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論出軌
- 大明:箱子里的榆林軍戶混入官場
- 閑話風塵
- 2033字
- 2023-09-17 08:00:00
謎底揭曉,造景箱外的趙婷,當即發表聲明:
“哲英,我要為全天下的女同胞們正名,蓋虎小妾主動出軌艾詔,這只是一個個案。
而且蓋虎的消息來源是坊間傳聞,并不可靠,我們很有可能冤枉了蓋虎小妾,事情的真相應該是有錢人艾詔主動勾搭她的,可惡的艾詔。”
趙婷明顯是偏向蓋虎小妾的,竭力維護女性的社會形象,只是她的主觀色彩太濃,朱哲英并不贊同。
“主動出軌,叫背叛家庭,是道德問題。
被動出軌嘛,艾詔年齡大了點,長得也不帥,應該是看上了他的錢袋子,這叫大明拜金女,是價值取向有問題。
你說蓋虎小妾,究竟是背叛家庭呢,還是大明拜金女呢?”
眨了眨水靈靈的眸子,趙婷決定不在這個問題上糾纏了,她機智的另辟蹊徑。
“從受害者心理的角度分析,不管是她主動出軌還是被動出軌,直接導致受害者蓋虎和李家婆姨韓氏勾搭成奸,變成了婚姻傷害輸出者。
所謂從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來,我有點同情李自成了。”
......
楚云不自覺地揚起唇角,竟然笑了,一旁的蓋虎徹底懵了:難道楚驛丞和艾舉人是一伙的,不可能啊?
意識到自己失態,楚云立刻給面龐上的笑容降降溫,作勢冷哼:“有辱斯文!蓋兄弟,你心里的苦,楚某懂。”
心道:你懂個屁,還沒成親的處!
平復了一下心中的躁動,蓋虎問道:“楚驛丞,依你之見,堂翁此行能否搬倒艾舉人?”
不同于保舉楚云巡檢之職,那是見諸戰報的,是相對公開的,此行的目的則是秘而不宣的。
聽蓋虎這么一說,楚云瞬間明白,晏子賓應是以艾詔為餌拉攏蓋虎為己所用的。
“堂翁與張府尊交情莫逆,咱們等信便是。”
楚云只是簡要提了一下晏子賓和張輦的關系,答得模棱兩可,卻令蓋虎的心中充滿了希望。
夜色已深,楚云一行人終于趕到了府城,順利來到府衙門前,路上并未遭遇農民軍。
“楚賢侄,拿著本縣的名帖,投帖求見。”
窗簾撩起,晏子賓用略有疲憊的聲音吩咐道,同時遞出行前備好的名帖。
已然下馬的楚云,恭恭敬敬地上前接過,轉身便朝值夜的府衙門子走去。
“小哥,在下米脂銀川驛驛丞楚云,我家堂翁乃是米脂晏知縣,有要事求見張府尊,勞煩通稟。”
楚云刻意壓低了聲音,以免驚嚇到正在倚柱假寐的府衙門子。
府衙門子揉了揉惺忪睡眼:“你家堂翁是哪位?”
“米脂晏知縣。”
這回府衙門子聽清了,一聽是晏子賓深夜來訪,心知必是出了什么大事。
他瞬間清醒,絲毫不敢怠慢:“請親家翁稍后,小的這就入內通稟,正好我家府尊還未睡下。”
“有勞小哥。”
楚云立刻塞了二錢碎銀,并朝府衙門子拱拱手,微微一笑,混個臉熟,有點輕車熟路的感覺。
因為姻親的關系,以往晏子賓來訪,他的投帖隨從可不會如楚云這般懂事,從來沒使過銀子,故府衙門子自然對楚云留有良好印象。
時間不長,府衙門子氣喘吁吁地小跑回來:“我家府尊有請親家翁。”
“小哥稍候。”
說著,楚云轉身快步走下府衙門前臺階,來到綠呢小轎窗簾旁。
“堂翁,張府尊有請。”
轎夫輕輕撩起轎簾,晏子賓俯身走出,抬頭看了看府衙兩旁懸掛的“張”字燈籠,又看了看高懸的匾額“延安府衙”,目光中流露出向往之色。
旋即收回目光,輕聲吩咐:“今夜,本縣怕是要留宿府衙了,爾等尋間客棧暫住一晚,明晨再來接本縣返縣。”
“街角有間客棧名曰‘鴻運’,卑職等便在那里暫住,堂翁若有吩咐,隨時可差人傳話。”
晏子賓滿意地點點頭:“便依楚賢侄。”
話畢,晏子賓便在府衙門子的引路下,從府衙側門入衙而去。
府衙后院書房外,透過窗欞,借著房內的燭光,晏子賓見張輦手捧書卷,卻是眉頭略鎖,似有心事。
“下去吧,本縣自行入內便是。”
擺手打發了府衙門子,晏子賓輕撩門簾,步入書房:“張府尊,下官叨擾了。”
張輦放下手中書卷,抬頭起身,已是如沐春風:“晏兄,不必多禮,可是為戰報而來?”
于書案前兩張雕花鏤空木椅中,二人依次坐下,椅間茶幾上放著兩盞新沏的熱茶,張輦端起手邊茶盞,伸手示意晏子賓自便。
“老家送來的明前龍井,晏兄嘗嘗。”
趕路多時,晏子賓確是渴極了,他含蓄地抿了一口,稍解口渴,而后取出一本藍皮精裝線書,封面上端正寫著“晏氏米脂記”,恭敬呈上。
笑道:“下官在米脂任上已有三年,治縣頗有些心得,遂成此書,還望張府尊不吝賜教。”
明代甚是流行贈送書帕,時至晚明,贈送書帕已成為行賄上官的一種常見方式,美其名曰“書帕金”。
張輦匆匆翻看,見有莊票面值紋銀一千五百兩,笑道:
“本府已向朝廷舉薦晏兄升任葭州知州,楊制臺對晏兄之戰功甚為滿意,尤其是招撫得宜,亦愿聯名保舉。”
“多謝張府尊抬愛,不知下官保舉的米脂巡檢,能否獲準?”
“宋兵垣乃本府同年,已然打過招呼了,楊制臺亦是惜才之人,一個百戶武職估摸著是少不得的,米脂巡檢亦可期矣。”
兵垣是兵科給事中的別稱,時任兵科給事中宋鳴梧,負有輔佐崇禎帝處理戎政、監察兵部之責,自然能在撤換米脂巡檢一事上說得上話。
晏子賓會心一笑,隨即取出行前擬的一封奏疏,轉而故作憤慨:
“本縣巡檢司王巡檢,得知下官彈劾他怯陣避戰,竟然喪心病狂地勾結本縣艾舉人私通流賊,欲置下官于死地!
這是事情的來龍去脈,請張府尊過目。”
官員通賊尚屬未有之事,竟然于治下首開先河,張輦神色忽凝,接過奏疏,認真地讀了起來。