱笑道,“你們在家安心等著吧,等下就有吃的了。”
正當胡昱準備離開之際,張長命跪地猛的磕頭,哀求道:“求大將軍放我們出城去,我們想去找我娘。”
胡昱疑惑道:“你方才不是說,你娘去你舅舅家借糧了嗎?”
張長命神色傷感道:“我舅舅家在小王莊,只有十來里地,以往我娘去舅舅家都會在正午歸來,不會這么晚還不回來。”
胡昱仔細打量一眼面前少年,聰穎過人。轉頭對劉大奎道:“安排兩人帶這兄妹出城,先去城外安置營找找,看他娘有沒有在里面,沒有人就去小王莊找找看。”
剛才攻城時,城外流丐都被集中到一起,胡昱不清楚張長命他娘有沒有在里面。
聞言,張長命喜上眉梢,連忙拉著妹妹謝恩。
兄妹二人剛被親衛帶走,胡昱嘆息道:“若是找不到他娘親,將兄妹二人帶去大同城安置。外頭兵荒馬亂的,一個婦人家,如果兩地都找不到,多半也難找到了。
“遵令!”劉大奎抱拳道。
平度州。
平度州相比濰縣,城墻更為高大。
崇禎五年,有孔有德叛亂,攻入平度州殺官戮民給后面的知州提了醒。
崇禎十年,知州杜志攀在原來高三丈,厚一丈五尺的基礎上增加三尺,使得城墻高度十米一有余。
高大的城墻為依托,防御比濰縣更勝一籌,防御雖顯著提升,可軟件卻是硬傷。
無他,城內都是臨時招募訓練的鄉勇,可戰之兵少之又少,也就城內士紳豢養的家丁能穩住陣腳。
大同軍殺來,城墻上早就亂成一鍋粥,督戰的知州杜志攀更是愁眉苦臉。
大同軍兵圍東、南、西三面。
南門永定門,西門安慶門,為各兩旅圍守不攻,一營兩旅兵力在東門迎陽門列陣。
近萬兵力,對付城內兩千多人的鄉勇,威懾力十足。
“砰砰砰……”
“轟轟轟……”
等到燧發槍兵、炮兵開始發力,死傷一片后城墻上徹底沒了陣型,一團亂麻。
接著工兵在藤甲兵掩護下開始填城壕。
在如此犀利的攻勢下,平度州防御如同紙糊的一樣,一捅就破,比濰縣還不堪,沒等到呂公車上場,城墻上跑的跑,藏的藏。
杜志攀較為識時務,他與顏繼祖有數面之緣,顏繼祖巡撫山東期間,多次到訪平度州,因手里有顏繼祖送來的擔保信,城墻上敗下陣來的第一時間他便下令放下吊橋,打開了迎陽門城門。
拿下平度城,第三營營總柳大豐帶著兩旅兵力駐守平度城,配合宣教司下一步規劃,其余兵力跟隨楊達前往濰縣與第一第二營匯合,正面明廷數萬人大營。
與此同時,濰縣宣教司在以旅為單位的大同軍戰士互送下,向著各自的目的地而去。
對于濰縣轄區內的鄉鎮,一旅綽綽有余。
寒亭,距離危險縣城十幾里地。
柳行宰作為宣教司副司長,近來也熟悉了大同各項規章制度,被軍部派往寒亭,主持寒亭一地相關大同事務。
柳行宰對于大同政務很上心,準備施展一番拳腳,實現心中抱負。
他舉人功名,也沒官身,也就中舉后名下有了小民投獻,讓家中的生活比普通小地主殷實一些,談不上什么大富之家。
宣教司副司與一縣縣丞同級,正八品官員,領八石月餉。
沒錯,大同官員也有品階。
關于月餉,官階早在年前,大同政務院就頒布了關于各品階官員相應的月餉。
并且,在年前胡昱根據物價大幅度調整了治下公務員以及軍隊收入。
不調不行,就大同治下,一石糧食也要一兩八錢,而大同軍最低的月餉為預備役的四斗(73斤)糧,一級兵才五斗(92斤)糧,折算銀錢為七錢五分銀子(一兩五錢折算),一些家庭就靠著一人月餉過日子過得就十分拮據,勉強填飽肚子,過得很緊巴。
以昌邑為例子,隨著治下百姓都分到地,沒幾個人愿意繼續給別人家當雇工,以至于大戶只得提升顧工們的工錢留住人,一些富戶,給出的月錢甚至遠遠高于大同軍一級兵,這種情況下誰還愿意賣命。
為此,胡昱將大同軍在原來的基礎上為旗長及以下增加了四斗,基層巡警則在原來的基礎上統一提升三斗月餉。
等于說改制后,大同軍預備役能領到八斗月餉、一級兵九斗月餉、二級兵一石一斗,三級兵一石三斗、四級兵為一石六斗。
大同政務員,目前品階最高的,就是擔任昌邑知縣的許承德,領著十二石月餉,再高就沒了,因為胡昱還沒在剛拿下的平度州任命知州等散州需要的各級官員。
目前所設置的,從上到下分別是一縣知縣。許承德為正七品官身,領二石月餉;宣教司司長(相當于平度散州州判等),為從七品官身,領十石月餉。
一縣縣丞、宣教司副司,為正八品官身,領八石月餉。縣主薄、婦聯主任等,為從八品官身,領六石月餉。
縣巡警局局長、一鎮文書、一鎮鎮長、軍械局管事等為正九品官身,領五石月餉。縣巡警局副局、鎮副鎮長丶縣衙各房管事、鎮婦聯主任、軍械局副管事等為從九品官身,領四石月餉。
以上還是按照明廷制度,照葫蘆畫瓢,設立了相應官身對應的品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