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的人生沒有什么應該不應該
- (日)水島廣子
- 1116字
- 2023-08-30 17:27:10
“身為女性卻不達標”的想法會讓自己更軟弱
當女性被視為“商品”
看著前文的“煩惱清單”,我感到女性就像某種“商品”。
這個清單讀起來就像是在說:女性“具有這種品質”“具備這些功能”。
當然,男性也有被視為“商品”的時候,比方說男性的價值取決于“能賺多少錢”。但是,某則涉及女性的鐵路公司廣告讓我印象尤為深刻。
那則廣告的宣傳重點是“讓更多的人坐下”。
我原以為這樣一則宣傳“讓更多的人坐下”的廣告,其主人公應該是在地鐵上那些叉開雙腿、坐得不拘小節的人,然而我驚訝地發現,廣告使用的是一張穿著高跟鞋、雙膝并攏、坐姿端莊的女性照片,并且配上了贊頌這種坐姿的廣告語。
仔細觀察照片就會發現,女性兩旁分明坐著東倒西歪、坐沒坐相的男性,但為什么單單把特寫給到女性?
誠然,這張照片能夠傳遞出“女性的坐姿應該優雅”的信息,但為什么要使用這樣一張照片?
是為了將其當作“坐姿規范的樣板”嗎?
即便如此,一位腳踩高跟鞋、雙膝并攏而坐的女性,對那些四仰八叉,有時候甚至伸腿擋住半個過道、霸占一大片地方的男性而言,是最合適的“樣板”嗎?
時至今日我仍不知曉這則廣告是何用意,但至少我看出來,廣告里的女性是“規規矩矩”的象征。正是這一點,讓女性形同一件“商品”。
從“女人應該守規矩”這個信息,我又聯想到了前言所提到的日本傳統觀念(可能今天依然如此)——“男孩擔任班長,女孩擔任副班長”。班長做事要大刀闊斧,有時還要大膽建言和果斷決定。然而,將這些決定“規規矩矩地、有條不紊地”貫徹執行,則是副班長的職責。
也就是說,“女孩子守規矩(明辨是非,做事有分寸)”已經是一種“共識”。
女性“物化”,其實涉及方方面面的問題(通常指的是有償陪侍、色情交易之類)。
但是這里我想讓讀者思考的是,讓女性擁有(或追求)“女人味”這種美德,其本質不就是為了提升女性這種“商品”的價值嗎?
因此,越是追求“女人味”,自己就越是會被“物化”。
可能有人會說,“不對,這是內在的修為,是自我提升”。然而前文清單列舉的內容無一不是“可供人評判的外在”。總而言之,將“女人味”和“外貌”作為判斷標準,實際上并沒有太大區別,二者都是將女性作為供外界評判的對象。
我會在第2章介紹如何脫離“物化”,但首先我希望女性能夠形成一種意識,那就是:以自己“缺乏女子力”為恥、自認為不夠完美這一類的想法,其實都是在“物化”自己。
這一點極為重要。
為什么你會因為“女子力”低下而苦惱?
因為自己作為“女人”這種商品的價值下滑了。
當然,我并不是讓大家將清單列舉的內容一律拋之腦后。那樣只會讓你陷入“廢女化”的思維之中。
在此我想提醒女性的是,當你審視著不(完全)具備清單上的“女子力”的自己,一旦產生自己“身為女性卻不達標”的想法,就意味著你是在“物化”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加軟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