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東洋來個怪胡子
- 晚清民國風云人物列傳:張作霖
- 傳奇人物編輯部
- 3743字
- 2023-08-31 11:14:19
張作霖兄弟倆為父報仇,卻傷及無辜人命,縣衙中人念及張作霖年齡尚小,兄長張作孚又一人扛下了所有罪名,所以最后并沒有抓捕張作霖,而是讓王氏嚴加看管。但是王氏一個女人,獨自領著幾個孩子,生活的艱辛可想而知,無奈之下,她只能讓張作霖去賣包子。
這可是個好主意,因為就算賣不掉,好歹也餓不著,于是張作霖就當起了賣包子的小販。他先到包子鋪賒賬,以批發價賒兩籠包子,再用小包袱皮裹了,拿著去各村叫賣。賣到傍晚,再回包子鋪結賬。
張作霖嘴巧,長得又白凈,還會創造幾句魅惑性的叫賣,所以包子賣得很快。這天,張作霖來到趙家廟,正在街上叫賣,忽見一個姑娘,年歲與他相似,躲在一堵斷墻后面向他招手:“賣包子的,你的包子好不好吃?”
“好吃,我賣的包子,佛祖聞到會還俗,太上老君饞到哭,姑娘吃了長得俊,大哥吃了胳膊粗。”張作霖這別出心裁的叫賣聲,逗笑了姑娘,這位姑娘,是當地最有錢的大財主,趙占元的親生女。名叫趙春桂,土名趙二妞。趙二妞一高興,就買下張作霖所有的包子。
張作霖拿到錢,美滋滋地往包子鋪走,途中忽見幾個當兵的,一個胖頭胖腦的哨官騎馬,其余的士兵步行,正在山坡間立起標靶,練習射擊。
張作霖并不知道,他看到的這支軍隊,號毅軍,是清末名將宋慶所創的。宋慶其人,生下來體格異于常人,身高2米42,力大無窮,一只手就能托起塌落的門樓頂部。
張作霖望著士兵手中的槍,看著看著就入了迷,總覺得一股莫名的力量在胸腔中翻涌,于是,他壯著膽子拿著賣包子的錢,央求哨官讓他幾槍。
看著錢的份上,哨官同意了,但槍聲一響,卻把哨官嚇了一跳。
張作霖手中的這支槍,是兩江總督張之洞督建的漢陽兵工廠生產的老套筒。這種槍最大的特點,就是愛炸膛,你端起來瞄準敵人,沒準敵人汗毛未傷,你的眼珠卻被炸沒了。但是,當張作霖手中掂著這支老套筒時,心中卻忽然有種感覺:這支破槍,原本就是他身體的一部分。就如他的左手,或右腳,熟悉到了渾然自如的狀態。
張作霖舉槍,瞄準。“砰砰砰!”他打了三槍,兩槍正中靶心。當哨官知道他是第一次打槍時,也不得不感嘆這孩子,天生就是當兵的料。出于愛才之心,哨官應允,他以后想打槍了,可以到軍營找自己,并且,只收半價。
當槍聲響起的那一刻,張作霖有了一種特殊的安全感,他覺得自己不再是一個任人欺負的小男孩,而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他深深地愛上了這種感覺,于是此后每天的流程就是在包子店賒了包子,拿到趙家廟,全部賣給那個愛笑的姑娘,然后就去軍營找曹錕,也就是那個胖哨官,花錢練習打槍。
幾日的功夫,張作霖就百發百中,槍槍命中靶心。他還想繼續練下去,可這時候出了岔子:包子鋪,不肯再賒賬了。
因為他賣包子的錢,全都花在學習射擊上了。可這事又不能告訴別人,被母親責打時,只能承認是自己把包子吃掉了。
王氏一邊哭成了淚人,另一邊還得給張作霖想一個謀生的法子,她借遍周圍鄰居的錢,給張作霖置辦了一個貨挑子,讓他改行成為貨郎。
張作霖沒有辦法,只能挑著他的貨郎挑子,手里搖著撥浪鼓,里面裝上一些針頭、線腦、鞋面、胭脂粉,開始走街串巷,他賺到的錢很少,但其中至少三分之二,都是趙二妞付的。
張作霖心里很憋屈,感覺自己象是個吃軟飯的。就賭氣遠離趙家廟,去別的村子叫賣。這天他挑著擔子走在前,往砬山子的路上,忽聽前面兩聲槍響。張作霖反應疾速,立即扛著擔子,跳到路邊的溝里。
只見前面,一條大漢雙手持槍,一邊疾奔,一邊不時的回身射擊。遠處,有十余條人影,手持短槍,追殺而來。
大漢奔跑著,突然間身體一栽,跌倒在路上。張作霖探頭瞧瞧,原來那大漢腿部中彈,已經逃不動了,而追兵不多時就會追上來。
此時張作霖突然竄出去,待大漢看到他時,他低語了一聲:別開槍。然后半攙半拖,把大漢拖到路邊的溝里,先搬幾根樹枝過來,蓋在大漢身上。想了想,他又脫下大漢腳上的一只鞋子,飛擲到遠處的林子里。然后他回到自己的貨郎攤前,抱頭蹲在擔子后面。
不消片刻,追兵來了。都是些七長八短漢,領頭的,卻是個身材高瘦的古怪男子,頭后梳著條大辮子,辨梢直垂到腳踝處。在遼西,再漂亮的姑娘媳婦,也會羨慕死這條大辮子。但張作霖看到這根辮子卻是一個哆嗦,因為這個男人就是江湖上響當當的名號:林大辮子。
林大辮子是山寨二大家的,他們的大哥叫王小辮子,這伙胡子在遼西名氣極大,來無影,去無蹤。從不打家劫舍,不攔路打悶棍,也不綁肉票。但綠林之中若有不平之事,他們就會出面,或殺梟惡,或調解紛爭。就連官府,都敬他們三分。可以說江湖之上,再也沒有比他們更具正義感的土匪了。
如今,這種活在傳說里的大人物卻殺氣騰騰地站在自己面前,張作霖的膽子都快被嚇破了。但是,當林大辮子問起那漢子逃跑的方向時,張作霖抬起的手,并沒有指向漢子的藏身之所,而是指向了遠方的樹林。
當張作霖誤導了林大辮子的那一刻,心里甚至隱隱有些后悔,那漢子或許是個作惡多端,辱父淫母的惡棍。若非如此,也不至于讓林大辨子親自追殺。但是,他也不明白自己為什么要這么做,或許是那漢子的表情,讓他回想起自己報父仇失敗時的絕望;也或許是當他第一時間沖到漢子身邊時,他明明有槍,卻還是選擇信任自己。總之,他始終咬緊牙關,沒有透露出漢子的藏身之所。
林大辮子名聲在外,根本想不到張作霖會騙他們,當即率眾追入樹林,很快他們就發現了張作霖擲過去的那只鞋子,這就等于證實了張作霖的說法,一伙人沿著路越追越遠。
等林大辮子一行走遠之后,張作霖立刻沖過去,掀開蓋在漢子身上的樹枝,問出了自己最想知道的問題:“你是誰,究竟干了什么傷天害理的事兒?”
聽到張作霖的詰問,傷腿漢子慢慢坐起,只說了一句:“我是孫烈臣。”
他甚至不需要回答自己有沒有做壞事,就能得到張作霖的信任。因為孫烈臣的名氣并不在林大辮子之下。他是芳山鎮染匠出身,但無師自通學成一身武藝,喜歡騎馬打槍,人稱他為孫馬販子。半個月前官府發布懸賞花紅,緝拿殺人在逃的孫烈臣。人們才知孫烈臣的母親與人爭吵,被人打了一巴掌。孫烈臣勃然大怒,反手巴掌打過去,替母親出氣。卻不想他的巴掌太大,一巴掌竟然把人家打死了。
遼西讀書人不多,教育孩子,最重倫綱傳統。孫烈臣打死人固然不對,但他為母親出氣,這在當地是至孝之舉,是以此事傳開,孫烈臣的大名不脛而走。
相似的遭遇,讓兩人惺惺相惜,孫烈臣也告訴了張作霖自己被林大辮子追殺的原由。
說起這事,古怪非常。孫烈臣犯事后,為避官府追捕,就想落草為寇。因為王小辮子的名聲極好,于是他就慕名找上門去,說明來意。不想王小辮子卻不屑地擺手,閉門不納。
孫烈臣是個心氣極高的人,名聲最好的土匪竟然不要他,這讓他心理很受傷。他就犯起了擰勁,輟在這伙人后面,尋找機會好讓王小辮子回心轉意。
有一天,王小辮子的一個部屬,夜晚睡覺時不慎被毒蛇咬死。王小辮子便命人將其抬至荒野,準備下葬。當時孫烈臣躲在林中偷窺,見王小辮子等人,皆穿一襲極怪服飾,這種衣服的樣式,是他一輩子沒見過的。更奇怪的是,他們說的話,自己一句也聽不懂,那是一種從未聽過的語言。
臨下葬之前,有人給王小辮子送來一封手書,王小辮子剛看到一半,林大辮子就奔了進來,瞧那焦急的神色,便知有大事發生。王小辮子順手把那封手書,放在被蛇咬死的部屬身邊,就帶人離開了。
趁此機會,孫烈臣就蹲身過去,在死人身上拿起那封手書,打開來看時,又嚇一跳。
手書上面,分明也是文字,但卻是他生平從未見過的文字。
當他懷疑自己是不是見了鬼時,王小辮子卻忽然回來了,于是就有了后面的追殺。
講完這樁怪事,孫烈臣還把他從王小辮子之處,偷來的手書,拿給張作霖看。
張作霖雖然識字不多,但好歹也曾在私塾里念過書。他一看那頁紙,脫口叫道:這不是中國人的字兒。要想弄清楚,怕是得找個有學問的先生,才知分曉。
王小辮子如此不遺余力地追殺孫烈臣,肯定是因為這封信非同小可。于是兩人叩響了砬山子最有學問的賈二秀才的門,請解疑惑。
賈二秀才看了那封手書,立刻神色大變,幽幽嘆息一聲:“這封書信之上,是東洋文字。恐怕大亂將至,劫難就在眼前。”
賈二秀才說完這句話后,就再也不肯透露更多的信息,而是匆匆打發二人,自己連夜跳上了前往黑山縣的馬車,他要找誰?要做什么?這件事和張作霖還有什么關系,我們暫且按下不表。
只說張作霖賣了貨郎挑子,為孫烈臣看好病后,兩人就分道揚鑣,他空著手,回到家中。
看到他這模樣,王氏差點沒背過氣去,但無論怎么問,張作霖就是一聲不發。王氏心灰意冷,再加上日子實在艱難。不久之后,她就改嫁給一個叫張傳萬的獸醫。
張獸醫為人很厚道,并沒有苛待張作霖,閑來無事還將自己相馬、醫馬的本事,傳授給張作霖。張作霖耳聰目明,不久之后,就將張獸醫壓箱底的本事都學了去,什么“一觀形,二切脈,三查口色,四便功,五起臥,六口腔,七滲八引九汗出,十問舊病有與無……”,甚至連張獸醫治不好的畜生,他都能藥到病除。
于是,張獸醫就想給張作霖在高坎鎮開一家獸醫鋪子。但是,開鋪子沒有本錢怎么辦?他就給張作霖找了一個合伙人。這人叫禹嗣恩,是做買賣的高手,在高坎有十幾家鋪面,各家鋪面經營范圍各不相同,有綢緞店,有燒鍋,有糧店,有專門替人趕腳的騾車店。其實這些行業,他都不懂,但他善于找到行業的明白人,和對方合伙經營。
張作霖的本事贏得了禹嗣恩的信任,鋪子很快就開起來了,對于剛滿18歲的張作霖來說,幸福的日子似乎指日可待,但卻不知道殺身之禍搶先找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