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皮亞諾公理和科學真實的結構

雖然從邏輯推出自然數以失敗告終,但自然數確實可以定義為具有某種特定結構的符號系統,它和來源于客觀事物及其性質的經驗無關。我在《消失的真實》第二、第三編指出,意大利數學家皮亞諾第一次給出自然數(非經驗)的嚴格定義。[23]自然數是這樣的集合:其中任何一個元素都可規定一個后繼元素,它和已經給出的元素不同;而且數學歸納法有效,即如果一命題對其中某一元素成立可以推至對其后繼元素亦成立,那么該命題對所有元素成立。下面用嚴格的論述來表達皮亞諾公理,[24]集合N只要滿足如下5個條件,其元素就是自然數(我們用a*表示a的后繼元素)。

1.1屬于N。

2.當a屬于N時,有唯一的a*屬于N。

3.當a*屬于N時,a*不是1。

4.對任何a、b屬于N,若a*和b*相同,a和b相同。

5.若M屬于N,且1屬于M,對于任意a屬于M,有a*屬于M,則M等于N。[25]

皮亞諾公理是什么意思?我們可以把該結構投射到經驗對象,看看它代表著什么。當這組公理不是描述符號系統,而是人做受控實驗(受控觀察)時,我們會發現皮亞諾公理的背后正是受控實驗(受控觀察)的普遍可重復性。當一個元素代表某一次受控實驗(受控觀察)時,所謂后繼關系,是做一次受控實驗(受控觀察)后,還可以做下一次同樣的受控實驗(受控觀察),或某人做某一受控實驗(受控觀察)后,另一個人可以做同樣的受控實驗(受控觀察)。

此外,皮亞諾第五公理保證了數學歸納法的成立,因此又被稱作歸納公理。[26]這一公理對應著如下原則:某人做某一次(個)受控實驗(受控觀察),能得到某個結果。只要下一次控制同樣條件,下一次(或另一個人做同樣的)受控實驗(受控觀察)亦能得到同一結果。這樣一來,只要控制某一組條件,在任何情況下(或任何人)必定能得到同一結果。我在《消失的真實》中將其稱為受控實驗(受控觀察)的普遍可重復,它是科學經驗真實性的最終標準。

我在導論中指出,量子力學在今天已經證明“客觀實在為真”并非永遠正確的。因為當對象依賴主體時,和主體可重復控制無關的客觀對象有時并不存在。[27]這時,只能用受控實驗(受控觀察)能不能普遍可重復來判別實驗對象和相應的性質是否為真。換言之,“普遍可重復的受控實驗(受控觀察)為真”,已經成為科學界判定科學真實的金科玉律。它是比“客觀實在為真”更為基本的真實性基礎,而表達自然數的符號結構居然和判定科學真實的受控實驗結構相同。這表明自然數的定義雖不能用邏輯推出,但正好描述了科學真實的結構。

我認為,自然數的皮亞諾公理具有重要的認識論意義,因為它第一次用符號表達了科學真實的結構。換言之,真實性本質上是一種結構,它可以是經驗的,亦可以是符號的。它在代表符號時,可以和經驗沒有關系。表面上看,皮亞諾公理5個條件中條件1有“1”,“1”是來自經驗的,是數“數”時定義的單位。其實這里“1”只是一個起始符號,可以和測量單位無關。我們亦可以用“0”作為起始符號,這時得到了包含“0”的自然數集,這是自然數的另一種等價的定義。[28]讀者或許會感到奇怪:如果沒有測量單位“1”,僅僅從符號的后繼關系以及它們互不等同,就能定義自然數嗎?當然不能!如我們給出序列aa、aa、aa、aa、aa、a6 ……,它們也滿足“對該集合任何一個元素都可規定一個后繼元素,使它和已經給出的元素不同”,這一序列和自然數也一一對應,但它并不是自然數集。為什么?因為皮亞諾第五公理不成立,故上述序列不是自然數,而只能是自然數的子集合,或和自然數集合一一對應的另一個集合。

這里至關重要的是,定義自然數需要數學歸納法即皮亞諾第五公理成立。條件5的妙處在于:它不僅用數學歸納法成立來代替數“數”單位,還指出所謂滿足一個命題P的所有集合只能由數學歸納法有效地給出。也就是說,數學歸納法成立可以轉化為兩個等價的法則。第一,如果一個命題P對其中某一元素成立,可以推至對其后繼元素亦成立,那么該命題對該集合所有元素成立。第二,只有數學歸納法才能有效地給出具有P的所有對象(元素),形成一個有關對象(元素)的全稱命題。

早在18世紀,休謨就感到數學歸納法與經驗世界似乎沒有必然的聯系。[29]事實上,皮亞諾公理及其包含的數學歸納法,討論的不是客觀存在的經驗世界,而是具備自由意志的主體如何給出符號系統,以及如何從控制(或相應的符號)來定義具有某種規定性的“所有”對象。讓我們分析皮亞諾前4條公理,在客觀世界,經驗上給出有限個不同對象(包括主體)后,并不一定存在和已知對象不同的下一個對象。然而,對主體實行控制而言,主體做過有限次的控制后,一定還可以做另一次控制。也就是說,皮亞諾前4條公理是在描述主體的自由,而第五公理歸納公理則給出了“所有”具有某種規定性的對象。什么是“所有”?具有某種規定性(性質)的所有對象涉及對象的全稱,其可能有無窮個。這是一個以前無法講清楚的概念,只有數學歸納法提供了給出無窮個對象的有效方法,它可以證明有關對象的全稱陳述為真,這一點對真實性哲學特別是定義科學真實至關重要。

如果把皮亞諾公理中的元素視為主體,某一元素的后繼元素為不同于某一主體的另一個主體,歸納公理正對應著如下原則:如果某一對象對某一主體成立,能得到對另一個主體也成立,則該對象對所有主體成立。如果皮亞諾公理中的元素是用某一種方法定義的一個對象,某一元素的后繼元素為不同于某一對象的另一個對象,歸納公理則指出:如果某一對象是真的,能得到對下一個對象也是真的,則用某種方法規定的所有對象都是真的,“有關對象為真”的全稱陳述成立。

這一切又有什么意義呢?我在《消失的真實》導論中指出,所謂真實性是對象和主體的一種關系,這種關系構成主體對對象之評價,以及其與評價對象互動的前提。[30]但我在《消失的真實》中并沒有論述這種關系是什么。在本書導論中我指出,真實性作為主體X和對象Y的關系,必須通過控制手段M來界定。也就是說,真實性是主體X、對象Y及M三者之間的關系,并指出X和Y的真實性取決于M的可重復性。而M的可重復性是指做過一次后還能再做一次,當可重復性滿足數學歸納法時,則得到真實性作為一種關系的普遍成立。由此可見,數學歸納法對判別真實性是否普遍成立具有關鍵性意義。

現在,我們得出一個令人吃驚的結論:自然數作為某種特定結構的符號系統,居然代表了所有懸置在對象之外的主體和對象的關系,定義了科學真實必須滿足的前提。當這種符號系統不存在時,上述關系就不存在,這時說“某一對象為真”將不再有意義。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洼县| 屏边| 青川县| 徐水县| 体育| 宣城市| 五常市| 宜章县| 德令哈市| 壤塘县| 通州市| 开封市| 衡阳县| 汨罗市| 怀来县| 繁峙县| 专栏| 日土县| 噶尔县| 唐海县| 巴中市| 盖州市| 温泉县| 淄博市| 稻城县| 武汉市| 天门市| 时尚| 韶关市| 维西| 柳江县| 开江县| 鄂伦春自治旗| 南皮县| 鄯善县| 宜良县| 双峰县| 卫辉市| 山东省| 兰西县| 乌拉特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