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法:成就下一個商業奇跡
- 吳婷
- 3065字
- 2023-09-05 15:05:35
自序
講故事的人
村上春樹在《海邊的卡夫卡》里寫道:“從沙塵暴中逃出的你,已不再是跨入沙塵暴時的你。”
商業世界中的我們,正身處這樣的畫面。
看看這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吧。中國的高增長紅利在褪去、資本與地產泡沫被擠壓、實體經濟亟須被挽救、自主創新時代尚未來臨……我們處在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疊加時代中。
這已經是時代給予企業家們的巨大挑戰了。然而,三年疫情,再添變數。
以“遍訪天下公司,記錄時代商業”為愿景的我,永遠也不會忘記這三年中發生的故事,不會忘記我和我的學員們都是如何穿越這場沙塵暴的。
當新冠肺炎疫情來臨時,第一個宣布倒閉的“兄弟連”公司竟然就是我們的校友企業,這家公司年入數億元,培養過數萬名IT(信息技術)人,讓農村孩子和小鎮青年實現了大廠夢想。不僅它沒了,嘉賓商學保持的“校友企業零倒閉”光榮紀錄,也就此終結。
第一個宣布裁員降薪的公司,又是我們的校友企業——新潮傳媒。其創始人張繼學是稻盛和夫的擁躉,他說,稻盛和夫在拯救日航時,也狠心裁掉了16 000人,因為如果不裁員,就會有30 000名員工因公司破產而失業。
也有人反其道而行之。我們的學員,老鄉雞集團董事長束從軒,親手撕毀了員工們請愿降薪的聯名信,他說他就是砸鍋賣鐵,也要保證員工有飯吃,這瞬間引爆了網絡上幾十億人次的瀏覽,又“遭愛”又“遭恨”。
有的校友企業抓住疫情帶來的機會,獲得了一撥機不可失的增長。比如SaaS(軟件運營服務)平臺小鵝通、劉畊宏的幕后推手無憂傳媒、線上快速成長起來的國民母嬰護理品牌戴可思。
當然,還有些校友的公司身處的賽道,雖受疫情影響,但不抵大勢之雄起,比如新能源領域的比亞迪、汽車芯片公司地平線、AI(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實力擔當科大訊飛。
很多故事都來自嘉賓商學的校友企業。
我于2016年創辦嘉賓商學。在此之前,我是一名社會新聞記者、主持人,每天我都深入田間地頭,幫助底層老百姓解決困難。在行業中浸淫近十年,我意識到人生需要一些改變。
我的老鄉陳獨秀在發起新文化運動時,就用《青年雜志》(后改名《新青年》)去傳遞新思想,其創刊號的封面故事就是“鋼鐵大王”卡內基的商業故事。一篇商業案例,成了為20世紀的中國開啟民智的按鈕,那么我若記錄并傳播一批商業案例呢?
于是,“為企業賦能、為社會增智”就成了嘉賓商學的使命。
我開啟了創業,做商業人物訪談《我有嘉賓》,其名來自《詩經》:“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我亦把向杰出企業家面對面學習的場景,延展創新為訪學課程“嘉賓派”,帶領企業家們行價值之旅、獲破界之識、得莫逆之交。我們深入咨詢、陪跑成長,不僅要帶大家發現問題,更要解決問題,不僅要帶大家學習“燈塔”,更要成為“燈塔”。
我是一個講故事的人,也癡迷于體會那些波折動蕩中的人物“弧光”。疫情期間,嘉賓商學沒有置身事外,線下課程的交付,一路斷斷續續,不斷被新冠肺炎疫情“追殺”……最終我們堅持得不錯,還探索出了比較漂亮的新曲線。這期間,嘉賓商學還做了更有意義的事情——以疫情為契機,以馳援企業為初心,我開啟了本書的系統案例研究。
我是一個以提問為生的人。疫情之初我就開始每天提問自己:企業不易,大家要如何在“黑天鵝”來臨時具備反脆弱之力?如何做到曾國藩所言“凡善弈者,每于棋危劫急之時,一面自救,一面破敵,往往因病成妍,轉敗為功”?這世界上最悲催的事,就是別人踩過的坑你接著踩,別人的優秀經驗你一無所知,那么哪些企業更“能打”?這些先行的案例企業能否成為茫茫大海上的燈塔,照亮大多數企業前行的道路?
亞馬遜毫無疑問是一家偉大的公司。不過我覺得,其創始人貝佐斯的言行矛盾至極。
他定義公司價值觀為“Day One”(第一天),他要求全員每天要全力召喚新鮮的挑戰。但硬幣的另一面是,貝佐斯又強調他始終在尋找那些“不變”的真理。
這就是成年人世界里典型的“既要,又要”!
就像《反脆弱》中說的:“當你尋求秩序,你得到的不過是表面的秩序;而當你擁抱隨機性,你卻能把握秩序、掌控局面。”
我的這本書,不應該是戰時果腹的罐頭,而應該是可以隨時拿出來對抗不確定性的戰法和武器。它為什么不能既要輸出“最新商業實踐”,又要保質“一百年不許變”?
我都要。
我開始起早貪黑地采訪采訪、拆書、萃取、輸出。我力爭這套內容要系統地覆蓋企業的通用競爭能力項,力爭要講好每一個案例故事,要帶來一些商業新實踐,要把經典的理論模型代入進去,要把實用的工具方法嵌進去,要類比同行業做法,要跨界對標,還要用提問激發思考……
在不斷迭代的研究過程中,我的好奇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行走于商業世界,就是一次戰場冒險,如何謀篇布局、拿下城池?一百個人的腦海里有一萬種排列組合。
我看到了一些公司通過快速成長與應變來對抗不確定性,比如喜茶的跨界聯名出道、拼多多的逆襲上位、蜜雪冰城的極致性價比飛輪;一些公司以錘煉隊伍、夯實組織為根基,比如西貝的理想主義管理、谷歌的“天鵝絨監獄”、騰訊的賽馬機制;一些領導者以身垂范、拿到了結果,不論是“爭強承責”的董明珠、還是“鈍拙授權”的方洪波;一些案例用IP撬動了價值,如故宮、熊本熊、泡泡瑪特;還有一些企業基業長青、穿越周期、穩扎穩打,如華為、阿里巴巴、優衣庫、可口可樂……我用“快”“精”“強”“新”“穩”總結了它們不敗的戰法要義。這本書,就由這5章下的40個精彩、務實的案例構成。我經歷了一年多的研究、寫作和兩年多的迭代、修正,遲遲不敢結集成冊,唯恐辜負了“保質期一百年”的心愿。
其實,截至今天,嘉賓商學已經一共做了七年商業案例,講了七年故事。
常有人問我:企業家為什么要學習案例?
大多數人都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事實:抄對“作業”,你就贏得了99%的勝利。當然,學習案例也并不是做法官,而是去做偵探,你深挖到背后的原因,才能一通百通、謀定而后動。
今天,嘉賓商學積累了3 000個深度案例、500條視頻案例,進行了300多場“近場”案例訪學,擁有了700多個陪跑案例,在案例中帶領大家仰望星空,在案例中帶領大家構建思考體系,在案例中陪伴大家施展戰法。
在我們的陪伴下,近500名嘉賓派(標桿企業深度訪學課程)校友已經為社會提供了300萬個就業崗位,這相當于一個大型城市的人口規模;我們校友企業的市值估值共計近6萬億元,這相當于一個名列前茅的經濟大省的全年GDP(國內生產總值);在加入嘉賓商學學習后,83%的學員獲得了見識的提升,78%的學員獲得了經營管理能力的提升……這些都是案例學習的功勞。
哈佛大學在1870年就提出了“案例教學法”,隨后此法由法學進入商學。今天,哈佛商學院成為世界企業案例的殿堂。
在中國,嘉賓商學為“案例學習”注入了全新的血液。我可以驕傲地告訴全球業界:無論是線上的“視頻案例”,還是線下的“近場學習”,都是嘉賓商學世界首創的,都在做感動人心的事情、直擊靈魂的作品。更讓我驕傲的是,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大背景下的案例素材,猶如不盡的長江之水,滾滾而來。這是中國商業學習界的幸事,也是商學教育界的“賽點”。
這本書里的每個案例,都是商業歷史上的“人類群星閃耀時”,值得我們注目。作為那個講故事的人,作為那個帶大家成為故事主角的人,我成就感滿滿。感謝案例主角,感謝張涵、江濤、李加亮、王舒天、熊夏慕、王萌、李方圓等研究員的參與,也感謝每個推薦本書的企業家和研究學者。故事,我會一直講下去。
正碼著字,我的朋友圈里突然熱鬧起來。大家在奔走相告一條新聞:《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
有人說,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有人說,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形勢又在起變化了,新的故事又要出現了。
吳婷
202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